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3课 五四运动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每周评论》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都尊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基于这一状况,国人提出的救国主张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实业救国,民主共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2. 对联“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爱国运动 C、国民革命 D、一二•九运动
  • 3.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一项是(    )
    A、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C、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 D、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A、国际主义精神 B、科学创新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主法治精神
  • 5. 五四运动中,成为运动主力的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先进青年知识分子
  • 6.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研究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会产生差异。下面是三位人物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以上认识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
  • 7. 1919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1919年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6月6-9日,上海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罢工,工人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这充分表明6月3日以后( )
    A、北京学生开始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B、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工人运动 C、工人阶级开始与学生联合进行斗争 D、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 8.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力是(    )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知识分子
  • 9. 下图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下面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提倡民主与科学 B、图A事件为图B事件作了铺垫 C、图B事件中青年学生是主力军 D、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10.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 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其中 “新的革命力量”是指(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爱国学生 D、知识分子
  • 11.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到:“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士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上述材料说明了(    )
    A、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 B、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C、五四运动是全民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12.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随后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爱国斗争。北京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五四运动(    ) 
    A、取得反帝爱国斗争的彻底胜利 B、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C、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 13. “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中国存亡,就在此举!”材料中的“此举”是指(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重庆谈判
  • 14. 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们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他们用行动诠释了(    )
    A、  爱国主义精神 B、艰苦奋斗精神 C、国际主义精神 D、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15. 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 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C、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16.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中说“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民主主义 C、科学精神 D、追求进步
  • 18. 1895年“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爱国救亡运动    ②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

    ③都由知识分子领导    ④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9.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复杂性 B、制度的创新性 C、斗争的彻底性 D、抗战的持久性
  • 20. “ ‘大家眼巴巴在企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战胜”,那晓得奢望的结果是失望。'原来过高的期望,使这种失望带来的痛苦格外强烈。”这种痛苦带来的愤怒激发了 (   )
    A、保路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工人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 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 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 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摘编自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成戌变法》

    材料二:

    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被称为“民国”。由“帝”而“民”,标示着……人们地位的变化。从此,闸 门打开,中国汇入世界正在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汹涌澎湃而不可阻遏。

    —摘编自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三: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劫、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 而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在文化上进行的“现代化变革尝试”。
    (2)、湖北军政府成立后推举的都督是谁?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
  • 22. 材料一:

    戚继光像

    郑成功像

    材料二: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社会。

    材料三:经历了从“自强、求富”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材料四:“它是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两位人物是中国古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分别写出他们的英雄事迹。
    (2)、材料二中哪次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材料三中的“自强、求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哪一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材料中的“革命”宣告了中国哪一制度的终结?“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什么思想观念的统治地位?
    (4)、材料四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这场运动使中国革命进入哪一新的时期?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根据统编初中历中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编制

    材料二: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三: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材料四: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历次反抗斗争呈现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提出的与以往不同的理想目标。促使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所说“专制政治”指的是什么?“此次之实验”是在哪一领域向专制政治宣战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人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四个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简要指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 年 5 月 2 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5 月 3 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同学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五四传单

    材料三:五四运动期间,天津学生联合会贴出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材料三中的“国敌”主要是指哪个国家?
    (4)、你从材料中理解到了怎样的五四精神?
  • 25. 有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就有青春之家,青春之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三:以往搞革命的人, 眼睛总是看着上层……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四: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是指什么事件?“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宣言”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哪句话?从中体现了青年学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五四运动后的革命者开始关注什么力量?结合所学试举一例, 革命者对这一力量关注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代青年应该怎样“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