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模拟专练之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1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图为洋务派开办的部分企业。
据此可知洋务派( )
A、获得了中央的大力支持 B、前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 C、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创办的企业都在沿海地区2.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19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业企业,至1894年,洋务企业总资本达26344万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务运动为中国工业近代化奠基 B、洋务运动是一次成功的自救运动 C、洋务运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D、洋务派建立的海军有力地保护了海疆3. 观察目录。省略号代表的标题是( )A、出超与入超 B、侵略与反抗 C、自强与求富 D、民主与科学4. “清政府为追求富强,花费巨额资金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然而,由于整个官场吏治腐败得不到肃清……使企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走向失败。”文中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武昌起义 D、新文化运动5. 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6.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的实施(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 C、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D、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7.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 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做了如下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C、抗争与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9. 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为“开拓万里波涛”,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随后双方在黄海海面上发生激战。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10. 观察下图,该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1.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12. “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因“觉醒”而开始的爱国运动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西安事变13. 甲午中日战争后,深受刺激的章太炎由专意治学走向参与政治。首先( )A、宣传维新变法 B、投身辛亥革命 C、鼓吹政党政治 D、组织武装起义14. 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 )A、 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15. 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16. 1901年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二、材料分析题
-
17. 探索与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从而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辛亥革命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倒,把它彻底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它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引起巨大震动是可想而知的。
——摘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创办的企业,并简述洋务运动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点,并说明辛亥革命“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引起巨大震动”的原因。(3)、指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取得的伟大成果。18.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英国历史学家马士的一段话:“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总而言之,这场败仗无可否认地证明了自强运动的失败……这种外交、军事与技术上的有限现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无法振兴国家,并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政权,……这场战败标志了清王朝的即将灭亡,并且引发了帝国主义的加紧扩张及国内政治运动的兴起。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结果……他们……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所指的战争是哪一次战争?马士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败仗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帝国主义是怎样加紧对中国进行扩张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企业状况表
局、厂名称
时间
创办者
企业地位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曾国藩
中国第一家官办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
李鸿章
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事工业
轮船招商局
1873年
李鸿章
中国第一个民用企业
开平煤矿
1881年
唐廷枢(主持)
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维新派认为,要建立具有近代特征的商业流通体系,就必须有近代金融手段,必须设立相应的国家银行和各种商业银行。……1898年前后,在各通商口岸设立了银行分号,中国拥有了自主的金融管理与经营体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
材料三: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突破了民主与科学的樊篱,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新青年》撰稿人之一的李大钊接连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许多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包括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在1918年到1920年间接触到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各地成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他在1920年的文章中表示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写出洋务运动的口号。材料一中洋务派最先创办的是哪一类型的企业?(2)、根据材料二回答,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哪一方面的建设?(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4)、上述三则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所体现出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0.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事件
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A
使中国逐步沦为B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材料二:1840年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可是,“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也好,试图变法图强的戊戌维新运动也好,主张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也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请写出材料一表中A、B的内容。(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12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