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孝义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07 类型:期中考试

一、 (9分)

  • 1. 请将下面句中加点处有误的拼音或汉字,更正在拼音格或田字格内。

    ⑴济南人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看着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zháo)落……

    ⑵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族,美不胜收。

    ⑶一霎(shà)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 重关头时那样。

    ⑷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yīn)蔽?

    ⑸“金叵罗,颠倒淋离,千杯未醉嗬……”

     

  • 2. 读经典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树叶子却绿得发亮,。(朱自清《春》)
    (2)、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两句诗动态和静 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乡愁是游子、征人笔下常有的情愫:“夕阳西下,” 承载着马致远漂泊天涯的悲哀;“ 遥怜故园菊,”寄托着 岑参对长安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乡书何处达?”融含了 王湾浓浓的思乡之情。
    (4)、学习要做到学思结合:“ ,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二、读·思(26 分)

  • 3. 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老舍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在古代,“垂询”“奉陪”“家父”“令爱”“见教”“惠顾”“高朋”都是敬辞,“敝人”“拙作”“舍弟”“小儿”“鄙人”都是谦辞 C、《金色花》《荷叶·母亲》均是散文诗,两篇作品形式上不分行押韵,内容上都能通过描写具体的物象寄托情感。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4. 光明中学七年级(一)班计划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学说不圆满处,对方的学说有 可取处,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鞭辟入里。在朋友互相 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 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朱光潜

    (1)、以上是同学搜集的有关朋友的材料。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整段文字意思是:与和自己学识方面意见不同的朋友讨论,会有积极影响。 B、“吸收外来的滋养”中“滋养”的同义词是“养分”“养料”。 C、语段中加点的词“发现”“思考”“滋养”,词性相同,都是动词。 D、“切磋”一词本是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如“良玉需切磋”;本语段中的意思是“学问方面的相互研讨、勉励”。
    (2)、班委会计划邀请年级校长王 xx 参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以班委会名义拟写的 邀请书,其中有两处需要修改,请你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3)、校园网站上发了一个帖子:“你对‘朋友’的理解”,同学纷纷跟帖留言,请 你也跟帖留言。(提示:结合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谈理解)

    小A 留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与

    之共同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我们会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拥有更开阔的眼界。 你的留言:

    (4)、针对“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弊”的话题,同学们分别谈了自己的认识:

    小萌:升入初中,课业负担重,我很是焦虑,喜欢向网友倾诉,这样能适当缓 解压力,心里会适当地得到宽慰。

    小路:我对网友是有要求的,比如谈吐要文明、与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说话 诙谐有趣等。要是发现对方不真诚或低俗无趣,我就会中断交往。

    小熙:网络交往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避免的交流方式。但很多人在聊天时容易 放纵自己,低级趣味泛滥成灾,甚至有些人,会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我们要 有“判断”意识,避免遭遇交往陷阱。

    聆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请你做总结发言。(字数不少于 50 字)

  • 5.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
    (1)、读文段,猜人物。

    【片段一】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 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 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片段二】我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数,说道,“好, 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阿祥的婶母恰恰走进 来。她便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片段一】中的“他”是【片段二】中的“她”是

    (2)、有人评价《朝花夕拾》:“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意思是虽然 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请从 下面几篇作品中任选一篇,仿照示例简要分析。

    供选篇目:《父亲的病》 《五猖会》 《藤野先生》

    示例:《二十四孝图》中作者重点描述阅读“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后引发的强烈反感,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 6.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____《咏雪》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撒盐空中差可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各划一处)

    ①白 雪 纷 纷 何 所 似

    ②公 大 笑 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

    (4)、对于“柳絮因风起”一句的精妙,同学们能从描写准确生动、蕴含饱满的情感、 具有美的意境等方面各赏其美,请你从以上三个角度再品该句,并写一段赏析性文 字。

三、读·写(55 分)

  • 7. 阅读丁立梅的《醉太阳》,回答问题。

    ①天阴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了一点雪。春天,姗姗来 迟。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了花。粉蓝粉蓝的, 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况且,婆婆纳算 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生命 是它的,它做主。

    ②雨止。阳光哗啦啦来了。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 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于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 沉睡的树木醒了……昨天看着还光秃秃的柳枝上,今日相见,那上面已爬满嫩绿的 芽。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弹即破。

    ③春天,在阳光里拔节而长。

    ④天气暖起来。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 了——好暖和啊。爱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换上了裙装。老人们见着了,是要 杞人忧天一番的,他们会唠叨:“春要捂,春要捂。”这是老经验,春天最让人麻痹大意,以为暖和着呢,却在不知不觉中受了寒。

    ⑤一个老妇人,站在一堵院墙外,仰着头,不动,全身呈倾听姿势。院墙内, 一排的玉兰树,上面的花苞苞,撑得快破了,像雏鸡就要拱出蛋壳。分别了一冬的 鸟儿们,重逢了,从四面八方。它们在那排玉兰树上,快乐地跳来跳去,翅膀上驮 着阳光,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积蓄了一冬的话,有的说呢。

    ⑥老妇人见有人在打量她,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先自说开了:“听鸟叫呢,叫 得真好听。”说完,也不管我答不答话,继续走她的路。我也继续走我的路。却因 这春天的偶遇,独自微笑了很久。

    ⑦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了小女儿,沿着河边的草坪,一路走一路在寻找。阳 光在她们的衣上、发上跳着舞。我好奇了,问:“找什么呢?”

    ⑧“我们在找小虫子呢。”小女孩抢先答。她的母亲在一边,微笑着认可了她 的话。“小虫子?”我有些惊讶了。“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们寻找春天的小虫 子!”小女孩见我一脸迷惑,她有些得意了,响亮地告诉我。

    ⑨哦,这真有意思。我心动了,忍不住也在草丛里寻开了。小蜜蜂出来了没? 小瓢虫出来了没?甲壳虫出来了没?小蚂蚁算不算呢?

    ⑩想那个老师真有颗美好的心,我替这个孩子感到幸运和幸福。

    ⑪在河边摆地摊的男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银饰,摆了一地。阳光照在那些 银饰上,流影飞溅。他蹲坐着,头稍稍向前倾着,不时地啄上一啄− − − 他在打盹。 听到动静,他睁开眼,坐直了身子。我拿起一只银镯问他:“这个,可是真的?” 他答:“当然是真的。”言之凿凿。

    ⑫我笑笑,放下。走不远,回头,见他泡在一方暖阳里,头渐渐弯下去,弯下 去,不时地啄上一啄,像喝醉了酒似的。他继续在打他的盹。

    ⑬春天的太阳,惹人醉。____

    (选自丁立梅《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1)、丁立梅被读者称为“最暖人心的作家”。她笔下的太阳是“惹人醉”的,你从文中读到了哪些温情的画面?请根据提示加以概括。

    唤春醒:阳光“哗啦啦”把大自然唤醒了,春天在阳光里开始拔节而长;; 听鸟鸣:老妇人驻足倾听玉兰树上的鸟鸣,春天在阳光里热闹而有趣起来;

    觅春虫:小女孩和妈妈在草坪上寻找春天的虫子,春天在阳光里有了温馨、烂漫与希冀;

    (2)、想象下面句子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A 它们在那排玉兰树上,快乐地跳来跳去,翅膀上驮着阳光,叽叽喳喳,叽 叽喳喳。积蓄了一冬的话,有的说呢。

    B. 院墙内,一排的玉兰树,上面的花苞苞,撑得快破了,像雏鸡就要拱出蛋壳。

    (3)、结尾处一句话是文中的一个关键句,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其作用。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又“训”了父亲一顿

    ①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 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②距银行开门还有俩小时,我只得又穿戴整齐,骑车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 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 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吃紧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③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 我就搭他摩托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得来 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 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父亲慢慢站起, 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又紧紧 抓住了我的衣襟。

    ④搓了几搓鞋底,父亲进了电梯;又搓了几搓鞋底,进了家门。我嗔怪:“哎 呀,不用搓啦!”父亲只顾搓,不理我。妻子已把饭盛好,父亲在厨房小心翼翼地 放下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说:“还不赖,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 多操心呀,我的气又来了:“说过多少回了,你和娘别舍不得吃,再说,坐摩托车 抱着鸡蛋,多累多危险!”父亲又呵呵道:这不是没事嘛!”我吼道:“有事就晚了!”

    ⑤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

    ⑥饭后,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 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他的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 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那 个问学习,问交友,问婚姻,问工作,连珠炮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去了?

    ⑦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 没有丝毫他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反而,我却时不时地厉声厉色起来。

    ⑧父亲又说,那天花十块钱找人捎着买了张小渔网,从大河里捞了些小鱼,收 拾干净,冻在冰箱里,等我回家炸着吃。我更急了:“大河水急,你不小心侧歪到 河里咋办?即便你心里有准儿,可身体没准儿了呀,不能冒险!”父亲弱弱地说: “老张头儿比我大一岁,还……”“那也不行!”“哦。”

    ⑨越聊越“有气”,我不再说话,起身去洗漱,他默默喝水,一杯,又一杯。 我边刷牙边心慌: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 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他老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恍惚间, 父亲成了儿子,我成了父亲。

    ⑩每一次忍不住“训”了父亲,我也很自责。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 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扯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下过包工队,土里刨食, 吃过许许多多苦……

    ⑪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还坐在沙发沿儿上,端着水杯,两眼瞅瞅窗外,瞅瞅 洗手间的方向……眼前腾起一团雾,我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完毕,拿出崭新的 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到提兜。出门,上街,领他办业务,买 东西,送他回家。其间,又“训”他过马路一定跟紧我,一定抄好密码,有事一定 跟我说……

    ⑪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 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那边和她妈说:“放 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

    (选自《桂林日报》2021 年 1 月 31 日,有删改)

    (1)、默读上文,你会发现“训父亲”是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文中写了多个“我”生 气训话的片段。请参照下面形式,再概括三点。

    父亲在疫情吃紧期间,进城到银行改医保卡密码,“我”嗔怪他冒险、添乱;

    (2)、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朗读才能更动人。请参照示例,对下面文 本进行朗读设计,并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

    【提示:可从从重音、停连、语气语调、语速等角度考虑;最少设计三处】


    示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我的朗读设计及理由:整体语速要舒缓,读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特别”和“小摇篮”重音强调,前者加重音量强调突出;后者减慢语 速,读出温柔慈爱的感觉。“可爱”语气亲切活泼,“好像”后面可稍作停顿, 突出济南在冬天里舒适温暖的感觉,语气轻柔,语调上扬。


    文本:饭后,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

    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他的手才放定。

    我的朗读设计及理由:

    (3)、有同学认为文题可改为《“训”了父亲一顿》,原题中的“又”字可以去掉, 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不少于 50 字)
  • 9. 目睹荷叶雨中护莲的一幕,冰心读懂了母亲对孩子的荫蔽;三代人散步的一次 经历,使莫怀戚明白了中年人的责任;井房触摸水流的经历的经历,使海伦•凯勒感 受到了生命的欢愉……成长过程中,你是否也有过一些难忘的经历,经历过之后, 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请以“那一次,我明白了”为题,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结合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写作;③文中 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