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两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期初检测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释正确的是( )A、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B、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D、在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2.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侍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A、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B、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C、有效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3.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
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中国古代( )
A、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 B、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C、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 D、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4. 西汉景帝时,晁错提出“使民以粟为赏罚”,百姓将粟上交后,“得以拜爵,得以除罪”,那么富人将向农民购买粮食,使得“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散)”。这一主张( )A、反映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 C、体现了黄老之学的治国理念 D、试图利用商业来推动农业发展5. 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造成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选官制度的变革 B、儒学地位的动摇 C、自然经济的发展 D、国家疆域的变迁6. 唐代以前,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都是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唐代开始出现了临时雇佣工匠,双方两厢情愿,公平交易。宋代的工匠多系募雇而来,官府按当时的通行标准付给工匠工资。这一变化( )A、动摇了官营作坊垄断地位 B、利于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C、推动了新的生产方式出现 D、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7. 下表内容是宋代有关文献对农民生产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田功微粱稻,圃学蕃麻臬。截简户割漆,剥楮人抄纸 [北宋]女砺《六月自西城归》 “此身非不爱罗衣,月晓霜寒不下机。织得罗成还不著,卖钱买得素丝归” [北宋〕徐积《织女》 赣民遇农隙,率贩鹾〈盐的别名〉于闽、粤之境,名曰盐子 [南宋]刘克庄《基志铭·宋经略》 A、宋代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B、农业生产逐步走向市场化 C、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迅速 D、家庭经济已突破自给藩篱8. 明朝时期,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 )A、促进了高产农作物推广 B、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 C、不利于向近代社会转型 D、缓解了徽州人地矛盾9. 封建制度确立后,中国古代的多数地主选择了租佃方式,“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佃农有了一定的承退佃自由,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这说明租佃方式( )A、逐步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B、损害了多数地主阶层的利益 C、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D、巩固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10. 如按照年代绘制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1和2应该顺序填写( )A、《诗经》《本草纲目》 B、地动仪《清明上河图》 C、《春秋繁露》活字印刷术 D、《史记》《西游记》11.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中枢决策皆出于军机处,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二十年里,中外因战事频繁而多交涉,使得外交决策成为清政府的头等事务,在延续了决策方式和决策信息来源的基础上,钦差大臣开始协理“华夷”事务,地方督抚开始参与外交决策。这反映出( )A、中央集权决策呈现了下移的趋势 B、中国外交决策逐渐走向近代化 C、侵华战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D、汉族官僚地主掌握了国家政权12.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1924年,他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民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种变化(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13.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时谈到。如果仅从当前需要来看,自造轮船还不如雇买,但要“求其精,求其备,而尽其所长归之中土,相衍生于无穷,非许以重资不可”,材料反映了左宗棠旨在( )A、 创办民用工业抵御经济侵略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节省资金 C、着眼长远发展提高近代技术 D、重资雇买外国轮船维护主权14. 下表据许涤新、吴承明编写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相关内容编制,它反映了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项目 1894年 1914年 1920年 1936年(包括东北) 1948年 资本总额(亿元) 1.22 17.88 25.79 99.91 65.50 中国资本所占比重 55.53% 42.84% 48.44% 42.77% 88.79% 其中官僚资本比重 39.14% 26.76% 25.96% 22.27% 64.13% 注:本表“产业资本”主要统计的是工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
对其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政府的政策推动了1894、1914、1936三年资本总额快速上涨 B、中国资本总额最高峰出现在1936年与外资相比优势不明显 C、“实业救国”思潮有力促进了民间资本在本国资本中占据优势 D、外国输华资本的下降、时局的动荡导致1948年资本总额下跌15.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 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 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16. 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和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7.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18. 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后,从6月16日至9月11日,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对宪法草案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这些意见最后汇集到宪法起草委员会,有些意见最终体现在正式的宪法文本中。这一工作的开展( )A、 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 B、确保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建立 C、体现了宪法草案中的社会主义原则 D、完成了普选产生各级人民代表任务19. 下表为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对表中城市化率。对数据变化解读有误的是( )年份 1950-1957 1958-1960 1978-1984 1985-2006 城市化率(%) 11.8-15.39 16.25-19.57 17.92-23.01 24.1-32.53 A、1950~1957年城市化率有所提高是因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1958~1960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大跃进”运动 C、1966~1976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D、1978~1984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20.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21. 1977年高考,570多万考生报考,录取率为5%,以后录取率总体增加,到2016年高考,940万考生报考,录取率超过82%。这反映出(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不断取得新进展 B、“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取得新成就 C、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了国民素养 D、高考制度改革适应了国家战略需要22.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23. 古希腊神话中有许多英雄传说,如:赫拉克勒斯幼年时恶德女神企图引诱他走上享乐道路,但他经过独立思考后听从善德女神劝告,决心不畏艰险而为众人集体造福;普罗米修斯教人造屋、航海和治病等。这反映了古代希腊( )A、人文精神兴起冲击宗教地位 B、已开始由认识自然转向认识社会 C、成年公民开始具有自主意识 D、理性精神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24.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25. 16世纪初,大多数的意大利城市及一些国家都频繁地发生篡夺或谋反事件。……在这里再也看不到用来支持西方合法君主的那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忠诚,而是个人的声望、才能和心机组成的叛乱。这一现象( )A、促成了崇尚理性的思想潮流 B、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是过分推崇人文主义的结果 D、预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26. 1860年,英法两国签订《英法条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葡萄酒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法国降低英国煤炭及亚麻品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反映( )A、 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条约的保护 B、重商主义思想导致贸易政策调整 C、工业革命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 D、工业化与对外贸易关系相互促进27. 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兼并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它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力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A、 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形成 B、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C、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28. 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29. 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A、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30. 下列是四个国际组织的标识。关于这些国际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的成员均由发达国家构成 B、②是合作水平最高的经济组织 C、③是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④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建立31. 2017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上任后的第一份行政命令,正式宣布退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月8日,英国议会下议院投票通过政府提交的脱离欧盟法案。这些现象说明( )A、双边贸易将取代多边贸易 B、全球化趋势首次出现逆转 C、保护本国经济的孤立主义抬头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元化趋势32. 1973年,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创作了无声独幕剧《非我》。剧中,一个声音——看上去只是聚光灯照着的一张嘴——努力停止讲话,但又停不下来。该剧把人的意识描述成祸殃之源,但同时也肯定了人们在绝望中求生的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此剧的风格属于( )A、 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33题25分,34题12分,35-37题为选做题15分,计52分。
-
33.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
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5.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支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3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正度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37.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