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二单元综合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0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图为北京人的复原头像。由此可知,北京人(   )

    A、具有的外貌特征 B、能够保留火种   C、学会制造工具 D、过着群居生活
  • 2. 我国具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认识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提高中学生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以下图片中,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使用的农业工具是(  )
    A、 B、 C、 D、
  • 3. 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胡林遗址发现了房址、灰坑、火塘等,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大量动物遗骸,鉴定出了粟和黍两种栽培谷物。据此,可以推断当时东胡林居民的生活状况是(   )
    A、采集狩猎向农耕定居的过渡 B、使用旧石器并建立城邦国家 C、制定“夏历”指导农业生产 D、与“诸夏”长期交往并交融
  • 4. 黄河、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 5. 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蚩尤 B、炎帝和黄帝 C、尧和舜 D、舜和禹
  • 6.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 7. 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B、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 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远古传说有夸张成分,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信息
  • 8. 通过禅让制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

    ①黄帝    ②尧    ③舜    ④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
  • 9.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一般认为,材料中的“神农”是(   )
    A、 B、皇帝 C、 D、炎帝
  • 10. 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商朝灭亡 B、盘庚迁都到殷 C、纣建立商朝 D、桀建立夏朝
  • 11. “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仁者爱人 D、为政以德
  • 12. 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禹传子,家天下 B、西周分封制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东汉光武中兴
  • 13. 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 14.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
    A、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15. 《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可见鼎(    )
    A、在商朝开始出现 B、成为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C、只能由国家最高统治者使用 D、制作工艺十分精湛
  • 16. 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 17.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势力强于诸侯 D、周王室衰微
  • 18. 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
  • 19. 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通过与其他六个国家的战争,不断向东扩大自己的国土,这个国家是(   )
    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燕国
  • 20.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交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请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影响
  • 21.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 22. 读下表中对人物“主张”的表述错误的是(   )

    人物

    主张

    老子

    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1)

    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墨子

    “兼爱”“非攻”(3)

    韩非

    以德治国(4)

    A、(1) B、(2) C、(3) D、(4)

二、非选择题

  • 23. 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智慧,历史虽然无言,但它却会说话……听懂历史说话是一种才智,更是伟大的智慧。希望同学们能够慢慢听懂,并从中有所得,有所思。

    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制全国的依靠力量。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

    材料二:于是武王巳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 太公(指:齐太公姜子牙)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史记》

    材料三:你们大家听我说,并不是我想以臣伐君,犯上作乱。乃是由于夏王A有许多罪恶,上天命我去诛伐他。

    材料四:现在商王B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又是信任任用,以他们为大夫、卿士。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使他们残害百姓。现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

    ——白话版《尚书.周书》

    材料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周语上》

    厉王既亡,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

    ——《古本竹书纪年》

    (1)、夏王朝的建立者是谁?材料一中提到“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在此之前,联盟首领的产生,采用何种方式?
    (2)、武王在哪场决战中战胜商军,建立周朝?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采取何种制度管理国家?太公属于周代贵族的哪一等级?
    (3)、材料三和四中,提到的人物“A”和“B”分别是谁?
    (4)、阅读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写出周厉王的举动引发的历史事件?其后,哪位国君在位时,西周被犬戎所灭?
    (5)、结合以上六则材料分析夏、商、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 24. 春秋战国干戈不息,可谓乱世,然而社会却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战国尤甚。

    (生产工具的进步)

    材料一

    (发愤图强的改革)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大师和经典辈出)

    材料三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史记》

    (1)、根据材料一的四幅图,说说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工具。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材料三中涉及诸子百家中哪些主要学派?
    (5)、本题所呈现的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三个领域?请依次写出。
  • 25.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四: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汉内斯.阿尔文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季比,名耳,字聘,周守藏室史也。

    ——《史记》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材料二中“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商君改革的主要措施?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概括商君改革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指出记录“老子”的学说著作。
    (4)、根据上述四则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