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中考历史冲刺猜题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某同学利用网络梳理德州市的历史沿革(如下图)。与这三个朝代相对应的制度是( )
西周
秦
元朝
分属齐国
分属齐郡、上谷郡等
隶属中书省
A、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 B、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 C、行省制、分封制、郡县制 D、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2. 它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它是(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道德经》3. 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也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下列符合唐太宗时期民族关系的有( )①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②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③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④派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4. 北宋在知州以外设通判一职,原意为“州府之政,无不统治”,时人则根据其实际职能称之为“监州”。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制约地方长官 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分化宰相事权5. 1757年,乾隆帝正式下令“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并申明“嗣后口岸定于广东”。清政府设立的“在广东收泊交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广州十三行 C、锦衣卫 D、宣政院6. 下图文献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关于该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实施 B、使全国土地得到平均分配 C、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 D、有利于消除社会的不平等现象7. 下表为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这些措施( )分类
内容
政治上
裁撤冗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工商业;改革财政
思想文化上
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A、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有利于当时社会进步 C、巩固了清政府专制统治 D、有利于儒家思想发展8. 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 )A、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 B、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9. 1938年10月廖冰兄根据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文的思想,创作了下列漫画《失败的堆积》。该漫画的主旨是( )A、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B、抗日战争已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必将胜利 D、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0.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
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B
1935年,遵义会议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1949年,渡江战役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A、A B、B C、C D、D11.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上演了一出“以退为进”的大剧。这场大剧的舞台在( )A、赤水 B、东北 C、陕北 D、大别山12.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理解最准确的是(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D、中国实现了国家富强13. 在建设的那些日子里,他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成功制服了油田井喷。房东心疼地说:“你可真是个铁人啊!”文中“他”的事迹体现出的精神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乐于助人,勤奋好学 C、追求真理,改革创新 D、热爱劳动,爱岗敬业14. 下面是1978-2000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这表明我国( )项目
1978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133.6元
2090.1元
2162元
2210元
2253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343.4元
5160.3元
5425元
5854元
6280元
A、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失 B、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C、可持续发展目标已实现 D、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5.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闪耀着智慧”的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②①④③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16. 有学者说,克里特文明有华丽而纤细的女性美;两河流域文明极具睿智而充满男性的雄浑,活力四射但不稳定;埃及文明稳定而充满对生死的安然态度。他意在说明古代文明( )A、存在优劣之别 B、地域差异明显 C、没有任何交流 D、具有内敛特征17.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后来又颁布了共和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这一时期掌握国家统治决策权的机构是( )A、五百人会议 B、陪审法庭 C、元老院 D、公民大会18. 马铃薯、凤梨原产于美洲,16世纪前欧洲人并不认识这些植物。下图是17世纪早期欧洲一本书上的插图,绘制的是凤梨果实和马铃薯植株。这说明( )A、新航路促进物种传播 B、欧洲农业技术的提高 C、欧洲人重视美术教育 D、殖民掠夺的残酷本质19. 有学者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两次统治(共15年)有两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一个民族主义反应。这一评论( )A、客观的承认了华盛顿的历史功地位 B、辩证地肯定了拿破仑的历史功绩 C、认为克伦威尔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D、肯定了查理二世继位的积极作用20. 关于女性的角色。在家庭经济时代,她们只是丈夫或父亲的辅助和依附;当经济从家庭转移到工厂和车间,妇女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这一变化开始于( )A、家庭手工业时期 B、西欧庄园解体时期 C、资产阶级革命后 D、第一次工业革命后21. “南北战争有利于全国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确立了所有美国公民首先是美国的国家公民,其次才是各州公民的原则。松散的联邦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国家。”材料表明,南北战争( )A、消除了美国南北经济的差异 B、增加了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对立 C、标志美国联邦制度最后形成 D、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威和影响22. 巴尔扎克(1799--1850)在说明写作小说的意图时说“拿破仑用剑没办到的,我用笔来完成”。这体现巴尔扎克的作品是( )A、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B、对封建制度的维护 C、对一战的深刻反思 D、对追求金钱的赞扬23. 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新政成功缓解危机 B、市场供应丰富充足 C、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D、经济继续稳定增长24.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凯南在“长电报”中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但不能引起军事冲突;同年9月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发回长篇报告,断定美国谋求世界霸权,并把苏联作为主要障碍和战争的对象。由此可知,美苏( )A、由合作转向对抗 B、“冷战”正式开始 C、关系完全破裂 D、战争不可避免25. 国际间联系日益密切,为加强合作建立了许多国际组织,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是下列图片中的哪一幅( )A、 B、 C、 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
26. 人口迁移问题,城市规划问题,一直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的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取消了对圈地运动的限制,议会通过数以千计的圈地法,使圈地运动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原来亦工亦农的手工业者因在圈地运动中失去了土地,丧失了在农村生存的另一个重要生活来源,他们光靠手工业再也难以独立支撑下去了。同时,农业技术革命和19世纪农业生产开始机械化,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使农业所需劳动力减少。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材料二:英国农村人口从18世纪下半叶起就开始大量向城市和工矿区流动,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50年代开始,全国农村人口的绝对数开始下降,城市和工矿区的人口数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却迅速上升。针对这种情况,1846年、1865年议会先后通过的济贫法案对在城市的贫民不再进行遣返,并扩大了救济贫民的范围和居住区。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材料三: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17-19世纪英国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对于西方国家城市的规划,当时的学者们关注了哪些问题?27.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时期
事件
西汉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唐朝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宋朝
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元朝
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
明朝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闭关锁国”
(1)、根据表格中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说明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