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模拟专练之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1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正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也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说明二者的共同任务是( )A、反帝反封建 B、建立民主政治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2. “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压迫人民。”这表明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D、建立苏维埃政权3. 1926年,湖南省农民协会的会员达到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省农民协会会员在1926年7月是3万多人,到同年11月就增加到了20万人左右。两湖地区农会组织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扩大 B、北伐胜利进军 C、红军战略转移 D、七七事变爆发4. 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5. 下图是1931年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该证件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展土地革命,探索出一条符台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是( )A、城市暴动 B、井冈山道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成为一种历史的进军。对“进军”理解正确的是( )A、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7. 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A、 发动秋收起义 B、进行城市斗争 C、开展土地革命 D、举行工人暴动8.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9. 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 广州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南昌起义10. 有一首歌唱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歌反映了(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C、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11.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指出:“从红军1934年10月在华南渡过浅浅的于都河,直至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征把中国这段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段话突出说明了( )A、长征及其精神的影响 B、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C、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12. 家界是一块红色的热土。1935年11月19日,遵照中央指示,贺龙、任弼时率领一支红军主力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这支红军主力是( )A、红一方面军 B、红四方面军 C、红二、六军团 D、红二十五军13. 红军长征初期的一次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部署,初步扭转了红军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在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行动是( )A、湘南暴动 B、通道转兵 C、湘西会战 D、长衡会战14. “红军从瑞金出发时八万多人,历经十一个省,到陕北仅剩六千多人。”这一艰苦卓绝的革命壮举是( )A、秋收起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15. 20世纪30年代,红军反“围剿”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援。鄂豫皖根据地中的湖北黄安流行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称赞;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材料描述的是( )A、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B、红军完成战略转移 C、军民团结共同对敌 D、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二、材料分析题
-
16. 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感悟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报刊]
材料一:
1919年5月6日,九江教育会及南伟烈学校、省立第三中学等校,联名致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北京被捕学生、拒签巴黎和约。随后,南昌、赣州、吉安、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学生纷纷加入声援斗争的行列。
——摘编自《红色文化》
[历史文献]
材料二:这次北伐入湘、入赣,得民众之援助极大,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如攻新喻(今新余)时,北伐军已不支,农民(约二百人)用土炮逐走敌人,北伐军遂得冲上……攻入南昌,退出南昌,皆得农民之助力不小,不然,北伐军之损失更大。此外,如一路之送茶送饭,觅渡肩挑,或代觅米粮等,则到处如是,给北伐军以种种便利。
——摘自《中央局报告》(1926年12月5白)
[历史绘画]
材料三:
[历史年表]
材料四:
时间
事件
1954年7月
国营320厂制造的第一架“雅克一18型”飞机升空飞行
1954年12月
南昌柴油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30匹马力)移动式空气压缩机
1955年7月
江西省内第一个重点火电工程——南昌发电厂开工建设
1955年11月
江西省重点工程——乐平钟家山煤矿新建的竖井正式投入生产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100年江西大事记》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江西学生运动声援的历史事件,并谈谈你对江西学生运动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概述江西农民在北伐战争中所起的作用。(3)、请结合史实,简述图8反映的历史故事。(要求:语言简洁,观点正确,思想健康)(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历史感悟。17. 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回答和解决严酷环境中一个又一个的紧迫问题,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撩原》,此后又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系列著作。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明确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道路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
-------摘编自人民日报理论部《本质》
材料三:2013年,美国学者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出版。全书明显地以1978年至1992年这14年为重点,占全书五分之四的篇幅,以便着力描画作者所强调的“邓小平时代”,并认为这14年是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邓小平一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傅高义看来,邓小平留给中国最大的财富,是给中国指明了一条道路。
一一摘编自匡丽坏《傅高义:越来越感觉邓小平有了不起的智慧与品质》
(1)、材料一中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指的是什么?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2)、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社会变革”完成的标志,据材料概述其对“中国道路”的重要贡献。(3)、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强调1978年、1992年两个时间节点的理由。你认为“邓小平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道路”的认识。18. “回望来路,风雨如磐。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制定重大历史决议,拨正了航船前进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材料二: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
材料三: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四: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一上述材料均选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及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历史决策。(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三、论述题
-
19. 每个节日都有其历史由来与深刻含义。以下几个节日“新”意浓厚:
“七一”:新政党,新面貌
“八一”:新军队,新道路
“十一”:新国家,新纪元
任选一个节日,结合所学,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20字左右)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出英明的决策,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了革命胜利和国家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进行简要论述。(提示:结合表格中时间和地点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的知识,围绕“英明决策”这一核心主题进行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300字。)时间
地点
1927年8月
南昌
1927年10月
井冈山
1935年1月
遵义
1936年12月
西安
1945年8月
重庆
1950年——1953年
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