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复习专题:经济大危机下的资本主义世界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2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表是美国政府投资修建的公共工程,其直接目的是(  ) 

    时间

    项目

    1933-1937年

    国有林区740万英亩;国有公园20万亩

    1935-1942年

    公路664万英里;机场285个

    A、缓解就业压力 B、完善基础设施 C、加速战争准备 D、推广科技成果
  • 2. 1938 年,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40美分,最高工时每周40小时,加班工资增半。但这一法案并未把海员、渔民、家仆及农业工人等列入在内。材料表明美国(  ) 
    A、全面粗暴干预经济危机 B、阶级矛盾根本消除 C、并未普遍实现公平劳动 D、社会已经分崩离析
  • 3. 1933年6月,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将全国的工业划分为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时数。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 
    A、  国家干预生产提高劳动效率 B、调整生产规模以稳定物价水平 C、调节生产与消费及劳资关系 D、奠定美国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 4. 美国电视台拍摄《罗斯福新政》的电视专题片,下列情节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调整农业政策 C、《紧急银行法案》通过后对银行业进行整顿,大量银行宣布破产——整顿金融体系 D、大批失业工人正在参加田纳西水利工程建设——推行“以工代赈”
  • 5. 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 
    A、  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 B、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 6.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罗斯福说:我向你们保证,把你们的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比藏在床褥下更为保险。材料体现美国(  ) 
    A、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确保对复业银行的救助 D、实行计划经济模式
  • 7. 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革来应对危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都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机 B、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8. 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工业化建设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苏联模式”,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1933 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这反映了,苏联模式和罗斯福新政都(  )
    A、发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 B、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D、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
  • 9. 下面壁画是美国艺术家威廉·格罗柏创作的《修建大坝(局部)》,是典型的1930年代赞颂工人的作品。该作品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  ) 

    A、调整农业政策 B、推行“以工代赈”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10. 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美国(  ) 
    A、进行南北战争 B、实施罗斯福新政 C、废除黑奴制 D、走上法西斯道路
  • 11. 罗斯说:“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被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有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完整保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C、限制私人企业的经济发展 D、发挥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作用
  • 12.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
    A、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 B、面对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13. 1933年,美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这表明美国(  ) 
    A、  不再实行市场经济 B、全面实行了国有化政策 C、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14.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劳资关系 D、缩减农业产量
  • 15. 1932 年罗斯福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时提到:“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这个观点在下列哪项措施中得到体现(  ) 
    A、整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的信用 B、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企业活动 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 16.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提供就业机 B、调节产销矛盾 C、维护生态平衡 D、保障工人权益
  • 17.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

    ①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③德国纳粹党上台后,疯狂实行扩军备战   

    ④中国改革开放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④
  • 18. 罗斯福新政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来增加国民收入,刺激消费与生产的均衡。这肯定了“新政”中哪一方面的措施?(  ) 
    A、以工代赈 B、调整农业政策 C、整顿金融体系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19.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生产更多的商品……政府应该担负经济管制的任务,当金融、工业巨头的行为违反公众福利时,政府必须迅速干预并保护公众利益。”这种现象出现在(  )
    A、苏联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 20. “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正式以这种无所畏惧的勇气,采取各种措施,克服了一场给美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克服危机的“措施”是(  )
    A、领导南北战争 B、实施“新政” C、推行冷战政策 D、参加协约国
  • 21. 1934年,洛雷纳·希科克在美国访问数月后感慨道:我原以为至少在大工业中法规会起作用,但我现在敢断言,99%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克服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B、遭到了部分资本家抵制 C、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D、实施了全面公有制政策
  • 22. 从1933年开始,美国农业调整管理局在春夏两季有计划的犁掉了大约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大约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这一举措主要是因为(  ) 
    A、美国独立战争扩大出口减少逆差 B、经济大危机时维护工人基本权利 C、罗斯福新政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 D、第二次世界大战刺激消费和生产
  • 23. 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表明他准备(  ) 
    A、调节农业生产和销售 B、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增加人们的就业岗位 D、宣布国家进入备战的状态
  • 24. 从1935年开始,英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这主要得益于(  )
    A、美国的独立 B、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C、罗斯福新政 D、两极格局的结束
  • 25. 自由主义者洛克腾堡指出:“它(罗斯福新政)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也没有引申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惩戒利益集团的方法,仍然是一种半途革命;它扩大了中产阶级队伍,但将许多美国人留在新形成的平衡之外。”这旨在说明罗斯福新政(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C、缓解了阶级矛盾 D、加强对工业的干预
  • 26. 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积极应对.最终使美国渡过了这场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 
    A、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 C、刺激消费和生产 D、消除经济危机
  • 27.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实施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该政策的推行旨在(  ) 

    A、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B、缓和劳资矛盾 C、确保企业公平竞争 D、解决就业问题
  • 28. 1933年,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实行罗斯福新政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斯大林模式
  • 29. 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其中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30. “炉边谈话”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任期间发表“炉边谈话” 30余次,其内容包括(  ) 
    A、颁布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争取民众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的支持 C、支持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 D、分世界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营垒

二、材料分析题

  • 31. 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1825至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材料三: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世界史》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是哪一历史事件?
    (2)、面对生存危机,为了“弃旧图新”日本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总结该举措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大萧条”指的是哪一事件?请写出材料中的“试验”的任意一点主要措施?该“试验”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新”在何处?
  • 32. 【学有所悟】

    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出现一些以“新”命名的事件,下列材料涉及到其中的两例:

    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NEP),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他的阶级属性,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仍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摘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到底“新”在哪里你认为列宁所说的“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含义是什么?
    (2)、“罗斯福新政”之“新”指什么?二所述观点,你是否费同?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了解“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后,你有什么感悟?
  • 33. 道路选择影响深远,战略决策根系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兮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送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材料二:当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前往康科德搜夺那里的秘密军需库时,战斗开始了。1862年9月,林肯说:“但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材料三: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他重视以军事技术为核心的西方技术文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注重教育,派遣贵族子弟到国外去学习,兴办学校等。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四:

    (1)、材料一中英国通过近半个世纪革命,最终选择了什么政治体制?促进英国“18世纪中期到1850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世纪一20世纪上半期,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危机?
    (3)、根据材料三,提出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4)、如图是日本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图,在A段,日本通过哪场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受B事件的沉重打击,日本又走上什么道路?
  • 34.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二:

    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陆市县

    ——改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犹如一股强烈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四:他迅速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例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来整顿银行秩序,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注入资金,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次会议开启了“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典型特征?
    (5)、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改革取得成功的经验。
  • 35. 材料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材料二: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材料三: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强调:“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

    ——以上材料均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部编版)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出自哪次战争中颁布的什么文件?该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是林肯颁布的哪一文件的内容?他为美国的发展作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3)、什么事件造成材料三中美国人的“恐惧”?美国为克服这一“恐惧”而采取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有何特点?
    (4)、以上美国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什么启示?

三、论述题

  • 3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20世纪部分国家的重大政策简表(部分)

    时间

    政策

    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33年

    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

    1950年

    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53年

    新中国实行“三大改造”

    20世纪70年代末

    中国开始农村改革

    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37. 回顾美国发展历程,揭开大国崛起的神秘面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使美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央集中了财政、军事、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发挥了保卫国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职能。在华盛顿任总统期间,总统和国会就颁布了国会法令、司法条例,整顿了货币,发行了公债,发布了税收法令,实行了保护关税政策,等等。1791年还建立了第一国家银行。这一切都巩固了资产阶级、种植园主的新政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700—1913年美国与拉美国家的人均GDP的比较

    年份

    1700年

    1820年

    1870年

    1913年

    拉美(合计)/1900年国际元

    529

    665

    698

    1511

    美国/1900年国际元

    527

    1257

    2445

    5301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失业人数在1933年达将近1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就在这种形势下,纽约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颁布新政,挽救了美国危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拉美相比,1820—1913年美国人均GDP发展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