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积累(共22分)

  • 1. 名句默写。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树树皆秋色,”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 , 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 ,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月下美景,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何夜无月? ? 。”;面对荆门山水相映,月色朦胧的美景,李白却发出了“ , 万里送行舟”的不舍之情;面对烟波清冷的长江水,崔浩抒发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乡之情.
    (2)、由《三峡》一文中“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李白的这两句古诗。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记录着激动人心的国家大事也记录着波澜不惊的生活小事。历史记住了诺贝尔奖的首次bān 发,记住了中国航母舰载机在浩hàn 大海上的首次成功着舰,也记住了那位平凡母亲的劳lù 身影。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头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 , 引人注目。 B、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该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杂乱无章的房间里,我终于找到了那本册子。 D、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
  • 4.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②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③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④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⑤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A、③⑤④②① B、⑤④②①③ C、③⑤②④① D、⑤②④①③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更要注意它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还要抓住它的特征:真实性、生动性、时效性。 B、标题、导语、主体是一般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C、《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全面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评议、获奖与颁奖情况,激发了人类尊重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D、毛泽东的《消息二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性的胜利。表现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战斗气势,反映我军必胜、蒋军必败的大好形势,鼓舞人民的斗志。
  • 6. 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提炼出三个关键词语

    据新华社西宁3月31日电 (记者徐文婷)经过两年钻探验证,“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中深层地热能勘查”项目日前取得重大突破,盆地中北部地下2230米处勘查到埋藏浅、温度高的干热岩,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可大规模利用的干热岩资源。该岩体在共和盆地底部广泛分布,仅钻孔控制干热岩面积已达150平方公里,潜力巨大。干热岩通常埋藏在地表3000米至1万米以下,是没有水或蒸汽的、致密不渗透的热岩体,温度在150℃至650℃之间,是一种可用于高温发电的。

    关键词:

二、阅读理解(共58分)

  • 7.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春 兴

    唐朝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诗中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的高妙,试简要分析。 (可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
  • 8.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①至于夏水陵(   )                    ②王命急宣(   )

    ③四俱备(   )                         ④未复有能其奇者(   )

    (3)、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三峡》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
    (5)、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赋予的情感有何不同?
  • 9.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2)、选文中“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句中他们指什么人?(   )
    A、鲁迅
    B、爱国青年 C、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D、藤野先生
    (3)、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我的意见指什么?变化了指什么?

    ①我的意见

    ②变化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信画信

    (汪亭)

    母亲托老乡捎来一双老棉鞋。

    我打开包裹,发现鞋子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一件棉袄、两床叠在一起的棉被,还有几粒用斜线划去的药丸。纸上的铅笔画,隐约有多处反复擦拭的痕迹。

    我仿佛看到母亲僵硬皲裂的手,握着细细的铅笔和橡皮,一次又一次,不停地画着、擦拭着。我的眼角不觉潮湿了,心里一阵阵酸楚。

    老乡拿过画纸一看,很是不解地问我:“你妈妈这是画的什么啊?”

    我哽咽着解说:“我妈讲,天气冷了,要多加些衣裳,晚上盖两床被子,记得睡觉前掖好被角,不要着凉感冒了。”

    他听后,万分惊奇地望着我,说:“这么简单的画,你竟然能懂你妈妈的意思?”

    我心中五味杂陈,告诉他,像这样的“信”,母亲曾经也“写”过。

    高三那年,为了能多些时间在学校复习功课,我两个月都没有回过家。母亲便托到镇上赶集的乡邻送来生活费。乡邻临走时递给我一张很小的纸条。

    当时,正是课间,走廊里挤满了同学。我看着纸条,一个家住镇上的调皮男生飞快地掠过我身旁,从我手中抢走纸条,跑到教室,站在讲台边打开了,他神情怪异地看了几秒,随后向我扬起纸条,嘲笑地喊道:“你妈画的是什么东西啊?你妈不识字呀!”

    顷刻,我脸颊通红,迅速地奔上讲台,抢过纸条。我看见上面画着: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头猪,还有一沓厚厚的人民币。刹那间,泪水不停地在我眼眶打转。我怎么也没想到,大字不识的母亲,居然会想出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诉我:家里有钱,在学校不要苦着,多吃些水果和鸡蛋,到食堂多买些荤菜。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滴在纸上,哭了起来……

    当我把信的意思“读”给同学们时,包括抢我纸条的那个男生在内,很多同学的眼睛都湿润了。平日沉默不语的一个男生也吼道:“为了乡下那些不识字的母亲们,我们更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读书!”教室里一阵沉默,大家悄悄地把头埋进书本……

    在贫瘠闭塞的乡村,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围着灶台操持家务的母亲们都不识字。她们生活的全部,除了一家老小,就是鸡鸭田地。屋里屋外,穿着儿女不要的旧衣,挑水砍柴挖地种菜。寒来暑往,清晨,第一个起床,烧饭换洗。夜晚,最后一个睡下,缝补衣袜。

    如今,再次看到这样的画信,我的心,依旧被一股暖流搅得汹涌澎湃。恍然间,我醒悟,这些年来,在不识字的母亲心中,一定有个信念始终支撑着她,不辞劳苦地,将一份牵挂飞越千山万水,送至儿女的心间。

    (1)、结合全文,说说以“画信画信”为题的妙处。
    (2)、结合语境,从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作用。

    ①顷刻,我脸颊通红,迅速地奔上讲台,抢过纸条。

    ②教室里一阵沉默,大家悄悄地把头埋进书本……

    (3)、从全文来看,文章揭示了什么主旨?请归纳。
    (4)、文中的母亲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 11. 名著阅读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本段文字选自 , 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 12. 名著导读

    [片段一]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坪的请年。我们吃的有煮热的小鸡,不发酵的养E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而白开水热待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者大而无当的制服,黄着鸭舌央式的红物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 “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1)、[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奇不理睬?
    (2)、[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 13. 名著导读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队伍,散军惊惶弃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丁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丢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国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1)、结合片段中划线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2)、结合片段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3)、《红星照辉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三、作文(40分)

  • 14. 巧克力香甜的味道让人满足;香茗甘醇的味道让人宁静;母亲的味道让人安心;友谊的味道让人愉悦……对你而言,世间一定有某个人或物或情埋藏在记忆深处,散发着它独特的幽香。

    请以“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标题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班名、人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