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衡水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8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不能对抗瘟疫,但瘟疫总是刺激着艺术,让艺术变得更具对抗性。瘟疫提示了死亡的迫切性和无可逃避,人们不得不在一种终极性语境中考察人的根本问题:生与死、善与恶、短暂和永恒……瘟疫的流行和大面积的死亡,改造了艺术想象,也改造了关于疾病言说的基本方式。

    隐喻是古代关于疾病言说的修辞手段。现代医学诞生前,人们多通过症状的隐喻法则实现对疾病的认知。这种隐喻关系最早由麻风病建立。因其皮损,“不洁”成了疾病修辞的基本语法。而“不洁的皮肤”意象的强大隐喻功能指向身体表面的同时,还暗示了内心和灵魂的“不洁”。这种症候学式的隐喻,也是古典艺术的修辞方式。关于瘟疫和死亡,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逐渐形成了一套隐喻系统。如骼骰骨暗示着身体的脆弱和败坏,指向死亡。而黑死病的晦暗色调,苦痛而神秘的死亡,因罪孽而滋生的恐惧,加剧了信徒脱离尘世的欲望。哥特式教堂瘦削、峭拔,浓重的禁欲主义色彩,神秘的空间形式,呼应着人们对现实病痛的恐惧和对来世的渴望。基督受难的形象,则成为救世主为苦痛生灵代言的象征,成为绝望中人类的安慰。

    艺术回顾性地保存了黑死病时代的末世记忆,瘟疫让人们重新思考死亡。人们似乎也从大面积的死亡中,习得了新的审视生命的眼光。在直面死亡的过程中,艺术意外地发展起更为精确的人体素描技术。达•芬奇等人的人体画让人们以直观的方式,来查考生命机体的奥秘。这种貌似旁观的表达,唤醒了人的理性,召唤出对生的希望。艺术在保存记忆的同时,还有一种精神修复的功能。作为死亡反题的则是关于生之欢乐的张扬。死之恐怖和生之狂欢混杂在一起,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共同特征,是对死亡焦虑的克服。

    至于当下流行的所谓“新冠肺炎”即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流行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则表现为另一种言说方式。现代科技改变了人们对疾病的认知,疾病不再以隐喻的形态出现。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的疾病,首先被理解为复制性结果。这种复制性,使疾病失去了精神含义,不再纠缠于灵与肉的隐喻关系。感染者虽然可能有着不同的症状和感受,但确诊的依据都是核酸梒测,如此一来,疾病被归结为一种基因变异。奇妙的是,现代艺术对于复制的迷恋,无意中获得了病毒的品格。互联网上,关于“新冠肺炎”的言说传播,如同疫病本身的传播一样,信息的变异性复制,以及剧烈“炎性免疫反应”一般的话语风暴,在话语的复制狂欢中,达到了巅峰。然而,这与其说是疫病的艺术化,不如说是语言和艺术话语的“病毒化”。

    古典艺术的隐喻方式有着保存记忆的功能,而现代艺术的数码复制方式实际上指向的是经验的符号性的覆盖。经验不再具有深度模式,也不再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为精神深度的某种语义的症候,而是被数码化,表达为重复、增殖、突变和弥散。它不保存,而是堆放;它不修复,而是覆盖,因而,它将在时间中归于感知的麻木和遗忘。遗忘也是一种精神免疫反应,短暂的免疫之后,艺术难免陷于更深的“呼吸窘迫”。

    (摘编自张闳《隐喻与复制,或艺术与瘟疫的修辞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不能对抗瘟疫,但瘟疫迫使人们在一种终极性语境下思考人的根本问题,使艺术变得更具对抗性。 B、现代医学诞生之前,人们往往通过症状的隐喻法则来认知疾病,如麻风病的不洁和黑死病的晦暗色调。 C、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交织了生死、乐悲,在保存记忆的同时也全面修复了精神,让人克服了死亡焦虑。 D、网上对“新冠肺炎”的言说传播,在话语的复制狂欢中达到巅峰,体现了语言和艺术话语的病毒化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人们对疾病的隐喻言说方式说起,但关注的重点始终是当今疫情下新的言说方式。 B、全文采用总分式结构,论述了瘟疫与艺术的关系;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论述有理有据。 C、第二段以典例指出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关于瘟疫和死亡的艺术逐渐形成了一套隐喻系统。 D、第五段运用比较手法,指出了现代艺术的数码复制方式和古典艺术的隐喻方式不同的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早期的人们通过对麻风病破损皮肤的“不洁”想象,开始了关于疾病的隐喻认知。 B、黑死病的流行和大面积死亡,迫使人们重新去思考死亡,让建筑、绘画等艺术都更具有了对抗性特征。 C、科技改变了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人们认为“新冠肺炎”是病毒性疾病,有复制性特征,不具有精神含义。 D、不注重保存和修复的数码复制式艺术,终将难逃时间的考验;作者对当下疫情蔓延的隐忧可见一斑。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看投资促进,参展商变投资商,进博会让中国不仅是世界市场“要塞”,还是世界生产与研发“重镇”。2021年1至9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8595.1亿元,同比增长19.6%。中国门店、中国工厂、中国创新中心……以进博会为窗口,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加速深耕中国,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为中国市场定制研发,乃至“在中国、为世界”研发。毋庸置疑,通过进博会,把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各种理念、发展动向向全球和全中国集中展示,将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与全球价值链攀升,同时也助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融合发展。

    看开放合作,进博会凝结与放大了“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谋发展”广泛共识。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已经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外资准入持续放宽,营商环境继续改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内核准率先完成……四年来,进博会已成为中国宣布扩大开放举措的重要场合,也见证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接续落实的高光时刻。开放,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进博会,世界感知中国开放之志的重要窗口。得益于中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内需潜力,进博会正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汇集点,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平台。

    (摘编自《让进博会四大平台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材料二:

    企业数增加,服务如何才能跟得上?上海的答案是绿色、便利、智慧。

    绿色是本届进博会保障的“热词”。第四届进博会注册及证件管理中心负责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安保部总经理陆洲说,第四届进博会首次支持重复使用上一届进博会人员证件,既减少了制作成本,也提高了受理办理效率。

    实施从口岸到展馆“直通查验”新作业模式和便利化措施,进博会展品“无纸化通关”进入“秒放”时代;4746名“小叶子”志愿者陆续上岗,600余个城市文明志愿服务站(岗)、近6万名城市文明志愿者同步服务进博会……围绕着展品和客商的需求,一系列“细之又细”的便利化措施被推出。

    服务保障更精细的同时,本届进博会还将成为大量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果的“展示地”。精准匹配参会人员证件权限与防疫信息,实现“非接触、无感知、不停留”;展会场景下,数字人民币支付全覆盖,提供数字人民币一站式消费体验;场馆内5G通信全面提速扩容……

    “借助数字治理,上海将强化服务保障的精准高效,借助数字应用场景,提升展客商参展参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说。

    (摘编自《动起来!上海进入“进博时间”》)

    材料三:

    不久前,日本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大型雕塑作品《南瓜》从保税服务中心运抵第四届进博会场馆内,成为首件入驻进博会的保税展示艺术品。此外,苏富比的几件文物级作品——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的《小艾莉的海角》、瑞士存在主义雕塑大师阿尔伯托·贾柯梅蒂的《戴亚高的半身像》和张大千的《味江》,也将在11月5日正式亮相。

    第四届进博会首次在服务贸易展区打造文物艺术品板块,数量和质量都将较上一届有极大提升,让这一高含金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在进博会平台上实现更高价值,释放更大能量。

    据了解,目前已有英国、西班牙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境外机构确认参加第四届进博会服务贸易展区文化板块,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等世界重要拍卖行首次集中式呈现,合旎艺术等今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境外艺术机构也将携重量级国际艺术家作品亮相本届进博会。本届进博会服贸区文物艺术品板块共申报展品178件,申报总货值23.5亿元,均由保税服务中心提供文物艺术品流通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摘编自《进博会,让我们一起变得更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博会让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市场“要塞”,还是世界生产与研发“重镇”。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为中国和世界市场定制研发。 B、进博会是世界感知中国开放之志的重要窗口,已经成为中国宣布扩大开放举措的重要场合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汇集点。 C、大量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果进入本届进博会,数字治理将强化服务保障,数字应用场景提升客商参展参会便利性和舒适度。 D、本届进博会服务贸易展区文化板块的展品,比上届多和好,都由保税服务中心提供文物艺术品流通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届进博会宣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扩大开放的举措。 B、本届进博会首次支持重复使用上一届进博会人员证件,这是绿色环保的表现。 C、本届进博会,只要参展的客商提出需求,就能推出“细之又细”的便利化措施。 D、本届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板块展示的都是草间弥生、克劳德·莫奈等外国重量级艺术家作品。
    (3)、上海浦东进博会具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硝烟弥漫的早晨

    贾荣勤

    三八线附近一条幽僻山谷里,隐藏着志愿军的简易包扎所。伤员从前线送达这里,经过止血、清创、缝合、包扎,再由担架队转运到后方医院。

    ①拂晓时分,天空中突然出现一群黑压压的敌军轰炸机,贴着山梁猛扑过来。敌机聒噪着把肚子里黑黢黢的炸弹扑头盖脸投向我军阵地。楚红医生和几名护士呼吸着混杂着血腥味的硝烟,脸色凝重起来。她们都明白,大批伤员即将到来了。

    果然,硝烟尚未散尽,两名年轻的战士抬着一副担架,气喘吁吁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医生,赶紧抢救刘刚班长!”

    楚红示意放下担架,俯下身子查看,刘刚的右大腿被弹片击中,伤口虽然已经用裹腿布紧紧绑住,但还是因为失血过多陷入了昏迷。楚红急忙安排一名护士清理刘刚的伤口,她自己则带着另一名护士取了一个抽血袋,疾步躲进包扎所的后面。

    “抓紧抽我的血,给他输上。”楚红急切地说。

    “不先给他检查一下血型吗?”护士惊讶地问。

    “不必了,你赶紧动手。”楚红命令道。

    “万一血型不对……”护士还在迟疑。

    “快按照我说的去做!”楚红的口气不容置疑。

    过不多久,楚红手里拿着一袋血浆,满脸疲惫地走了出来。

    血浆缓缓流进刘刚的血管里,他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慢慢睁开了眼睛。护士马上给楚红的双手消毒,准备给刘刚做缝合手术。

    就在这时,几名战士抬着一副担架,匆匆走了进来,带着哭腔边走边喊:“医生,快抢救李连长!”

    楚红急忙过来查看伤情,只见李连长满头满脸都是血。替他擦拭完血迹,发现他的头盖骨深深嵌着一块弹片,必须赶紧做手术取出,否则,李连长凶多吉少。

    楚红歉意地扫了刘刚和他的两名战友一眼,随即和护士把李连长抬到手术台上,立即开始抢救。两名年轻的战士见李连长伤势确实严重,便没好意思多说什么。

    李连长头上的弹片被安全取出,楚红顾不得喘口气,来到刘刚身边。看着闭着双眼紧攥双拳的刘刚,知道他正在疼痛中煎熬着。

    “快,把刘刚抬上手术台。”楚红吩咐道。

    话音刚落,又有几名战士抬着担架匆匆赶来,喊道:“医生,快抢救我们周排长!”

    楚红从刘刚身边站起来,急忙走上前,发现周排长的腹部被弹片击中,腹部涨得老高,估计是肠子被打断了,血液和粪便流在腹腔内,非常危险。楚红见状,回头看了一眼刘刚,紧紧咬住嘴唇,说:“先给周排长做手术!”

    这时,送刘刚前来的两名年轻的战士实在忍不住了,其中一个大声质问道:“医生,我们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连长、排长就先做手术,我们班长就放在一边不管呢?”

    楚红对两名年轻的战士解释说:“你们班长暂时危险不大。我去和他说一下,他会理解的!”

    楚红来到刘刚面前,弯下腰,轻声说道:“别的伤员比你的伤更重。你再等一等,我做完周排长的手术,马上给你做!”

    刘刚睁开眼,没有说话,吃力地点着头……

    楚红做完周排长的手术,疲惫地走到刘刚的担架前,发现他因为持续失血,又陷入了昏迷。

    楚红闭了下眼睛,稍微缓了缓,似乎在这一瞬间,体力又回到了她的身上。

    她伸出胳膊,对护士说:“快,再抽一些血。”

    护士摆着手说:“你不能再抽了,抽我的吧。”

    楚红坚毅的目光盯着护士,说:“你的血型和他的不配,快给我抽血!”

    护士紧咬嘴唇,没有再迟疑……

    ②曙光微露,硝烟散尽了。做完了手术的刘刚苏醒过来。楚红正用毛巾擦拭着刘刚的脸,见刘刚醒了,便用柔和亲切的眼神示意刘刚先不要说话,要先休息好。

    刘刚点点头,手握着楚红的手,心里说:“媳妇儿,辛苦了!”

    此时,一夜没有睡觉的两名年轻的战士,在包扎所的一个角落里,彼此背靠着背睡着了。

    两个护士也被楚红安排去临时休息室补个盹儿。

    ③天已大亮,山谷里弥漫着花香,有各种鸟儿的歌唱声 , 刘刚和楚红都听到了,他们的脸上布满了笑容。

    (选自《小说林》2021年第5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浓重的笔墨书写了人性的纯洁与美好,楚红和刘刚都能舍小我,为大家,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怀着深切的感情。 B、小说塑造了特定年代至真至善的军人形象,那个争着要抽血的护士,一夜没有睡觉的两名年轻的战士,同样具有美好的品性。 C、小说主要靠人物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抬着担架的战士的话中都有“赶紧抢救”“快抢救”等,显得非常急切,烘托了气氛的紧张。 D、小说题目“硝烟弥漫的早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战争的背景,暗示了不同寻常的故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2)、分别说说画横线的环境描写句子的作用。
    (3)、小说情节曲折,构思巧妙,请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 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 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 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 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 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B、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C、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D、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 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 B、丁忧是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 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子女按礼须持丧两年,任官者须离职,服满后起复。 C、六论,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D、“记注”、“知制诰”都是官职。唐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

    ②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

    两汉:佚名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 , 东方须臾高知之!

    【注释】①问遗:赠予。②绍缭:缠绕,装饰。③拉杂:堆集。④妃呼狶:妃,悲;呼狶,唏嘘。⑤晨风飔:晨风,雉鸡;飔,思。⑥高:同“皓”,东方发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女子与所思之人天各一方,“思”字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奈与失落。 B、诗人以“双珠玳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作为线索,通过赠、毁及毁后三个阶段,来表现主人公的感情变化。 C、最后两句写女子在阵阵秋风中听到雉鸡的鸣叫,从中可看出她彻夜未眠。 D、本诗通过行动细节描写和景物的比兴烘托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
    (2)、本诗中的女主人公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在遭遇男子变心之后经历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根据两首诗的内容简要概括。
  • 6. 默写
    (1)、《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
    (2)、《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
    (3)、《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Ⅰ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

    《觉醒年代》不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导演张永新说:“中国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该剧堪称经典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场景的完美再现,既有愚昧的晚清遣老、残暴的北洋军阀、守旧的儒学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响下率先觉醒的青年英才、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领袖,还有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      的诸多人物。除了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物的      外,其他人物虽寥寥数笔却极为传神,如鲁迅、钱玄同、辜鸿铭、黄侃等人物均演绎得十分生动传神,就连跟随辜鸿铭的两个封建忠仆也刻画得      

    (1)、请在文中标序号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
    (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与设问的修辞手法,请任选其一简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北京冬奥会上的众多项目中,有一个比赛过程特别有趣的项目,      。观看冰壶比赛的观众,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运动员手持“扫把”快速地在冰壶前移动的场景。选手把冰壶推出去后,团队几个人人手一把刷子,拼命“擦地”。场地明明很滑了,      ?只控制推出去的力气不就好了吗?其实不然,看似简单的“擦地”动作,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运动员用冰刷快速地清扫,让冰壶在短暂的滑行过程中       , 达到“布场”和“入局”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擦地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冰壶赛道的冰面并非是光滑的,反而有一道关键工序淋冰让其变得“粗糙”。制冰后,细小的水滴被喷洒到冰面上,形同铺就了一条鹅卵石路。在这样的路面上,冰壶的行走路线不定,运动员适当地刷冰能够融化凹凸不平的冰面,使冰转化成薄薄的一层水,减小壶体与冰面的摩擦。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旬,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述第二段的内容,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围棋选手小柯18岁那年就曾连夺三项世界冠军,被誉为中国围棋界的“希望之星”。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某次世界大赛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此事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了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提出了质疑;也有人持较为中立的态度,认为成绩固然可喜,可如此年少轻狂却不可取……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自拟题目。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