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入学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26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作为观念和实践的中国的诗意画,出现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诗与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正是出现于此时。但苏轼的文人圈子,把这种现象追溯到唐代,那时的诗人由杜甫领衔,画家由王维居首。而同时代的画家常被赞许为像是诗人,与苏轼同时代的宗室画家王诜就备受称道,因为他能描写“烟江远壑、柳溪渔浦、晴岚绝涧、寒林幽谷、桃溪苇村,皆词人墨卿难状之景”。黄庭坚在描写其友人李公麟时,说他“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而李公麟本人的名言经常被人引用:“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惰性而已。”更重要的是,一些往昔的绘画被欣赏为可视的诗篇。

        对苏东坡等人来说,典型的诗意画是点缀有落雁凫鸭的宁静河景。这是一类与作为诗人的杜甫、作为画家的王维,以及时代更为切近的僧人画家惠崇(的965—1017年)有关的绘画。苏东坡和北宋后期其他文人写了很多诗篇,赞美惠崇“小景”。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鹚,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萧丽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黄庭坚有诗云:“惠崇笔下开江面,万里晴波向落晖。梅影横斜人不见,鸳鸯相对浴红衣。”

        “人不见”一语很好地指出了这类画的特征:一方面,诗意画带给观者强烈的情感,使之升华;而另一方面,其表现效果取决于画面上观看者的空缺。人们从外部来注视景象,没有想象的介入,也没有和画中人物的密切联系;诗人画家和观者都只以抽象的、沉思的状态在场,他们注目的景色也被不完全地表现出来;部分地隐藏在雾色中,开启了山水中有意选择的片段,即“小景”。视觉的连续性,在同一时期巨嶂式山水大师那里,可以融入画面上的层峦叠峰之中,成为可游、稳定、最终能够被理解的一种表现;而在迷蒙的“小景”中,其表现十分隐匿,仅为此理由,它被看成是有诗意的,因为它在观众那里激起了种种反应。

    (摘编自高居翰《诗之旅》)

    材料二:

        文人画作为传统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在宋朝趋于成熟,并一直绵延至今,大有不断推陈出新的趋势。文人画的特点是抛开宋朝以前传统绘画繁杂、唯美画面的风格,以简单明了的笔墨入画;而作者的感情色彩却在画面或者字里行间得以被非常强烈、直观的手法表现出来;内容多为讥讽世事、或借物抒情等等,其表现手法简单、灵活、自由。

        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王维之所以受到苏轼、董其昌的极力推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后期创作中开水墨画的先河。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即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再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后素、返璞归真、大巧若拙等等,这些都成为文人画家在艺术上的

    自觉追求。

    文人画大笔淋漓、墨线凝重,个性强烈,风格鲜明,在回归传统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水墨母体。而那带有强烈诗人气质的文人画,在西风东渐、世态日益变幻的当代社会,凸现出了它特有的艺术与社会价值。从主调而言虽然坚持了回归到传统的特点,注重画面唯美性;那种积极出世、入世,注重思想性的特点融会进去,从而形成了画家清新、明快、朴素、高雅的风格。

    (摘编自王林《诗意文人画》)

    材料三:

        中唐王维的诗与画被苏东坡称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道出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张舜民之语)的密切关系,为后人所乐道。史科记载:“维以诗名闻于开元、天宝间……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瑧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以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所及也。”

        王维之诗,诗中有画;其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诗人的事,一位伟大的诗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比较容易。画,必须表现诗意,却不是每个画家都能做到的。王维以诗境带动画境,追求的是一种只凭深心才能领会的妙境。在画中,他不仅用笔墨形式来表现他心境中的山水,而且将画作为抒发诗情的场所,更为重要的是,他引导了中国画的一项重大变革——从诗中汲取画境。

        苏东坡对于诗画意境的理解更是推动了诗画意境结合的发展。他认为诗的好处在于“天工”,画的好处在于“清新”,他对于诗词与绘画关系的运用更是将书画关系推向进一步发展。他认为,画的要义不在于形似的逼真与否,而在于形似之外的“天工与清新”。诗与画虽然媒介不同,但本质是一律的。诗,可诵可听,却无形无色;画,可观可视却无声无音。要达到完美的境界,诗必须有形有色,画必须有声有音。诗,尤其是画的意境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画家可以从诗人已提供出来的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感发、感悟和创造,从而使诗歌的“清篇秀句”转化和呈现为绘画的目前之景,即以无声的、有形的绘画图像将那种有声的、无形的诗歌意境转化和显现出来。

        诗歌是诉诸思维的,它创造的是一个想象的空间;给画则是诉诸视觉的,直接形成一个具体的物象,画虽有形,然而却可以借诗歌的意蕴使它扩大到无形,画中之诗正是对绘画的一个补充,即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多半是绘画所难以传达的那种瞬间的,或在给画中无法明确表现出来的一些极为隐藏的意象。诗中之“画意”是从心情心境中而来的,而画中之“诗意”确是对景造境之际所产生的,二者皆是自然而然的东西。

    (摘编自张伟《古诗词意境与文人画意境之关系》)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有关诗与画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圈子里的一些文人认为诗与画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基于此观念,同时代的画家常被赞许为像是诗人,一些往昔的绘画在当时被欣赏为可视的诗篇。 B、画家只有从诗中汲取画境,追求一种只凭深心才能领会的妙境,才能达到“画中有诗”的境界,而诗人也同样需要从文人画中提取诗境,用心体会,才能做到“诗中有画”。 C、诗与画虽然媒介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画家可以在诗人已提供出来的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感发、感悟和创造,从而使诗歌的“清篇秀句”转化和呈现为绘画的目前之景。 D、“诗意”源于诗人意境产生之际,“画意”源自画家心境,诗可以对画进行补充,可以使绘画扩大到无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意画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唐代。在画中,王维不仅用笔墨形式来表现他心境中的山水,而且将画作为抒发诗情的场所,他开了水墨画的先河。 B、惠崇的“小景”带给观者强烈的情感并使之升华,不过,它的表现效果还取决于画面上观看者的“留白”。 C、诗意画与文人画是有交集的,王维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文人画家可能更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有直接关系。 D、苏轼“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的观点推动了诗画意境结合的发展。他认为诗的好处在于“天工”,画的好处在于“清新”。
    (3)、根据材料,下列宋诗最不可能画成诗意画或者文人画的一首是(       )
    A、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B、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C、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D、黄庭坚《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
    (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给“文人画”下一个定义。
    (5)、《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在这一首诗中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写出了一些画中可能“隐藏的信息”,抒发自己的喜悦和礼赞之情。请你找出这些“隐藏的信息”,并说出理由。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文:

    明天(节选)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隔壁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她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啊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她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她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

    走,一面想。她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她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他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子老拱[注]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她心里计算: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她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已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零零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有删改)

    【注】老拱:泛指普通百姓。

    乙文:

    《呐喊》自序(节选)

    鲁迅

        我懂得他(金心异)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委婉了一点,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

    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有删改)

    (1)、下列对甲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鲁镇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单四嫂子生活的艰难,为下文写单四嫂子痛失爱子做铺垫。 B、宝儿生病,单四嫂子不是直接找医生,而是通过求签、许愿、吃单方,由此可见单四嫂子的愚昧与困顿。 C、单四嫂子对宝儿的病心急如焚,但是何小仙却含糊、马虎应付了事,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何小仙的残忍。 D、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鲁镇夜晚的寂静,形成呼应,突出了一切波澜均会回归寂静的主题。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四嫂子的儿子小宝死于何小仙的“仙方”,与鲁迅另一篇《药》中华老栓的儿子华小栓死于吃“人血馒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充分揭示了封建迷信害死人的罪恶。 B、何小仙说的“这是火克金”,是中医“五行相克”的医学理论,这些中医理论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讲的“奇奇怪怪的药引”一样,都是子虚乌有、骗人的理论。 C、王九妈、蓝皮阿五、咸亨的掌柜、红鼻子老拱等人物,与鲁迅其他作品中的“九斤老太”“小尼姑”“白胡子”一样,都是形象又通俗的称呼,让读者感觉亲切真实。 D、单四嫂子儿子生病,却向何小仙讨“仙方”,体现了她的愚昧、无知;而《祝福》中的祥林嫂却想用“捐门槛”的方式获得参与祭祀的资格,也是如此。两篇小说都通过人物揭露了封建礼教和迷信吃人的本质。
    (3)、结合乙文,分析鲁迅小说集《呐喊》命名的缘由。
    (4)、《明天》是鲁迅小说名篇之一。请你结合乙文中提及的相关写作意图,从不同角度对小说《明天》进行评价,并进行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康祖,彭城吕人,世居京口。伯父简之,有志干,为高祖所知。 

    康祖,虔之子也,袭封 , 为长沙王义欣镇军参军,转员外散骑侍郎。便弓马,膂力绝人,在闾里不治士业,以浮荡蒱酒为事。

    元嘉二十七年春,索虏托拔焘亲率大众攻围汝南,太祖遣诸军救援,康祖总统为前驱。军次新蔡,与虏战,俱前百余里,济融水。虏众大至,奋击破之,斩伪殿中尚书任城公乞地真,去县瓠四十里,焘烧营退走。转左军将军。

    太祖欲大举北伐,康祖以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以河北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其年秋,萧斌、王玄谟、沈庆之等入河,康祖率豫州军出许、洛。玄谟等败归,虏引大众南度。南平王铄在寿阳,上虑为所围,召康祖速反。康祖回军,未至寿阳数十里,会永昌王库仁真以长安之众八万骑,与康祖相及于尉武。康祖凡有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附山依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乃结车营而进。虏四面来攻,大战一日一夜,杀虏填积。虏分众为三,且休且战,以骑负草烧车营。康祖率厉将士,无不一当百,死者太半。会矢中颈死,于是大败,举营沦覆,为虏所杀尽,自免者裁数十人。虏传康祖首示彭城,面如生。

    胡盛之为虏生禽,托跋焘宠之,常在左右。

    二十八年,诏曰:“康祖班师尉武,戎律靡忒。对众以寡,歼殄太半。猛气云腾,志申力屈,没世徇节,良可嘉悼。宜加甄宠,以旌忠烈。可益州刺史,谥曰壮男。”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五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B、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C、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D、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封,意为子孙承继前辈受封的爵位。与荫不同,袭封主要是爵位的承继,而荫却主要指子孙因先辈的功劳而获得封赏或者免罪。 B、元嘉,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 C、虏,本义是指战俘,引申为奴隶,奴仆,敌人,虏获,后也指蛮族。此处指战俘。 D、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刘康祖死后被皇帝追赠益州刺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康祖是刘虔之的儿子,他熟习弓马,体力过人,在乡里不经营产业,性格轻浮放荡,喜欢樗蒱、喝酒。 B、元嘉二十七年春,北魏太武帝托拔焘亲率大众攻围汝南,宋文帝遣诸军救援,刘康祖总统众军为先锋。 C、宋文帝担心被敌人包围,召刘康祖快速返回。刘康祖回军,离寿阳还有数十里处时,北魏永昌王库仁真率长安的兵马共八万骑,与刘康祖在尉武相遇。 D、刘康祖被箭矢射中脖子而死,宋军于是大败,宋军阵营沦陷,被魏军屠杀殆尽,自杀的有几十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次新蔡,与虏战,俱前百余里,济融水。

    ②上以河北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

    (5)、选文是如何在刘康祖与副将胡盛之的对比中表现刘康祖的“忠烈”的?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两个世界,从中能看出苏轼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厌弃。 B、“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写出了苏轼对时间消逝迅速的感叹,《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C、词的下阕既有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又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几时归去”看来,苏轼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 D、本词不仅做到了写景、抒情和说理的完美融合,而且用字传神精妙,如“一溪云”中的“溪”,比“一朵云”“一团云”,都更有意境。
    (2)、词中“作个闲人”中的“闲人”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2)、荀子《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是:“。”
    (3)、猿声凄厉,令人哀伤,因此猿啼被悲愁化,文人常借猿的啼叫声抒写别离和悲苦之情。请从古代诗词中寻找并摘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事。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新鲜灵动,晶莹剔透,温柔敦厚,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其想象之___________,古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社会思潮的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以“劳役”取代“心役”,___________。

        中国诗歌的长河___________,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___________的结果。唐诗之美,美在词语。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斑驳陆离    乐不可言    兼而有之    厚积薄发 B、光怪陆离    乐不可言    兼收并蓄    博观约取 C、光怪陆离    其乐无穷    兼收并蓄    厚积薄发 D、斑驳陆离    其乐无穷    兼而有之    博观约取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加词语,不得改变愿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长久以来,人们只是把体育运动简单地和锻炼身体联系起来,而忽略了①___________。当人们只顾着眼前利益的时候,谁会把40岁时的一次车祸跟小时候喜欢宅在家里看电视联系起来呢?谁会把50岁搬东西时扭伤了腰与年轻时不跟小伙伴出去打打球联系起来呢?

        没有远见的人是无法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这是因为体育运动的功能具有强烈的滞后性。经常运动的人反应灵敏,机体协调,面对撞来的汽车,如果处理及时,控制得当,②___________。经常锻炼的人,身体各部位肌肉配合默契,当搬动重物时调动起来的肌肉更多,身体肌肉该用力的用力,③___________,便不容易扭伤。

        因此,学生正确认识运动的生命教育价值十分重要。学习是为了过得更好,而体育运动则有助于活得健康。每位学生都要重视运动。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根据语段的信息,给好朋友李明发一条微信,邀请他周末一起打羽毛球,不超过4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冲刀、切刀、布白是中国印章的篆刻技巧。冲刀行进较快,一气呵成,不能拖泥带水;切刀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不能盲目求快。布白,是为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这是整体布局安排。对于创作者而言,通常应先从布白开始,即从印章整体出发;布白妥当,再具体操作,冲刀或切刀才能发挥其作用,才可能把印章刻好。如果过于强调某一种刀法,反而会削弱印章的魅力,导致事倍功半。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