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校2023届高三年级历史8月份联合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商朝时期,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但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诸侯国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即使无血缘关系也一般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 B、社会性质出现急剧转型 C、沿袭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D、有效地加强了王政统治
  • 2. 《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谈到汉武帝时说"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运筹则桑弘羊..,这反映出当时(    )
    A、思想统治日趋严密 B、察举制度名存实亡 C、儒生成为选官主体 D、用人更加务实灵活
  • 3. 下表关于小农经济的史料与对应的历史认识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料

    历史认识

    A

    《管子》:"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佻,一镰,一耨,一椎,一侄,然后成为农。

    小农经济推动了铁制农具的出现

    B

    《汉书》:"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小农模式降低了劳动积极性

    C

    《唐律疏义》:"(均田令规定)户内永业田,(每亩)课植桑五十根以上,榆、枣各十根以上。

    国家针对小农的家庭副业作出了制度安排

    D

    《宋会要辑稿》:“赣、吉之民,每遇农毕,即相约人南贩牛,谓之‘作冬’。”

    当地农耕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取代

    A、A B、B C、C D、D
  • 4. 北宋设置了许多路级机构,主要有转运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和提点刑狱司等。四司中的转运司又称“漕司”,主管一路的财政;安抚司又称“帅司”主管一路的军政,除安抚司外,其余统称“监司”。此外,各司都有一个职能,即分别监察本路官员,又彼此监督,互不统摄。这说明宋初体制的特点是(    )
    A、事权分化,集权加强 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 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 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
  • 5. 明人的祖先祭祀,依据祭祖地点,可以划分为墓祭、家祭、祠祭。明后期宗族建祠祭祀祖先更为普及,祭祀始祖的统宗祠堂更多,江南地区仍是宗族建设兴盛的地域,其中族谱更加盛行,表现出强烈的以谱法接济宗法的观念。这说明(    )
    A、市镇经济冲击了社会观念 B、宗族共同体意识增强 C、观念更新带来宗族组织化 D、理学影响社会的变迁
  • 6. 鸦片战争后,在实体银两、银币流通的同时,在商业活动中又产生了一种只作为计算单位的虚银两,如汉口的洋例银、天津的行化银、征收关税的海关两等。这些虚银两的产生(    )
    A、削弱了清政府中央权威 B、适应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C、抵御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D、开启了中国金融近代化
  • 7. 下图为民国六年,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委任何应钦为贵州某地军事长官的委任状,后有时任总理段祺瑞的签字。这一委任状可以说明,当时政府(    )

    A、积极筹划国民革命运动 B、名义上仍实行责任内阁制 C、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 D、派系斗争得到有效缓解
  • 8.   1938年,边区政府向各分区和县区乡政府发出训令,改边区议会为边区参议会。至此,边区议会正式改为边区参议会,并行使各项监督选举权利;边区以下各级议会也相应改为参议会。这些规定(    )
    A、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B、有助于联合抗日局面最终形成 C、深入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D、体现了中共对民主政体的探索
  • 9. 20世纪60年代初,在"浙江省城镇人口回乡下乡安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对被精简人员回乡后的粮油供应问题、在返乡途中及回乡后有关经费的开支、各类用品的调配、回乡后的工作安排等作了明确规定。这些工作(    )
    A、为有序调整经济提供了保障 B、拖累了国民经济发展 C、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劳动力 D、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
  • 10. 下表反映了2002~2021年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据此可知,中国

    时间

    领导人

    会议

    所作讲话

    2002年

    江泽民

    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

    《采取积极行动共创美好家园》

    2012年

    胡锦涛

    G20峰会

    《稳中求进共促发展》

    2021年

    习近平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团结合作抗疫引领经济复苏》

    A、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 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 11. 公元前4世纪时的雅典城邦,陪审员被选拔到哪个法庭审理哪个案件,都在审案当日由抽签决定。陪审法庭的规模相当可观,少则201人,审理不超过1000德拉克玛的私诉案件,多则上千人,审理重要的公诉案件。这说明(    )
    A、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B、全民参与民主政治进程 C、诉讼过程体现权力的来源 D、依法治国成为普遍共识
  • 12. 彼特拉克在14世纪中叶曾写道:"只有傻瓜才自以为是,他们不是抱着谦卑的态度去接受,却妄图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以及较之难上加难的上帝的奥秘。"他认为人类的当务之急是探索内心与经验的丰富性。据此可知,彼特拉克的核心观点是(    )
    A、人类无法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B、人类应该虔诚信仰上帝 C、人类应当重点关注人类自身 D、不要去思考抽象的事物
  • 13. 下表是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英国户籍管理(    )

    年份

    大事记(节选)

    1495年

    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

    1593年

    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

    1785年

    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

    A、以社会救济为主要任务 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 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D、社会福利制度渐趋完善
  • 14. 有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苏俄国家当时政治制度的生态平衡的格局"。其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B、结束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C、破坏了工农联盟 D、摧毁了封建地主剥削制度
  • 15. 《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规定:"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而联合国安理会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这一变化(    )
    A、有效避免了战争和冲突 B、集体安全原则被放弃 C、反映出多极化趋势加强 D、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
  • 16. 两极格局瓦解后,在西方的鼓动和支持下,乌克兰持续推动"脱俄人欧,进程,俄罗斯也积极拉拢其加入原苏联地缘政治空间范围。乌克兰在东西取向问题上俨然陷入了一场多边地缘政治博弈的"拉锯战中。材料旨在说明(    )
    A、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确立 B、冷战思维仍影响当今世界 C、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 D、发展中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的作家们已对道光皇帝和他的臣僚作口诛笔伐之能事。无数谴责字眼,如自大、不负责、贪污腐化等都堆在他们头上。可是今日事后看来,既有组织上的重荷和文化上的传统压在他们头上,其他任何人处在他们的地位也不见得能够做的特别不同。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并未组织一调查委员会事后决定事体发生的情形与各人的责任。没有派官员出国考察,也没有在组织上做任何更改。美国官员愿意供给制船造炮之蓝图,被婉言拒绝。《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二所列史料对于研究的问题各有何价值?
    (2)、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是否觉醒?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中华文明的特性来看,中华文明虽然源头各异,但都起源于农耕文明。由于对待的生产对象很快从动物转向了植物,所以中华文明从骨子里少了一丝血腥,多了一份宽容,很少有文明霸权意识和侵略特性,中华文明无论是儒、道、释都不专横,都以宽容为特性,提倡"和而不同"。即使在把道家奉为正统、以老子为虚拟祖先的唐朝,儒家和佛教的发展也是迅速的。在中国现实中,往往一座山上既有道观,又有寺庙,还有孔庙,而且个个香火旺盛,互不干扰,而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许多文物经常具有两种甚至三种文化的特征:正是中华文明这种宽容的特性,使得它在对待外来文明时不会极度排斥,而是可以慢慢接受,与之共同相处。

    —摘编自《中华文明的特点和原因小论》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紧密结合在一起。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人描述道:印度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术工人制造必要的机器,用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20世纪初,又有英国人描绘说:英国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

    材料二: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后……美洲、非洲、西亚、南亚、西南太平洋诸岛、大洋洲先后沦为殖民地……其它地区,包括很多欧洲国家,都不得不在西欧工业巨大优势的影响和压力下,先后不一地作出反应。

    —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辩证解读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迈入现代化的国家,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英国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1848年,经过议会辩论,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法案规定:"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广泛任命检查巡视员,派他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这使得地方政府强烈不满,由此,1858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1年,议员提出并成立了地方政府委员会,推动议会颁布了1872年《公共卫生法》:1875年,又颁布了强化、巩固现有一切成果的《公共卫生法》,规定"任何被通报为污染物制造者的受委屈个人都有申诉抱怨权,这使得检查员所做的工作极易遭人误解,这些法案连同1875年的《食品和药物法》"共同构筑起了英国近代乃至现代社会公共卫生立法和管理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王广坤《论近代英国的卫生检查制度》

    材料二:1951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1953年,政务院批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到1965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机构增加了16倍、医师(技师)增加了11倍:卫生部还先后颁布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1954年)、《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1964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思路,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9年,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摘编自吴超《从卫生防疫到全民健康—新中国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与现代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上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其产生的相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