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中考复习 物质的鉴别、推断优生特训4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0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某固体可能含有Ca(NO32 , Na2SO4 , Na2CO3 , FeCl3 , KCl中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取②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上述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Na2CO3 , Na2SO4,一定没有FeCl3,Ca(NO32 B、肯定有Na2CO3 , Na2SO4 , 一定没有FeCl3 C、肯定有Na2CO3 , 一定没有FeCl3 , Ca(NO32 D、肯定有Na2CO3 , 一定没有FeCl3,KCl
  • 2. 如图所示,已知甲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初中科学常见盐的黄色溶液,乙为NaNO3溶液。为探究甲的组成,同学们按如图所示进行了探究(每步加的试剂都是过量的)。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①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甲中溶质不一定是FeCl3和Na2SO4 C、C可能是碳酸钡 D、E一定是氯化银
  • 3. 某同学对Fe2O3做了如图探究活动,已知氯气在水溶液中能将Fe2+转变为Fe3+ , 且每一步都充分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无色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黑色粉末是Fe3O4 C、①过程Fe2O3中的氧元素全部转人无色气体 D、②过程有置换反应发生
  • 4. 已知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物质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蓝色;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为氯化物。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碱 B、B的溶液与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C、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D、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 5.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4+ 、Ba2+SO42CO32 、Cl-。现取两份等质量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0.68g;(2)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过滤、干燥后得6.27g沉淀,将沉淀用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称得不溶性固体的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不存在Ba2+ , 可能存在 NH4+ B、一定存在 CO32NH4+ C、一定不存在Na D、一定不存在Cl-
  • 6. 通过海水晒得的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将粗盐按如图流程,可获得较纯净的氯化钠,以备工业生产所需。在此过程中,a、b物质分别为()

    A、NaOH、K2CO3 B、Ca(OH)2、Na2CO3 C、KOH、K2CO3 D、KOH、Na2CO3
  • 7. 小徐做完氧气的制取和金属氧化物还原实验后,将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全部倒入装有水的废液缸中,并对浊液成分进行分析。将浊液过滤,取无色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固体质量不变;再往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仍有固体残留且所得溶液为蓝色。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最后剩余固体是二氧化锰 B、制取氧气所用的固体是氯酸钾‘ C、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质量不变 D、滤渣中一定有铜,因此还原氧化铜的还原剂是CO
  • 8. 如图所示,已知甲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初中化学常见盐的黄色溶液,乙为NaNO3溶液.为探究甲的组成,同学们按如图所示进行了探究(每步加的试剂都是过量的)。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①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甲中溶质不一定是FcCl3和Na2SO4 C、C可能是碳酸钡 D、E一定是氯化银
  • 9. 一包混合均匀的不纯碳酸钠固体,杂质可能是CuSO4、KNO3、CaCl2、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另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4.2g。(已知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 、CaCl2                 B、样品中一定含有KNO3 , 可能含有NaHCO3 C、样品中一定含有NaHCO3 , 可能含有KNO3     D、所加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9.8%
  • 10. 已知某混合溶液由HCl、Na2CO3、H2SO4、CuCl2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沉淀与加入的Ba(OH)2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该混合液由HCl、H2SO4组成 B、该混合液由H2SO4、CuCl2组成 C、该混合液由HCl、CuCl2组成 D、该混合液由Na2CO3、CuCl2组成
  • 11. 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X,已知它们是稀硫酸、Na2SO4溶液、NaCl溶液、稀盐酸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Cu(OH)2固体、BaCl2 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则无色溶液X是下列各项中的( )

    加入的物质

    Na2CO3溶液

    Cu(OH)2固体

    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固体溶解

    白色沉淀

    A、稀硫酸 B、Na2SO4溶液 C、NaCl溶液 D、稀盐酸

二、填空题

  • 12. 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解大量FeSO4、CuSO4的废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初三(2)班的同学,准备运用刚学到的“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结合其他有关化学知识对废水进行处理.
    (1)、复习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在下表空格中分别填入对应的元素符号

    (2)、设计除去铜离子,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讨论有关问题:

    ①废水在加入金属X前需进行过滤,目的是将其中性杂质除去.进行过滤的操作所需的仪器有:。(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仪器,并用仪器名称填写).

    ②金属X是 , 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溶液Y是 , 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从滤液中获取硫酸亚铁晶体的操作方法是

  • 13.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请写出O~a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气体单质,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成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C的化学式是 。
    (2)、A和B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5.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金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1)、溶液呈蓝色,操作Ⅰ中肯定进行的化学反应,其方程式为
    (2)、操作Ⅱ中铁丝表面只出现红色固体,则反应后溶液质量(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 16. 现有含NaCl、Na2SO4、NaNO3的混合溶渣,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列流程图表示: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沉淀的化学式:试剂1:沉淀C:
    (2)、写出溶液a中所含有的阳离子;    ,
    (3)、恰当地控制试剂4的加入量的方法是 。
  • 17. 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点的沉淀成分是
    (2)、确定m点的值是 。
  • 18. A~L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A是黑色固体,B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C是红棕色固体,D、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K是食用调味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甲是(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G的一种用途:
  • 19. 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是 (填化学式)。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3)、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4)、上述实验可知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为进一步确定,应改进的方法是
  • 20.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Cl3、CaCl2、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它们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②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粉末中一定不含 , 一定含有
    (2)、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取的方法:取少量②中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若 , 则证明该物质一定存在。
  • 21. 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B、C、D、E、F、G、H、M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已知 A 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能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H、G 均可与 M 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 和 M 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D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俗名苏打。在 B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 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 M 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情况)。
  • 22.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Cl2、NaCl、Ca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和滤液.

    ②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③向所得滤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据此推断,

    (1)、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2)、一定不含有
  • 23.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
    (2)、实验中不能用BaCl2溶液代替Ba(NO3)2溶液的理由是
  • 24. 我们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曾对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四种白色粉末进行鉴别。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方案,请你沿着该同学的思路回答相关问题。

      ②

  • 25.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原白色固体的组成有种可能;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 , 观察现象.
  • 26. 小丽利用底部有一小孔的大试管,如图甲所示装配成一个制取CO2气体的装置。

    (1)、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先将试管底部稍浸没在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 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小丽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那么C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为此又做了实验:在集满CO2的软塑料瓶(如图乙)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盖紧瓶塞振荡,发现瓶变瘪,于是认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小衢提出质疑,认为导致软塑料瓶变瘪的原因还有可能是
    (3)、小科从变瘪的软塑料瓶中取出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入(填一种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就证明了CO2与NaOH的反应确实已经发生。
  • 27. 已知A、B、C、D、E、F为常见物质,其中A、B含有相同的元素,B、E为氧化物,C、D、F都为单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去)。

    (已知氢气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铜单质和水)

    (1)、X在反应①中起作用。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C
  • 28. 现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已知它们是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氢氧化钠中的一种。为了对它们进行鉴别,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1:用药匙取A、B、C、D四种粉末少许,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mL,振荡,观察到盛放A的试管中溶液呈蓝色,其它均为无色。

    实验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观察到盛放D的试管呈红色,其它均无明显变化。

    实验3:继续向盛放B和C的试管中各滴入两滴硝酸银溶液,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说明该只试管中是氯化钠。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试剂瓶上应标注 。(用化学式表示)
    (2)、请补充实验3中出现的现象是
  • 29. 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⑴A+B→C+H2O    ⑵C+H2SO4→D↓+A     ⑶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①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E

    ②写出 (1)化学方程式

  • 30. 归纳整理物质间相互反应规律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分别是Zn、BaCl2溶液,Na2CO3溶液和盐酸中的某一种:

    (1)、试判断:乙是丙是
    (2)、请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乙:    丙+丁:
  • 31. 固体混合物 A 是由 Mg、CuO、Na2SO4、Na2CO3、BaCl2、BaSO4 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推断:

    (1)、气体B是
    (2)、滤液 D 中一定有含有的溶质是
    (3)、固体 A 的组成可能有种。

三、实验探究题

  • 32. 燃烧法是一种常用于确定有机物元素组成的实验方法。某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外,可能含有氧元素(不考虑其他元素)。为确定该是否含有氧元素,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过程:

    ①按图示连接好仪器并检验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1.4g该有机物样品,粉碎后放在硬质玻璃试管中

    ③用天平称得装置A的质量为82.0g;装置B的质量为85.0g

    ④持续通入纯O2 , 点燃酒精灯,直至有机物样品完全燃烧

    ⑤实验结束,待冷却后,再次用天平称得装置A的质量为83.8g,装置B的质量为89.4g

    请回答:

    (1)、查得资料:白色的无水硫酸铜易吸水,吸水后呈蓝色。根据实验后装置A中固体变蓝的现象说明该有机物含有元素;
    (2)、结论:该有机物(填“含有”或“不含有”)氧元素;
    (3)、若无装置C,则实验测得该有机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33. 某废液M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

    (1)、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M中一定没有
    (3)、为进一步确定M的成分,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Ⅰ 重新取M样品,滴加过量的试剂X,静置;

    Ⅱ 取Ⅰ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Ⅲ 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Ⅳ 向Ⅲ中的溶液滴加试剂Y。

    完成填空:

    试剂X是(选填“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试剂Y是溶液。能确定M中含有氢氧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能确定M中含有氯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需写明现象对应的步骤编号)

  • 34. 某白色固体由 CuSO4、MgCl2、CaCl2、NaOH、Na2CO3 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2)、无色溶液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原白色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要确定其是否存在,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 35. 有一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钙,进行如下图实验:

    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

  • 36. 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保存的过程中如果密封不严容易变质。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样品,检测员按以下方案抽取氢氧化钠样品进行检验,判断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实验方案】

    【推断和结论】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可能是(填化学式),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若A为过量的CaCl2溶液(CaCl2溶液呈中性),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该样品(填“部分”或“完全”)变质。写出②的反应方程式
    (3)、【评介和反思】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 ,则实际操作中对加入A溶液的量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4)、若A为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现象a、b均与(2)相同,则能证明该样品是部分变质吗?为什么?
  • 37. 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 ,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2)、操作Ⅰ的名称是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 38. 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钡、氯化钡中的几种物质,为了鉴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Ⅰ.称取15克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4.3克和无色滤液。

    Ⅱ.往Ⅰ中所得4.3克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测得剩余沉淀质量为2.33克。

    Ⅲ.把Ⅰ中所得滤液等分成两份,第一份滤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既没有产生气体,也没有产生沉淀,第二份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没有产生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第Ⅲ步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写出原白色固体所有可能组成
  • 39.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1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 一定含有
    (3)、写出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 40. 镁带在空气中放置几十天后表面变黑,有人认为这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也有人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认为这是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小柯进行了如下探究:将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抽气,然后充入除去二氧化碳后的空气,再在两边用弹簧夹将装置密封,几十天以后观察现象。

    (1)、两个装置所盛放的液体分别是和水。 
    (2)、几十天以后,两个装置中的镁带表面都未变黑,于是小柯猜想,黑色物质可能是碳和碳酸镁的混合物,如果小柯的猜想成立,那么取黑色物质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会观察到哪些现象?
  • 41. 钾的化学性质与钠相似,氢氧化钾溶液的化学性质与Ca(OH)2相似,溶液中KHCO3比Ca(HCO3)2稳定。在一体积为250毫升的锥形瓶内装有20毫升H2O(足量),同时收集满CO2气体(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再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钾后迅速塞紧瓶塞并振荡,充分反应后,气球最终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分析情况变化的原因,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此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内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两个) 。
    (2)、①当气球无变化时,锥形瓶水溶液中的溶质为 。

    ②当气球膨胀时,锥形瓶水溶液中的溶质为

    ③当气球瘪凹时,锥形瓶水溶液中的溶质为 。

四、解答题

  • 42.   2018年1月25日-28日的那场大雪,对于湖州的同学来说记忆犹新。当时大雪覆盖地面,给交通带来不便,当时环卫工人向地面撒融雪剂(如图),可以使雪很快融化,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

    (1)、融雪剂可以有效的降低冰雪的
    (2)、某种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NaCl,可能还含有CaCl2、Na2SO4、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小明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根据无色溶液A可以判定肯定没有

    ②白色沉淀B可能是 , 若需进一步判定白色沉淀B成分,还需要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判定

    ③II加入Na2CO3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3. 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以下问题: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操作1的名称是
    (2)、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是多少?
  • 44. 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锌跟稀硫酸的反应,某同学对实验后试管中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含有稀硫酸,他继续往该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钡溶液,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分析回答:

    (1)、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中肯定会含有(填化学式)。
    (2)、根据图中信息,计算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含有稀硫酸?
    (3)、该同学认为:如果往上述实验的试管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肯定还有沉淀生成。你认为该同学的想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