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美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三次段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08 类型:月考试卷

一、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本卷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 1. 小明是爸爸妈妈的儿子、是某中学八(1)班的学生、是班上的英语科代表,还是小强的同桌……小明拥有的多重身份说明(    )
    A、社会离不开个人    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D、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 2. 小莆和小田都是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还住在同一小区同一楼道。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看,他们的关系是(    )
    A、业缘关系和血缘关系    B、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和朋友关系    D、业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 3. 10月8日,@海南警方发布警情通报:网民“罗某平”发布侮辱抗美援朝英烈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目前,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已经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罗某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①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   

    ②违法必然会走向犯罪

    ③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④违法犯罪必然受惩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主题班会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下列几幅图片。你能从中推断出该班会的主题是(    )

    A、增强规则意识    B、远离犯罪行为 C、携手关爱自然    D、善于运用法律
  • 5.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对这一调整,理解正确的是(    )
    A、  一些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B、规则一旦制定,就是一成不变的 C、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D、不适应实际生活的规则需要调整和完善
  • 6.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下列古诗文与这一主题符合的是(    )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D、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 7. 如图表明了违法行为和犯罪两个概念的关系。下列选项中能用类似图形表示两者关系的有(    )

    ①附加刑——罚金   

    ②刑罚——主刑

    ③行政违法——刑事违法   

    ④社会规则——社会秩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 对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有(    )

    判决书(摘选)

    本院认为,被告人郑某某在送交快递过程中,多次窃取他人物品……据此,依照……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郑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①该判决书是由人民检察院作出的   

    ②多次窃取他人物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拘役和罚金都属于主刑   

    ④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9. 2020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开办1元“抗癌厨房”,18年不打烊,与癌症病人相伴,用爱心守护他们。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

    ①自觉承担责任,奉献社会   

    ②付出了时间、精力、金钱

    ③是为了赢得人们的赞许和荣誉   

    ④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回报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 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这表明(    )
    A、我们要学会在不同责任面前进行选择 B、每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C、承担责任意味着付出代价并获得回报 D、每种角色都意味着要承担多种责任
  • 11. 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那些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语句有(    )
    A、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B、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2.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重病仍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用坚强的意志,托起信心与希望。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这表明他(    )

    ①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②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③无私奉献,积极履行法定义务   

    ④在服务和奉献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 学会负责,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我们的生活才更有意义。下列行为属于负责任的有(    )

    ①节假日按时写作业,不让父母督促

    ②作业没写完,担心老师批评,抄同桌作业

    ③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捐献自己的零花钱

    ④发现班级讲台破损,主动把它修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4. 从G20杭州峰会的“小青荷”到江苏发展大会的“小流苏”,青年志愿者们积极传递文明礼仪,制止不文明的行为。这些志愿者的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
    A、积极服务社会,不应获取回报 B、体验生活变化,领略现代文明 C、提高文化素养,突出个人发展 D、主动关心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 15. 刘墉曾说:“施予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告诉我们(    )
    A、关爱他人,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B、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尊重 C、平等待人,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D、受到尊重后才能做到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 16.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你伸出援助之手时,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把无法使用的废旧物品捐给贫困地区学生 B、将自己长期积攒的压岁钱主动地捐给灾区 C、在家长老师建议下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困难 D、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络并在精神上给予关怀
  • 17. 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积少成多,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微公益鼓励人们发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并将爱心付诸行动。作为中学生,你可以参与的微公益服务活动有(    )

    ①参与广西红十字会“三献”公益宣传活动,当一名公益宣传员

    ②到落后山区支教,支持山区教育

    ③去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给老人带去快乐

    ④积极参与创城,到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 18. 2021年上半年让人害怕的疫情似乎平静了一些。但是2021年7月20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对工作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发现有9份阳性,让疫情又拉响了警报。正当南京严格管控时,64岁毛老太偷偷从南京去扬州姐姐家,她的健康码已经是黄色,为了逃过检查竟然问亲戚“借”了一个绿色的健康码。到了扬州后,专往人多的地方溜达,造成扬州肆虐,扬州迫不得已采用“封城”措施。这位任性的毛老太被称为“毒王”。7月29日,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刑事拘留了。毛老太想要自由地放飞,却害人害己。被网友戏称为:“一人毁了一座城”。

    请运用“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的知识,评析毛老太“自由放飞自我”的行为。

  • 19. 【理性网络齐参与】

    材料一: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9月26日至28日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主席指出,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的认识水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材料二:新冠疫情期间,网络上出现了“喝酒、吸烟可以抗病毒”“板蓝根+熏醋可以防病毒”“连吃九个煮鸡蛋可以保平安”“洗热水澡可以预防病毒”“吃辣椒能降低死亡风险”等各种谣言。

    材料三: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制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此相关部门对疫情期间的谣言进行了辟谣,同时相关造谣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
    (2)、抵抗疫情期间,各种谣言频现,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3)、请你为遏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提两条合理性建议。
  • 20. 材料一:2020年12月5日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的标志已经深入人心。截至2021年1月23日13时,我国实名志愿者总数为1.92亿,服务时间总数为26.88亿小时。在扶贫接力、社区发展、健康救助、抢险救灾等方面,都活跃着“志愿红”的身影。

    材料二:社会是我们成长的家园,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为激发同学们服务社会热心公益的积极性,2021年9月,南宁市某校某校八年级(1)班决定开展一次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本次八年级(1)班的探究活动设计一种活动形式。
    (2)、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对我们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志愿红”的行为,给予我们青少年在服务和奉献社会中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