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加油!向未来》是央视创造制作的科学实验节目。某期节目中,表演者用手抚摸玻璃杯沿,演奏出了动人心弦的乐曲,如图。演奏者用相同的力抚摸这些规格相同的玻璃杯,只要杯内液面高度不同,玻璃杯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 2. 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 3.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
  • 4. 下列四种实验或实例: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声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 小明和小华读出a、o、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Hz

    261.2Hz

    o

    115.4Hz

    279.0Hz

    c

    120.5Hz

    282.8Hz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 6.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雪消融 B、白雾茫茫 C、霜打枝头 D、滴水成冰
  • 7. 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28

    -38.8

    -117

    -95

    沸点/℃

    1740

    357

    78

    111

    A、铅在 350℃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C、枣庄地区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D、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温度
  • 8. 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棉花包上,蘸上酒精.观察较长的时间,温度计的示数如何变化(   )
    A、不变 B、先下降后不变 C、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不变 D、都有可能
  • 9. 某实习护士在用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时,测得第一个病人的体温是37.5℃,粗心的她没有甩,接着用它去依次测量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9℃两个病人的体温,那么后来两次测量中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   )
    A、37℃、39℃ B、37.5℃、39℃ C、37℃、37.5℃ D、37.5℃、37.5℃
  • 10.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C、通过观察弹簧中的疏密波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 11. 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湖中倒影 B、 日食现象   C、 海市蜃楼 D、 雨后彩虹
  • 12. 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 , 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 , 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   )
    A、t1=t2 , 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B、t1<t2 , 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 C、t1=t2 , 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 D、t1<t2 , 闪电发生位置到小下距离约为vt3+ct1

二、填空题

  • 13. 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会发生变化。

  • 14. 人听到蚊子飞行的“嗡嗡”声,通过传入人耳。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选填“能”或“不能”)产生声音。
  • 15. 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把一块﹣5℃的冰放入0℃的水中,此时冰(选填“会”或“不会”)立即熔化;水(选填“会”或“不会”)开始结冰,你判断的理由是

  • 16. 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 17. 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③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 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

  • 18. 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将活塞向外拉到最大刻度线处,一段时间后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乙醚要(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当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观察到会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通过方式可以使气体液化。

  • 19. 如下图所示是鼋头渚景区外刚刚建成的樱花彩绘步道,图中柳树的影子是光的 形成的,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步道上彩绘樱花是由于光发生了 ;看到路边绿色的树叶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 (选填“反射”或“吸收”)绿光。

三、实验题

  • 20. 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选填“上升”或“下沉”)。
  • 21. 某同学用尺子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 ,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对比此时尺子振动的声音。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由此可得出结论:
    (2)、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时,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观察钢尺振动的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即使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22. 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夹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到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

    (1)、实验时,一边慢慢转动三棱镜,一边注意观察光屏。在图示位置时,从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一现象说明;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B为 光;
    (2)、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是 (选填“①”、“②”或“③”),实验中,为了使温度计更灵敏,通常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色;将荧光物质涂在白屏上,荧光物质发光的区域应该是 (选填“①”、“②”或“③”)。
  • 23. 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中:
    (1)、小明在家中开展探究,准备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手机作为声源,实验时他将隔声材料包裹住手机放在鞋盒内,并将铃声响度调(大/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大/小),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
    (2)、小明从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包装家电的泡沫板,选择这些材料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科学的说明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
    (3)、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m

    8

    4

    7

    5

    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差的是

    (4)、小强也在家开展探究,由于吵闹声较大,他艰难地测出报纸和羽绒服所对应的距离,后来让爸爸和妈妈来听声音,完成了后两种材料的测量。分析数据他也得出了实验结论。请你指出此探究过程中的不足。(写出一种即可)
  • 24. 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1)中的 (选填“A”或“B”),在固定B的位置时 (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如图(2)所示,小华和小红同学正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读数时存在错误的是 同学,他的错误是
    (3)、从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3)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此时对应的气泡的变化情况是图(4)中的
    (4)、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A、实验中10min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AB段水平线表明水已完全变成了气态 D、OA段斜线表明水吸热升温
    (5)、该同学减少水量后,又按原步骤重新做了一次实验,在图(3)中画出此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线。
    (6)、水沸腾后,水面上出现大量“白气”,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出现“白气”相对 (“多”或“少”)一些。
    (7)、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25. 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冰加热的目的是
    (2)、冰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由此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3min和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分别处于 态和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冰熔化的过程经历了 min;

    (a)

    温度/℃

    (b)

    (3)、实验中,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丙,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b)
    (4)、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 26. 小明在实验室探究某一浓度盐水的凝固特点,画出了该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①由图线可知,含盐的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②小明查找资料,记录了盐水的浓度ω与对应的凝固点t,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浓度ω/%

    1.5

    7.0

    13.6

    20.0

    23.1

    23.7

    24.9

    凝固点t/℃

    ﹣0.9

    ﹣4.4

    ﹣9.8

    ﹣16.6

    ﹣21.2

    ﹣17.4

    ﹣9.5

    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其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③实验后,小明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去冰雪,原因是撒盐后冰雪的熔点变 了。(选填“高”或“低”)。

  • 27. 如图所示,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

    (1)、利用它观察蜡烛的成像时,孔对着(选填“蜡烛”或“眼睛”)可观察所成的像;
    (2)、将蜡烛靠近针孔照相机少许,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可在照相机上看到倒立(选填“三角形”、“圆形”或“烛焰”)的像;
    (4)、正午时,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1cm的小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白纸的距离为30cm,观察白纸上的光斑:为了研究小孔大小对成像的影响,小明又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能满足实验要求的(选填A,B,C,D);

    (5)、①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距离为1m不变,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增强”、“不变”或“减弱”);

    ②当小孔足够小时,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移动覆盖的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亮度(“增强”、“不变”或“减弱”)。

四、作图题

  • 28. 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在光屏MN上所成的像A´B´的光路图.

  • 29. 如图所示,CD是中间有小孔的硬纸板,请用光学作图法画出人眼在E位置通过小孔看到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