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下列对这期间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鸦片战争爆发是虎门销烟的导火线 B、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 C、《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洋务运动2. 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
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3. 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为中国近代史开辟道路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4.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报刊,积极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①《国闻报》 ②《时务报》 ③《变法通议》 ④《万国公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5. 梁启超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由此可知他主张( )A、宣扬革命 B、发展科技 C、抵御外侮 D、维新变法6. 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7. 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传播的是( )A、训练新式军队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8. 在戊戌变法内容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传播新思想 D、训练新式军队9. 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员10.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11. 主张救亡图存,并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陈宝箴12. 1898年9月28日,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这件事又一次见证了(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维新变法运动不可行 C、封建制度的腐朽 D、新文化运动的必然性13. 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 D、中华民国的成立14.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15.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传播了革命思想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从北方,英国从西方,法国从南方,日本从东方,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扑向中国,中国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岌岌可危;其他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也想分些残羹剩饭……想当年印度、土耳其等大小守旧之国,没有一个能保全自身的;而普鲁士有强国会,终于打败法国报了一箭之仇,日本有保国会,终于完成维新变法。我们四万万中国人怎样才能有希望呢?
——强学会宣言(1895年8月,作者康有为)
材料二:1898年6~9月,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①发展农工商业;②开办新式学堂;③开放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④训练新式海陆军;⑤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⑥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⑦修筑铁路;⑧采购西洋枪炮。
材料三: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成立强学会的背景。(2)、“要使四万万中国人有希望”,康有为认为应该怎么办?(3)、请把材料二中的变法法令按类别填在下表(只填序号)。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维新变法的历史作用17.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船炮之利,其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材料三:谭嗣同临刑前的壮语
材料四:“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五: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2)、“有心杀贼”中的“贼”指的是谁?为什么“无力回天”?(3)、“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表现出什么精神?(4)、根据材料四所述,梁启超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哪些措施顺应了梁启超关于“开学校”“变科举”的要求和主张?(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