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生物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2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2.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3. 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 )A、性状改变 B、遗传信息的改变 C、遗传规律的改变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改变4. 根据下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DNA双链
T
G
mRNA
tRNA反密码子
A
氨基酸
苏氨酸
A、TGU B、UGA C、ACU D、UCU5.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6. 下列不属于生物进化的分子水平证据的是( )A、大多数现存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恒河猴和兔的血红蛋白基因中部分碱基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 C、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存在很高的相似度 D、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细胞呼吸7. 自然界中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是具有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特征的嵌合体。下图是其成因遗传解释示意图,则阴阳蝶的出现是早期胚胎细胞发生了(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8. 下列有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较多的血红蛋白、抗体等多种血浆蛋白 B、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节的结果 C、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机体患病则内环境稳态一定遭到破坏,进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9. 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正确的是(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染色体上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DNA解旋酶能催化该基因水解为多个脱氧核苷酸 D、该基因复制3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800个10. 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所示;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 B、若要提取血浆蛋白,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 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 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11. 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性状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粗绒 B、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D、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相同,表型一定相同12. 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自然选择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aabb)果蝇杂交,杂交后代作为第0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连续培养7代,检测每一代a、b的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已知A、a与B、b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2代成年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 B、种群数量越大,a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会越小 C、a、b基因频率的变化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b基因频率为013.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两大部分。下列有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B、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 C、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D、脑神经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14. 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处理
心率/(次·min-1)
正常情况
90
阻断副交感神经
180
阻断交感神经
70
A、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 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可检测到兴奋15. 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RRXTXT的果蝇体内,存在4个R基因的细胞为( )A、初级精母细胞 B、神经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16. 如图是某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可出现在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是两个精细胞17. “恶性高热”是一种潜在致命性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一般无症状,但当患者因手术吸入麻醉药后,会诱发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高热等症状,死亡率极高。某家庭中母亲死于恶性高热,女儿在一次手术中也出现了恶性高热,经及时抢救而康复。医生对该家庭成员进行相关致病基因检测,用某限制酶作用于相应基因(1200bp)后电泳,女儿和儿子均出现800bp、400bp、1200bp(bp表示碱基对)三种条带,父亲只出现800bp、400bp两种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为显性遗传病 B、造成恶性高热基因突变的原因是碱基对的替换 C、该家庭的父亲为纯合子,手术时无恶性高热风险 D、患者恶性高热,说明其内环境稳态已遭到破坏18. 如图是3种抗生素影响某种细菌繁殖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组实验所用培养基均需要灭菌 B、各实验组需分别加入等量的抗生素 C、实验需要设置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 D、氯霉素对此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19. 牙鲆鱼(染色体数目2n=4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研究人员设法使牙鲆鱼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直接发育为新个体,称为初代P品系。取部分初代P品系胚胎在高温下培养,这些胚胎发育成为雄鱼。让这些雄鱼与正常温度下发育成的P品系雌鱼交配,可以产生二代P品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次级卵母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或Y染色体 B、初代P品系鱼胚胎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n=96条 C、二代P品系在正常温度下会发育为雌鱼 D、牙鲆鱼性别由环境温度决定,与性染色体无关20. 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做了如下的实验(注:不同元素释放的放射性强度无法区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部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可能都有放射性 B、该实验保温时间过短对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大小几乎无影响 C、搅拌不充分或保温时间过长都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增大 D、该实验可以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胞二、综合题
-
21. 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的组成(填字母)。(2)、正常情况下,图中(填字母)中的CO2浓度最高。(3)、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4)、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可以进入血浆的是。(5)、某人喝入些许食醋后不会引起血浆pH明显下降,与它含有的、HPO42-/H2PO4-等缓冲对有关。22. 下图表示果蝇某正常基因片段控制合成多肽的过程,a~d表示4种基因突变。a丢失T/A,b由T/A变为C/G,c由T/A变为G/C,d由G/C变为A/T。假设4种突变都单独发生,请回答:
注: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C),甘氨酸(GGU、GGG),甲硫氨酸(AUG),终止密码(UAG)。
(1)、a突变后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为 , 在a突变点附近再丢失个碱基对对性状影响最小。(2)、图中突变对性状无影响。(3)、①过程需要的酶主要是。(4)、在②过程中,少量mRNA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原因是。23. 蜜蜂是一种传粉昆虫,它的舌管(吻)较长,适于采集不同花的花蜜,且周身长有绒毛,便于黏附花粉,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1)、我国现有的东方蜜蜂由7个独立种群组成。研究发现,每个种群中都存在白细胞激肽受体基因(Lkr),该基因与蜜蜂对糖的敏感度有关。为研究Lkr在蜜蜂适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X基因转入蜜蜂体内,该基因的转录产物能与Lkr mRNA结合,从而干扰Lkr mRNA的翻译。检测不同处理下蜜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的差异,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该实验中对照组2转入了编码无关RNA的基因,对照组1和实验组应进行的操作分别是、。由结果可知,Lkr基因的作用是。
②对糖敏感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蜜为食。温带地区植物开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而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据此推测,温带蜜蜂种群Lkr基因相对表达量比热带地区。
(2)、我国7个东方蜜蜂种群生活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变异,各种群受到不同的气候、植物开花期等因素的作用,导致其形成明显的差异。如果这种差异继续增大,以至出现 , 它们便会发展成不同的物种。24. 大白菜(2n)原产于中国,为两年生草本植物,第一年以营养生长为主,第二年春季抽薹开花,是重要的蔬菜作物。研究大白菜抽孽的调控机制可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两种早抽薹突变体甲和乙均由野生型大白菜的一对基因突变产生。将两种早抽薹突变体甲和乙分别与野生型大白菜杂交,子代均为野生型,说明甲和乙的突变性状均由基因控制。(2)、欲探究甲、乙的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不考虑互换)。实验方案: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a、若 , 则甲、乙的突变基因为等位基因;
b、若 , 则甲、乙的突变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c、若 , 则甲、乙的突变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研究发现突变体甲与一种甲基转移酶基因突变有关,其表达产物可通过催化染色体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来影响F基因的表达,F基因是开花的主要抑制基因。①分别测定突变基因和野生型基因表达出的甲基转移酶的分子量,发现突变基因表达出的甲基转移酶的分子量较小。基因突变导致甲基转移酶的分子量变小的原因是。
②染色体中组蛋白甲基化影响F基因表达的现象称为。研究者进一步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甲的F基因表达相对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据图以箭头和文字形式解释早抽薹表型出现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