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政治与法治》练习(统编版必修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29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有人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②完成了中华民族复兴历史任务的资产阶级也不能救中国

    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 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普通的画舫船,因其承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通过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光荣使命,成为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某校在这里为学生举办18岁成人礼,其特殊意义是(   )

    ①回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②感悟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社会的大事件

    ③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

    ④坚信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取得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 社会性质不同,主要矛盾就会不同,面临的任务也就有所差异。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半殖民地→中外矛盾→推翻帝国主义→推翻地主统治 B、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 C、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D、半封建→中外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幸福
  • 4. 对“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一个中国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

    ②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踏上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新征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5. 194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致力于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对新中国成立后这段历史认识正确的有(    )

    ①完成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巩固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

    ③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④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6.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   )

    ①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制度保证

    ②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总和

    ③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

    ④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2022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101周年。回望这波澜壮阔的101年,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而且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执政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D、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 8. 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 9. 2019年伊始,一个内容权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正式上线。“学习强国”打造出个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学习强国”平台的建立(   )

    ①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

    ②是新时期确立党的执政地位,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体现

    ③有利于党员增进理论修养、提高思想觉悟、涵养理想信念

    ④能够保证党员运用正确认识指导实践,取得伟大事业的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的观点。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

    ①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③能进一步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④有利于推进伟大梦想、伟大工程、伟大事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贺赦表》有言“网开三面,危疑者许以自新;耳聪四达,瑕累者期于录用。”意思是说,好的政策能够引导民众有过改之,从善而谋业,更是对民众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在我国,应善用政策涵养公民理性乃至德性,这是基于(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

    ③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④完善民主政治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公民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2. 2021年1月11日,东莞市举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展。本次成果展是东莞市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胜利展示,更是对黑恶势力的一次强力震慑,彰显的是法治权威、回应的是群众关切。扫黑除恶的目的是(   )

    ①强化政权的专政职能②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协调人民内部关系  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3. 习近平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③不断加强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发表讲话时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过去一年,制定法律8件,修改法律47件次,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4个,检查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3次专题询问,开展5项专题调研。根据材料判断。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

    ②行使决定权和质询权,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③行使监督权,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 某人大代表说,准备提案,前期调研必不可少,调研不能是会前“一阵风”,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必须要花些时间精力深入一线.走进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意,代表责无旁贷。可见,当好人大代表(    )

    ①需要广泛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

    ②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执政为民

    ③要审慎行使自己的提案权,反映民意

    ④要参与行使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16. 某地为治理村委会公章管理不严、随意乱盖公章现象,将村委会公章收存到乡镇政府“柜子”里,由乡镇政府“代管”。最终,这一做法受到社会质疑而被叫停。叫停“村章乡管”的主要理由在于(    )

    ①乡镇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行政管理事务   

    ②乡镇政府没有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职能

    ③乡镇政府不能代行村委会的自我管理权   

    ④应当维护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它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是(   )

    ①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②尊重民族间的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反对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

    ④保障“一府两院”等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 18.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说明( )

    ①民主要反映全体公民的意愿和呼声

    ②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③社会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④决策权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9.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实施纲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社会领域法律制度,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社会规范,强化道德规范建设,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以良法促进社会建设、保障社会善治。《实施纲要》的印发和实施(   )

    ①旨在推进依法治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推动法治与德治的内在融合,开拓良法善治新境界

    ③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④彰显了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①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③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驻村第一书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角色。

    自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以来,对全国12.8万个贫困村和57688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开展驻村精准帮扶。此后第一书记制度全面铺开,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干部到贫困村驻点帮扶,涌现出了以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

    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任务是: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驻村第一书记,一方面发挥了国家的规划、引导、帮扶作用,把来自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种政策、资源、项目、理念大幅度输送至村庄,深度参与村庄规划、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扶贫事宜;另一方面发挥了村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改善了原有的村民自治秩序,激活了村庄社会“造血”功能。

    经过持续奋斗,2020年年底,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6周年。66年来,新疆各族群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守望相助,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共同建设“大美新疆”。新疆坚持把国家方针政策同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走有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的发展道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新疆社会和谐稳定,助推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近年来,某市知识产权局(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协调工作和专利工作的市政府直属机构)始终坚持对国内外企业的同等保护原则,加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

    某国际知名鞋类产品制造商就其某款鞋外观设计专利,向该市知识产权局提起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认为该市A公司侵犯其专利权。经审理,市知识产权局认定A公司销售的涉案产品与涉案专利不具有明显区别,两者属于相近似设计,落入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责令A公司停止销售侵犯涉案专利权的产品。目前,该市知识产权创造数量和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已成为全球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知识,说明该市知识产权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纲要》确立了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建设性的2025建设目标。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国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加强法治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