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复习专题:两种命运的决战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3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战役不属于解放军重点进攻的是(  )
    A、青化砭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辽沈战役 D、孟良崮战役
  • 2. 下列关于解放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B、在辽沈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和平解放 C、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1949年4月23日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 3.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在解放战争中,最能体现这一“上策”的是(  ) 
    A、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4. 1950年6月9日,毛泽东说:“我们的胜利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靠这一万万六千万人打胜的。这一万万六千万人给了他们什么东西呢?他们为什么能够发动起来呢?为什么能够组织这么大(三百万)的军队呢?就是因为在这一万万六千万人中间进行了土改。”“要肯定这个伟大的胜利,有了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这个胜利。”其中“这个伟大的胜利”是指(  ) 
    A、国共对立时土地革命的开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解放区土改顺利完成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土改的完成
  • 5. 1948年的东北战局对于华北、华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没有东北的胜利全歼敌人,让数十万敌人精锐撤到华北、华东地区,则接下来的两场大战就完全不具备开战条件了。“东北的胜利”指的是(  )
    A、  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青化砭战役
  • 6. 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反映了(  )
    A、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B、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失败 D、土改提高了群众积极性
  • 7.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的是(  )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挺进大别山
  • 8. 如表是淮海、渡江战役期间山东农民支援前线情况统计。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类别

    粮食

    大车

    小车

    木船

    车夫

    数量

    7.12亿斤

    53万辆

    2.9万辆

    1250艘

    153.3万人

    A、解放区经济情况不容乐观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 C、国民党军队作战意志薄弱 D、解放区土改提高了民众积极性
  • 9. 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们用小车推出来的。”他表达的是淮海战役(  ) 
    A、战役的原因 B、战役的进程 C、战役的影响 D、胜利的原因
  • 10.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与以下图片史料所反映历史事件关联度最紧密的文献是(  ) 

    A、《论持久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11.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历史观点(  )
    A、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B、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C、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12.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下列革命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 13. 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下列所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材料相符的是(  )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B、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D、正确的战略战术
  • 14. 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它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该政策(  ) 
    A、  巩固了全民族抗战局面 B、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C、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D、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 15. 下图为“1946年7月1949年1月解放军、国民党军队人数变化统计”。示意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根本性变化的事件,都正确的是(  ) 

    A、甲线是解放军人数的统计;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的事件是三大战役的进行 B、乙线是国民党军队人数的统计;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的事件是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全面进攻 C、甲线是国民党军队人数的统计;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的事件是三大战役的进行 D、乙线是解放军人数的统计;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的事件是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全面进攻
  • 16. 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与北平和平解放有关的是(  )
    A、 B、 C、 D、
  • 17. 如题17图。下列历史图像记录的重大事件是(  ) 

    A、平型关大捷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 18. 下列表格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土地政策

    打土豪,分土地

    地主减租减息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A、不断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B、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C、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D、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 19. 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民兵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共歼敌20多万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共产党赴重庆谈判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共产党的宣传动员
  • 20.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 
    A、重庆谈判 B、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 21. 华东野战军通过哪一战役打退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 
    A、孟良崮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青化砭战役 D、临江战役
  • 22. “到1948年秋,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了。……国内战争中最后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功是攻占南京一国民党统治中心的战斗……部队渡过长江,取得了最后胜利。”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美援朝 D、人民解放战争
  • 23. 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根据上图指出,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24. “解放区的实践正在把一个延续了两千年的关于土地的梦想变成现实。”文中的“解放区的实践”(  )
    A、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实行土地公有制 C、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D、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 25.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B、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26. 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大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这一论断是(  )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B、“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C、“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27. “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就集中8个兵团及其他直属部队,总兵力80万人,我军出动兵员60万,在豫皖苏边区展开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这位老兵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28. 这次战役“大约有55万国民党军队被消灭。国民党的失败意味着共产党打开了通往南方的道路,也意味着国共双方和谈的条件将由共产党说了算。”该战役是(  )
    A、孟良崮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 29.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A、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B、坚决消灭封建地主阶级 C、一切为了本党自身利益 D、政策朝令夕改摇摆不定
  • 30. 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抗日战争的主要发展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材料二: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全国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材料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材料一出自何处?它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的内容是谁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有何意义?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它的颁布有何意义?
    (4)、通过对以上政策的探究,你有何认识?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党员受教育程度显著改善,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占比达52.0%;党员队伍职业分布更加广泛,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管理人负和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已达27.0%……20202年1月至2021年6月共发展党员473.9万名,其中35岁及以下的占80.7%……生产、工作一线发展党员数量持续增加,占发展党员总数的52.1%。

    摘自党建平《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1)、指出图A中党的最低纲领的性质。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B中农民党员人数激增的原因。
    (2)、简述图C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有何意义?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的认识。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主与富强的新中国。

    (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3)、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文件内容,对哪发动围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 34. 新中国成立

    材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问:

    (1)、三年以来是指哪一段革命时期?
    (2)、三十年以来,是指哪一段革命时期?它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标志的?
    (3)、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哪一历史事件?从那时起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4)、此材料是哪一座纪念碑上的碑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除了决定要建这座碑,还决定建立新中国,新中国的全称是什么?初建时的新中国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如何理解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35. 近代中国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北伐战争期间,这首歌曲传唱大江南北。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

    ——摘自莫宏伟  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1)、材料一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能佐证该材料所示史论的相关史实。
    (2)、材料二反映出国民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解放区怎样的政策背景?依据材料三,说明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