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19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数据”是“互联网+”的一系列技术的核心,是基于海量数据的数据采集、汇聚、存储、搜索、分析、挖掘等一系列技术的统称,打个比方,如果“互联网+”相关技术按照定位组成一个人体,大数据则它是人体血管中流动的血液、神经中的脉冲信号、大脑中存储的知识和分析挖掘出的价值的总和。
因此,在城市管理和治理与“互联网+”结合时,就需要紧密围绕“大数据”这一中心。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大数据”是信息化建设的唯一中心,也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重要生产资料。抓住“城市大数据”根本意义是让城市切实把握住城市运转的“血液”, 掌握城市内的信息和价值流转,是让信息化建设发挥实效的基础。其次要在行动上抓紧开展城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抓紧把“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这一概念在城市区域内落地。要在设计上具有高度统筹性,把政府内部运转的数据,政府通过软硬件采集的数据,和城市社会、市场、市民的数据进行高度统筹,全部纳入城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范畴,将城市的运转最大程度地实时反馈到大数据空间当中。
围绕“大数据”这个中心,城市信息化要坚持建设在城市大数据基础上的一体化电子政务和新型智慧城市。这两者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是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内容。
电子政务是从政府工作角度出发,以最终建成精简、透明、高效的工作模式为目的,主抓政府的业务流程化、办公信息化、业务智能化等工作;智慧城市则是站在服务社会和民生角度,贯彻信息惠民的理念,大力建设与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给城市政府、社会和市民提供智慧服务。前者突出政府管理能力提升,后者强调整体治理水平提高,各有侧重。
电子政务必将随着以大数据为核心这一理念的深入在现有各类电子政务系统基础上实现一体化。一体化电子政务要从数据层面打破传统城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弥合分裂的各业务系统,整合现存的“信息孤岛”, 形成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池”, 实现数据一次录入全部共享,一次采集全网共用。一体化电子政务的实现,能帮助城市政府极大减少部门间协同的成本,提高业务流转效率,降低管理综合成本,也能加强政府公开,提高透明度,优化群众网上办事体验,让城市管理得到社会、市场、市民的监督,提高其满意度。
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强调大数据协同进而实现为民服务和城市治理,注重数据共享,重视网络空间安全,弥补现有不足。新型智慧城市强调在统一的顶层设计下,打造通用的数据平台和服务平台,向下整合传感器、摄像头、有线无线网等物理资源,向上提供标准化接口向各个智慧应用提供服务,保证数据的实时共享,并能保障数据在符合安全规则下的开放。城市各方面数据汇聚后,政府或者企业、社会机构对城市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迸发出无穷的价值,服务于便民服务、社会安全、经济发展、实时态势掌控分析等多个方面,丰富了社会治理主体,提高了城市治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信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都强调“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并最终建成“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各城市在信息化建设中贯彻“以大数据为中心,坚持建设一体化电子政务和新型智慧城市”, 为城市的管理水平提升和治理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的同时,也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家网信事业发展的要求,为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打好基层基础。
(摘编自江昶《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是信息化建设的中心,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生产资料。 B、站在服务社会和民生的角度,智慧城市建设要始终贯彻信息惠民的理念。 C、电子政务一体化,既可帮助城市政府减少成本,又可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D、新型智慧城市注重数据共享,将数据实时向社会开放,使其发挥最大价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大数据”为中心话题,谈论怎么建设城市信息化,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B、文章开头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强调“大数据”在“互联网+”系列技术中的重要性。 C、文章第四段介绍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的不同目的和内容,为后文的阐述提供了前提。 D、文章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分别从两个角度谈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实现路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为民服务和城市治理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说明新型智慧城市基本建成。 B、建设城市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可把城市的运转最大程度地实时反馈到大数据空间中。 C、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已建成,为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和治理现代化现供有效支撑。 D、城市信息化建设程度高,意味着这个城市的政府管理能力和整体治理水平也很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因其绿色、低碳、可再生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超10亿千瓦,相当于40多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比2015年底实现翻番,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3.5%。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温室气体。这些“零碳”能源的装机规模稳步扩大,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达6.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替代煤炭近10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9亿吨。同时,城乡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清洁利用、发电和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光伏治沙等模式,也使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治理、农业增收等相得益彰。当前,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近10年来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单位千瓦平均造价分别下降30%和75%左右。
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有序开工,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推进,风机向海上和平原地区布局……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政策加持与落实推动正在加速能源供应的绿色进度条。也应看到,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并不只是单纯增加装机规模,这背后是一道复杂的“多元方程”,需要统筹清洁低碳、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等多种因素综合求解,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
从安全可靠的角度出发,电能无法大规模存储,生产与消费需要实时平衡。而风电、光伏往往“靠天吃饭”,具有“极热无风”“晚峰无光”等波动性、间歇性缺点,未来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将给电力系统稳定和能源安全带来不小挑战。因此,构建运行更加灵活、更富韧性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迫切需要。这其中,既涉及发电侧加强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又涉及电网侧推进配电网改造和智能化升级,用电侧加强需求侧响应,等等。不仅如此,我国当前的能源资源禀赋【注】仍以煤为主,从国情实际出发,未来如何坚持安全降碳,发挥好化石能源在转型过程中的安全兜底保障作用,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也需要平衡把握。
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随着光伏、风电大规模利用,技术成本会显著下降,成本的增量主要在于电力系统的平衡成本和安全保障成本。为了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等,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经济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电价机制,让煤电、气电等调峰辅助服务获得合理收益,从而体现其平抑新能源波动的价值,调动企业实施灵活性改造的积极性。
解好可再生能源替代这道“多元方程”,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先立后破、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够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找到安全可靠、清洁低碳、经济合理的方案,助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摘自丁怡婷《解好可再生能源替代“多元方程”》,《人民日报》2022年1月7日)
【注释】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再生能源指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温室气体的“零碳”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B、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规模稳步扩大,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平稳过渡提供了有力保障。 C、随着各地风电、光伏项目建设的展开,风、太阳成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能源生产要素。 D、研发应用新型储能技术等措施可有效应对风电、光伏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带来的挑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比2015年底翻了几番,全国总占比接近一半。 B、在党中央能源安全新战略部署下,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取得显著成果,减少碳排放近18亿吨。 C、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单位千瓦平均造价有所降低,这源于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D、假以时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能源替代方案一定会如期而至,能源安全也就能够得到相应保障。(3)、如何解好可再生能源替代这道“多元方程”?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狼行成双
邓一光
她让他先一边歇息着,她来接着干。她在井坎附近,刨开冰雪,把冰雪下面的冻土刨松,再把那些刨松的冻土推下井去。她这么刨上一阵,再换了他来,把那些刨下井去的冻土收集起来垫好,重新踩实。天亮时分,他们停了下来。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这样发展下去,他们会在下一次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最终逃离那口可恶的枯井,双双朝着森林里奔去。
但是村子里的两个少年发现了他们,跑回村子里拿猎枪来,朝井里的他放了一枪。子弹从他的后脊梁射进去,左肋穿出。血像一条暗泉似的往外蹿,他一下子就跌倒了,再也站不起来。开枪的少年在推上第二发子弹的时被他的同伴阻止住了,阻止的少年指给伙伴看雪地里的几串脚印,它们像一些灰色的玲珑的梅花,从井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森林中。
她,是在太阳落山之后回到这里的,她带回了一头黄羊。但是她没有走近井台就闻到了人的味道和火药的味道。然后,她就在晴朗的夜空下听见了他的嗥叫。
他的嗥叫是那种报警的,他在警告她别靠近井台。要她返回森林,远远离开他。他的脊梁被打断了,他无法再站起来。但是他却顽强地从血泊中挣起头颅,朝着头顶上斗大的一方天空久久地嗥叫着。她听到了他的嗥叫,她立刻变得不安起来。她昂起头颅,朝着井台这边嗥叫。她的嗥叫是在询问出了什么事。他没有正面回答她,他叫她别管,他叫她赶快离开,离开井台,离开他,到森林深处去。她不,她知道他出了事儿。她从他的声音中嗅出了血腥味儿。她坚持要他告诉她到底发生了什么,否则她决不离开。两个少年弄不明白,那两只狼嗥叫着,呼吸毗连,一唱一和,只有声音,怎么就见不到影子?
但是他们的疑惑没有延续多久,她就出现了。两个少年是被她的美丽惊呆的。她体态娇小,身材匀称,仪态万方,她鼻头黑黑的,眼睛始终潮润着,弥漫着小南风一般朦胧的雾气,像一潭秋水之上悬浮着似的。她的皮毛是一种冷凝气质的银灰色,安静的,不动声色的地,能与一切融合且使被融合者升华为高贵的。她站在那里,然后慢慢朝他们走来。两个少年,先是愣着的,后来其中一个醒悟过来,把手中猎枪举了起来。枪声很沉闷,子弹钻进了雪地里,溅起一片细碎的雪粉。她像一阵干净的轻风,消失在森林之中。
枪响的时候他在枯井里发出长长的一声嗥叫,这是愤怒的嗥叫,撕心裂肺的嗥叫。他的嗥叫差不多把井台都给震垮了。在整个夜晚,她始终待在那片最近的森林里,不断地发出悠长的嗥叫声。他在井底,也在嗥叫。他听见了她的嗥叫,知道她还活着,他的高兴是显而易见的。他一直在警告她,要她回到森林的深处去,永远不要再走出来。她仰天长啸着,她的长啸从那片森林里传出来,一直传出了很远。
两个少年熬不住,打了一个盹。与此同时,她接近了井台,把那头黄羊用力推下了枯井,他大声地叫骂她,要她滚开,别再来扰烦他。他头朝一边歪着,看也不看她,好像对她有着多么大的气似的。她趴在井台上,尖声地呜咽着,眼泪汪汪,哽咽着乞求他,要他坚持住,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她就会把他从枯井里救出去。
在接下去的两天时间里,她一直与那两个少年周旋着。两个少年一共朝她射击了七次,都没能射中她。在那两天的时间里,他一直在井里嗥叫着。他的嗓子肯定已经撕裂了,以至于他嗥叫断断续续,无法延续成声。但是第三天的早上,他们的嗥叫声突然消失了,空气中最后一丝破裂的声音悠落在雪地上之后,四周里一片寂静。
两个少年,探头朝井下看。那头受了伤的公狼已经死在那里了。他是撞死的,头歪在井壁上,头颅粉碎,脑浆四溅。那只冻硬的黄羊,完好无损地躺在他的身边。
两个少年回村子拿绳子,但是他们没有走出多远就站住了。她站在那里,全身披着银灰色的皮毛,皮毛伤痕累累,满是血痂。她是精疲力竭的样子,身心俱毁的样子,因为皮毛被风儿吹动了,就给人一种飘动着的感觉,仿佛是森林里最具古典性的幽灵。
她微微地仰着她的下颌,似乎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她朝井台这边轻快地奔来。两个少年几乎看呆了,直到最后一刻,他们中的一个才匆忙地举起了枪。枪响的时候,停歇了两天两夜的雪又开始飘落起来了。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寓言体小说,作者用童话般的口吻讲述了两只狼遇到困境和灾难,引发读者对爱情与生命进行哲理性思考。 B、小说语言富有文学性,“一丝破裂的声音悠落在雪地上”以诗一般的语言,体现公狼竭尽全力传递信息后离世的安详。 C、小说着力描写母狼的外貌,外在的美丽高贵与内在的坚韧忠贞相映照,丰富了母狼的形象,加深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D、小说叙事笔调看似冷静、克制、不动声色,实则饱含深情,为读者讲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悲情故事,读来令人动容。(2)、这篇小说有着曲折离奇的情节,请简要概括。(3)、本文用“他”“她”“他们”来称呼狼,有什么深刻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仁宗嘉佑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 , 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遏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恳求外补,知常州,移提点江西刑狱。与周敦颐相遇,语连日夜,安石退而精思,至忘寝食。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上览而置之。吕祖谦曰:“安石变法之蕴,亦略见于此书,特其学不用于嘉佑,而尽用于熙宁,世道升降之机,盖有在也。”英宗治平四年闰三月癸卯,以王安石知江宁府。终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尝起,韩维、吕公著更称扬之。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友王安石之说也维迁庶子又荐安石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 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处,或以为不恭,今又不至,果病邪?”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罔。”吴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纲纪。”帝不听,乃有江宁之命。众谓安右必辞,及诏至,即起视事。九月,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安变法》,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友王安石之说也/维迁庶子/又荐安石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 B、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友王安石之说也/维迁庶子/又荐安石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 C、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友王安石之说也/维迁庶子/又荐安石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 D、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友王安石之说也/维迁庶子/又荐安石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不同朝代所指不一样,北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 B、秩满,指官吏任期届满。秩,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可用于指古代官吏的俸禄或古代官职的级别。 C、馆阁,北宋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的通称,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 D、庶子,既可指妾生之子,也可指太子官属,还可指为有爵位者服役的家臣。文中的“庶子”是指家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喜好读书,善于写文章,曾巩曾经把王安石写的文章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声名。 B、朝廷多次宣召任命王安石官职,他总是推辞不接受;宋英宗治平四年,他终于接受担任江宁知府。 C、王安石是一个敢于坚持按自己意见办事的人,他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但是宋仁宗并没有采纳。 D、面对朝中大臣对王安石截然不同的评价,宋神宗仍然坚持下诏任命他,王安石一反常态立即就职。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已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太宗读《刘聪传》,谓侍臣曰:“聪将为刘后起凤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手疏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诫。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阁,今于蓝田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
太宗尝诏曰:“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户部尚书戴宵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温彦博为尚书右仆射,家贫无正寝,及薨,殡于旁室。太宗闻而嗟叹,遽命所司为造,当厚加赙赠。魏征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资素褥布被而赐之,以遂其所尚。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B、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C、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 D、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陛下,“陛”是帝王宫殿的台阶。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请他们代为转达,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C、廷尉,古代官职名,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西汉沿置,掌管军事,列为九卿,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北齐初沿置,后来改置“大理卿”。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户部侍郎。其基本职能大致相当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帝王不应为了一己私欲而劳师动众,将劳苦疲累的事情强加给百姓,而要怜爱百姓,经常做到自我节制,顺应民情。 B、魏征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 C、唐太宗读了《刘聪传》,对书中故事很有感触,感慨道,“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于是,以刘聪这件事为鉴戒,停止修建宫殿。 D、唐太宗体恤节俭的臣下,见臣子居所简陋,下令为过世的戴胄和温彦博修祭拜之庙,又用准备建造小宫殿的木材为病中的魏征造正堂。6.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桂枝香·观木樨①有感,寄吕郎中
陈 亮②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③。
【注释】①木樨,桂花的一种,花小香浓。②陈亮,字同甫,南宋文学家、思想家。少年时即显示非凡的才华和志量。屡遭忌恨与诬告,多次入狱。数次上言,仍未被朝廷任用,但始终竭忧于国事。③高躅,高尚的行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描绘秋夜天穹如洗,皓月当空,为桂花盛开营造出明净澄澈的氛围。 B、“金粟”一词采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木樨花的颜色与形状。 C、而对东篱黄菊,词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情景,内心甚是向往。 D、最后三句,词人借评价桂花表达自己时运不济依然积极用世的高远志向。(2)、词的上阙采用拟人手法,借木樨述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 , ”两句均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鹏鸟体形硕大无比。(2)、杜甫《望岳》中“ , ”两句,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3)、李煜《虞美人》以一句无理之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开篇,接下来春天的消息随即引发词人“”的嗟叹。(4)、北宋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莲花象征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5)、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18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洛神水赋》等一出出“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周边成为 的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新一轮时尚风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出 。与国风国潮屡屡破圈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生活在“Z世代”的年轻人主动拥抱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之美。
当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回归并流行于年轻群体时,我们看到了“国风热”成为文化生活新时尚。很多游戏中出现满满“中国味”的道具、皮肤、界面风格;京剧、吕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以年轻人 的方式呈现;《虞兮叹》《知否知否》等古风歌曲,被做成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以及出现在古装电视剧中的字画、家具、服饰、礼仪等,无不因“文化”之美撼动年轻人。
说到底,( ),这些文化中既有翩若惊鸿、衣袂飘飘,也有百舸争流、气势磅礴。国风的流行,激荡的是深沉的文化自信,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明,让优秀文化 , 让唐风宋韵浩荡汇聚,既能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也可以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广受热捧 络绎不绝 喜闻乐道 触手可及 B、惊叹不已 层出不穷 喜闻乐道 唾手可得 C、惊叹不已 络绎不绝 喜闻乐见 唾手可得 D、广受热捧 层出不穷 喜闻乐见 触手可及(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虞兮叹》《知否知否》等古风歌曲,被做成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以及出现在古装电视剧中的字画、家具、服饰、器物等,无不因“文化”之美打动年轻人。 B、《虞兮叹》《知否知否》等古风歌曲,被做成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以及出现在古装电视剧中的字画、家具、服饰等,无不因“文化”之美撼动年轻人。 C、《虞兮叹》《知否知否》等古风歌曲,被做成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以及出现在古装电视剧中的字画、家具、服饰等,无不因“文化”之美打动年轻人。 D、《虞兮叹》《知否知否》等古风歌曲,被做成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以及出现在古装电视剧中的字画、家具、服饰、器物等,无不因“文化”之美感动年轻人。(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风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 B、国风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震撼、足够美 C、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美、足够震撼,所以国风才流行起来 D、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足够震撼、足够美,所以国风才流行起来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一些富于灵气的作家,笔下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一些学养深厚、阅历丰富的作家,为文则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因此,阅读散文似乎______________,往往难以按图索骥。然而,虽说散文宽泛的无边无际,灵活的如_______________,但写作和阅读并非完全没有规律。作为同一种文体的作品,散文也存在某些共性,如果掌握了这些共性,也能寻得阅读散文的______________。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它好比一个人的形体、相貌等外部特征,读者能够______________。对于散文而言,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大到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都是它选择内容。散文的“神”指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等,它好比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等,读者需要仔细琢磨才能感受到。“神”是散文的主心骨,(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主题更为隐晦,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 B、散文阅读较之小说阅读,对读者来说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 C、散文阅读较之小说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 D、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来说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宽泛,写法更为灵活,主题更为隐晦(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 B、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没有了它 C、它没有了,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 D、一篇散文没有了它,就会散了架(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章可循 天马行空 蛛丝马迹 一览无余 B、无章可循 羚羊挂角 蛛丝马迹 一目了然 C、杂乱无章 羚羊挂角 千丝万缕 一目了然 D、杂乱无章 天马行空 千丝万缕 一览无余四、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下面是几十年来不同时期青年的流行语:
①敢喝头啖汤——“头啖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俗语言,指煮出来的第一口汤。青年一代率先探索和尝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②从我做起——1979年清华学子率先喊出这一口号,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当时青年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与工作的最强音。
③志愿服务——青年一代回馈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由此带动全国更多的青少年在爱心奉献、助人为乐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④世界范——百年探索,40年铺垫,如今的青年越来越自信、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
⑤厉行节约——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继承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厉行节约。
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读了上面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