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模拟专练之封建时代的亚洲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17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 2. 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
    A、幕府统治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 3. 下世纪中期,日本仿效请朝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这场推动日本社会发展的改革被称为(    )
    A、封君封臣制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 4. 对如图解读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古印度人改造 B、古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改造 C、古埃及人发明,古希腊人改造 D、古希腊人发明,古埃及人改造
  • 5.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下列作品属于阿拉伯文学瑰宝的是(    )
    A、《荷马史诗》 B、《神曲》 C、《天方夜谭》 D、《人间喜剧》
  • 6. 因地处欧亚之间,他们扮演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经他们传入欧洲。“他们”是(    )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古印度人 D、阿拉伯人
  • 7.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
    A、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B、创造灿烂的文学成就 C、创造辉煌的医学成就 D、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 8. 7-8世纪,唐朝西部有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它迅速扩张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并与唐朝发生了怛罗斯之战。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 9. 下图为阿拉伯帝国示意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阿拉伯国家兴起于两河流域 B、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扼守红海交通要冲 C、8世纪中期,地中海已成为阿拉伯帝国的内湖 D、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便于沟通东西方文化
  • 10.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折射出阿拉伯人致力于(    )
    A、发明与创新 B、冒险与挑战 C、贸易与交流 D、统一与扩张
  • 11. 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   )
    A、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体 D、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二、材料分析题

  • 12. 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周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无性》

    材料二: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劝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在南北战争以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经历了最惊人的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美国经济在19世纪后半叶以当时所不能比拟的速度突飞猛进。

    ——《全球通史》

    ……拯教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

    ——《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是什么?指出英国实行这些制度的意义是什么?哪部法律文献颁布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2)、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什么影响?古代日本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通过哪次改革?学习哪个国家?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谁是美国南北战争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的杰出贡献是什么?1933年,美国克服经济崩溃威胁的举措是什么?这一举描有什么特点?
    (4)、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你的认识。
  • 1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何题。

    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019年12月)

    材料二:至德元年(756年)有三支西城唐军被调回内地,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以后在此基础上组成了战斗力很强的镇西北庭行营。到了乾元元年(758年)秋天,吐火罗叶护与西城九国首领来朝,请求“助国讨贼”,肃宗派他们赴朔方行营效力。

    ——摘编自《新唐书》

    材料三:为了维护统一,消除不听命的节度使,唐朝中央政府又不得不依靠其他节度使,造成国家分裂的局面。总之,各个藩镇在名义上属于中夹管辖,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听从中央,皆各行其是。唐朝最终被朱梁政权取代。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21年12月)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社会发展历程的特征。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八世纪中期),世界局势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时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疆域最大?它把中国的哪些重大科技成就传入了欧洲?
    (3)、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