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复习专题: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2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图为 1927-1932 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示意图。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   1929-1932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A、开辟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处于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取得了敌后抗战的胜利
  • 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反动统治力量在城市中十分强大,无产阶级力量非常薄弱,中国共产党要进行武装斗争,革命武装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到农村和山区去。为此,毛泽东(  ) 
    A、提出武装夺取政权 B、领导进行秋收起义 C、开创了井冈山道路 D、建议红军进行长征
  • 3.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根据地的建设
  • 4. 图为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蒋介石围剿红军 B、抗日战争的爆发 C、北伐战争的胜利 D、红色政权的建立
  • 5. 关于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②红军长征经历了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

    ③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④长征铸就了伟大的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照搬苏联的成功经验
  • 7.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长征途中有很多事件都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图中A和E代表的事件分别是(  )

    A、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B、遵义会议、爬雪山 C、四渡赤水、遵义会议 D、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
  • 8. 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取得很大的成功,两者的最重要的共同点是( )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借鉴苏联经验 D、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 9. 下图是1931年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该证件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展土地革命,探索出一条符台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是(  )

    A、城市暴动 B、井冈山道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0.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有关的是(  )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前期的战果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1. 贺州市某中学八年级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开展一次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同学们选择的主题材料应是(  ) 
    A、北京学生爱国宣传活动 B、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 C、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D、四渡赤水与过雪山草地
  • 12.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成为一种历史的进军。对“进军”理解正确的是(  )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 14. 1937年7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说:“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中国共产党采取以上措施是为了(  ) 
    A、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寇侵略 B、支持国民党作战,抵抗日军进攻南京 C、寻求国民党谅解,扩大陕甘宁边区 D、寻求国民党支持,扩大百团大战成果
  • 15.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标志着“行军”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突破湘江 B、四渡赤水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 16. 某同学在历史课上,整理出下图所示表格,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

    时间

    关键词

    1934年

    战略转移

    1935年

    转折点

    1936年

    转危为安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
  • 17. 歌曲承载着历史。以下歌曲与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国民革命歌》——辛亥革命 B、《十送红军》——长征 C、《义勇军进行曲》——井冈山斗争 D、《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解放战争
  • 18. “红军从瑞金出发时八万多人,历经十一个省,到陕北仅剩六千多人。”这一艰苦卓绝的革命壮举是(  ) 
    A、秋收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
  • 1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以武装斗争为主线 B、实事求是,依据国情来选择道路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百废待兴,建设社会主义共和国
  • 20.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1935年5月初,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从云南禄劝皎平渡口顺利渡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挥师北上。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  ) 
    A、强渡湘江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 21. 为解决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军队内部出现的极端民主化、非组织化等错误倾向,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第九次党代会,会议确立了(  ) 
    A、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C、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决策
  • 22. 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桂北渡过湘江时,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敌机疯狂扫射渡江的战士,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但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终于突出了重围。”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  ) 
    A、  “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铁人”精神
  • 23. 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 
    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 24. 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鄂豫皖根据地中的湖北黄安流行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称赞;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材料描述的是(  ) 
    A、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B、红军完成战略转移 C、军民团结共同对敌 D、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 25. 蒋介石说:“(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据此推断(  ) 
    A、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B、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 C、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26. 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27. “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这段歌词直接反映的史实不包括(  )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遵义会议召开 C、长征冲破敌军重重包围 D、红军到达陕北

二、材料分析题

  • 28. 10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不断创新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一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材料二:

    材料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一一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第一步(阶段)"中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的标志是什么?改革开放后,中国又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深刻变革"指什么?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伟大转折"后,中国农村改革的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洗雪国耻"实践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帮助我们成功的收复了哪两个地区?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历史人物。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5)、有人说"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因为她有一系列优秀特质"。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说说中国共产党有哪些优秀特质?(写出一点即可)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苏南通大生纱厂留存的历史建筑、设施仍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历史面貌和格局,门类较全,主要文物建筑有钟楼、公事厅、专家楼、清花间厂房、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旧址、唐闸实业小学教学楼。……近年来,大生纱厂接待了众多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学生,成为近代纺织工业发展史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材料二: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1)、材料一的“大生纱厂”是谁倒办的?他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什么道路?
    (2)、材料二的孙中山为“领导人民推翻帝制”而创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什么制度?
    (3)、材料二的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是在哪次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作用?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 30. 百年征程、华丽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 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开始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材料一中的“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主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分别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及他为中国革命开创道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战士唱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的战歌,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材料二:在战略转移的途中,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过湘江后人员只剩3万多人,红一方面军原来准备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布成口袋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材料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共同抗日。

    (1)、材料一中的“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请列举北伐战争中名将一名
    (2)、材料二中的战略转移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途中召开了哪一重要会议?该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
    (4)、你从以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获得了怎样的认识或感悟?
  • 3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在长期救国救民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民族的核心领导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疆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历史功绩,举一例说明他的“未竟之功”。
    (2)、根据材料二拟一个合适的主题。中国革命需要农村的支持和变动,中国共产党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结合年代尺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革命依靠和改变农村的史实。
    (3)、任选材料二的一件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三、论述题

  • 3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她发展的坐标上,总有一些激荡人心的重要节点。依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小短文。文中需包含图示反映的五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同时谈谈你的感受。要求:史实准确,语言流畅,字数240字左右。

  • 34. 观察图示,以“红色革命之路”为题,撰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①文中需包括符合图示中七个革命圣地的提示语的历史事件及影响,以及此主题给你带来的启示。

    ②需按时间顺序书写,语言流畅,字数26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