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定时作业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05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
1. 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人名
形近字
多音字
成语
①杨绛(xiáng)
②宗璞(pú)
③臧克家(zāng)
④妇孺皆知
⑤相嚅以沫
⑥儒家经典
⑦排解(xiè)
⑧解散(jiě)
⑨解元(jiè)
⑩九曲连环
⑪沥尽心血
⑫挺而走险
A、②⑥⑨⑫ B、③④⑨⑩ C、①⑤⑧⑩ D、②④⑦⑪2. 下列语段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ㅤㅤ阅读绝不是附庸风雅的事,它是我们生命的必须。我们应该都有过“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耳目失精爽。”的感受。我们在箴言中茅塞顿开 , 在名句中汲取养分,在经典中濡养性灵……与过去单一的阅读方式相比,如今读书方式多样化,如电子阅读、纸质阅读,尽管形式有差异,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嚣与繁杂,阅读使我们内心沉静,让我们活出人生的大境界。
A、附庸风雅 B、必须 C、茅塞顿开 D、异曲同工之妙3. 下面语段划线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牛年大年初一晚,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首播。A.节目选择《尚书》作为开篇,是因为《尚书》被誉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称。B.《尚书》构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体系,成为最早被推行到西方的典籍之一。节目中撒贝宁与“古代护书人”伏生展开了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在节目的另一空间内,主持人和三位专家学者对《尚书》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收视体验。C.观众与其说是在看一期节目,不如说是在专家学者的陪伴下,看了一出酣畅淋漓的“电视戏剧”。
追本溯源,继往开来,每部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不灭的明灯。鉴古知今,学史明智,D.这些丰富又珍贵的典籍对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品读,也应该与世界分享。
A、A B、B C、C D、D4. 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
②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 流淌在我的脚边。
③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
④静坐溪水边,亮晶晶的清波中,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⑤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 首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
⑥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时才发现,刚才所见的红色之中,不仅仅有炫目的红枫,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
A、⑥①④②⑤③ B、⑤①②④⑥③ C、⑥③①②④⑤ D、⑤③①④②⑥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鬼”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B、“丝竹”在古代泛指乐器,“丝”指管乐器,“竹”指弦乐器。 C、“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刻在古代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如“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分别指的是山的南面和北面。6. 古诗文名句默写。ㅤㅤ古之君子,正已修身。刘禹锡身处陋室高唱“斯是陋室,”;周敦颐不随俗流,直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古之君子,心怀天下。龚自珍虽南归故里,仍心系国家“ , 。”(《己亥杂诗》)而今少年,勇于担当。复兴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我们可以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鼓励自己 , 。
7. 少年正是读书时,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广益中学七年级某班举行“少年正是读书时”系列活动,邀请你一起来参加。ㅤㅤ班级将举办(西游记》读写交流会,请求完成下面小题。
ㅤㅤ请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为小组推荐探究专题。
专题一:《西游记》里的高新科技
专题二:
专题三:取经略上妖魔本领排行榜
专题四:
8. 班级开展名著《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就“怎样阅读《西游记》原著”这一问题,大家观点不一。请仿照前面的形式,补全阅读建议。锐嘉:我建议“品读诗意语言,感悟人生哲理”
奕萱:我建议“精读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钰贻:我建议“ ”
9. 同学们交流了阅读《西游记》时做笔记的心得,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做笔记时,应关注精彩的语句,如,可以在孙悟空个性化的语言边上批注阅读感受。 B、做笔记时可以发挥创意。通读全书后,绘制一本展现“取经路线图”的“通关文牒”,这也是一种做笔记的方式。 C、要关注前后勾连的情节,如可以旁批“三调芭蕉扇”与“大战红孩儿”之间的关系。 D、《西游记》以生动有趣故事情节为主,因此,做笔记就是概括出每一回的故事情节。二、名著阅读。(共7分)
-
10. 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外国优秀科幻作品《海底两万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1)、“豆爱评书”里有这样一个贴子:“《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但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请网友“沙河小草”跟贴说说这部书最吸引你的理由。
网友“独上高楼”: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最吸引我。
网友“沙河小草”:
(2)、在“喜马拉雅听书”网站上有不少网友的留言,谈对小说中人物的认识。“尼摩船长,一个孤独、博学、自信、愤世嫉俗甚至冷酷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小说中没有具体描绘他的遭遇,但可想而知,他一定遭受过社会的排斥和迫害,对社会现实不满,才制造了'鹦鸡螺号’。”这是一位豆瓣网友的《海底两万里》书评节选,他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孤独且冷酷的人,你认同吗?请结合书中内容举例分析。(3)、校园网站“读书论坛”上有不少关于这部名著的理解认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科幻作品可以了解作家们想象构造的前瞻与忧思,让人们理性地思考未来。 B、读完《海底两万里》后,不少读者认为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D、“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尼摩他们经历了很多险情。曾在印度洋遭遇巨型章鱼,在红海又追捕儒艮,在大西洋肉搏鲨鱼等。三、阅读与鉴赏。(共33分)
-
1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送前卫县李寀少府①
【唐】高适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②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果山匹马迟。此地从来可乘兴③ , 留君不住益凄其。
【注释】①公元745年(天宝四载),诗人自鲁西至东平。公元746年(天宝五载)春,诗人旅居东平,与卸任的卫县(今河南淇县)少府李寀分别,遂作这首诗。②论交:论说交谊。③乘兴:乘着兴致。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徽之居山阴,曾雪夜泛舟访戴逵(字安道)经宿方至,刚到门前,忽然返回,人问其故,他说:“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在体裁上属于送别惜别诗,在题材上属于七言律诗,首联既点明时令,又点明送行之事。 B、数词的巧妙运用能使诗歌韵味醇厚,颔联中的“十年”突出两人相隔遥远,“千里”则表明友谊积蓄深厚。 C、“孤帆(舟)”这一意象常作为送别的代名词驻留在古诗词的殿堂里。如诗人笔下的“孤帆”,柳宗元“孤舟蓑笠翁”中的“孤舟”。 D、古人作诗讲究“炼字”,颈联中的“远”不仅呈现出友人乘帆远去的场景,也让我们想象出诗人极力眺望友人“孤帆”远去时的神态。(2)、学者佘正松认为这首诗“一腔‘悲’‘怒’之情如潺潺细流,凄楚缠缠绵,沁人心脾”。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ㅤㅤ先君讳①锐,字延器,先世涟水人,然不知何时徒山阳。遭家穷孤,失谱牒② , 故三世以上,莫能详也。家世儒者,无资,且颠沛宦游,归益贫。
ㅤㅤ性无一所好,独爱玩群籍,不问寒暑雨阳,日把一编坐户内,大官过,亦不知,前趋呵之 , 乃徐起,自六经诸子百家笑不浏览,于诸书训话、声切③不甚悉,然独得大旨要归④焉。居尝逡逡⑤口不能道辞及与人谭说史传上千载能竟日不休。晚年特爱菊,自号菊翁,然又不种菊,又好谭⑥时政,意有所不平,抓抚几愤惋。生来鲜疾病,一日买船泛城西太泽中,意欣欣⑦出门去矣,归即不起,盖嘉靖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也。
(进自吴承恩《先府宾墓志铭》,有删改)
【注释】①讳:古人需避父亲的名,称为讳。②谱牒:指族谱,③训话、声切:学术用语,指词语解释和声音考究等方面。④大旨要归:文章的大意和主题。⑤逡逡:退让,⑥谭:同“谈”。⑦欣欣:高兴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语“东迁西徒”中的“徒”是“迁移”的意思,由此推斯,“然不知何时徒山阳”中的“徒”也可以解为“迁移”。 B、“之既可以作为代词,也可以作为助词和动词,由此判断“前趋呵之”中的“之”是助词,表示音节延续。 C、“徐”有缓慢,散开等义项,根据语境分析,“乃徐起”中“徐”为“缓慢”。 D、“生来鲜疾病”和“陶后鲜有闭”(《爱莲说》)中的“鲜”的含义相同,都是“少有”的意思。(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居尝逡逡口/不能道辞/及与人谭说史传上下/数千载/能竟日不休 B、居尝逡逡/口不能道辞/及与人谭说史传/上下数千载/能竟日不休 C、居尝逡逡口/不能道辞及与人/谭说史传上下/数千载/能竟日不休 D、居尝逸逸/口不能道辞及与人/谭说史传/上下数千载/能竟日不休(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又好谭时政,意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
(4)、“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颂扬了父亲哪些精神?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老师,我出彩了吗
潘银璋
①教了十八年的高中,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初一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优秀!”“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早自习,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课堂也专注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出彩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眉头难以舒展。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我几乎看不到他的变化。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班规也规定学生不能带零食入教学楼。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后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⑪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悠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悠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紫绕,慢慢向上、向上。水汽氤氲,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⑫一直看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⑬我心里一颤,____
⑭我铿锵的声音突然嘶哑,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根据文意,在表格中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李东不爱学习
①
②
感动
③
惭愧
李东给“我”倒水润喉
④
(2)、品读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傍晚在环潮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
(3)、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反问句作为标题,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在“我”采用奖励措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班上很多孩子都有所转变,只有李东没有变化,就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 C、第段划线句子表面上说的是水杯里的热气在升腾向上,实质上指李东正在发生变化,暗示他也在不断地成长进步。 D、文章第⑥段和第⑫段中加点的“蹑手蹑脚”和“怯怯”能看出李东害怕老师“我”。(4)、请根据原文,谈一谈何为“出彩”。结合原文及链接接材料,谈一谈老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出彩”?【链接材料一】
ㅤㅤ每年校团委都会举办“广益出彩人”活动,老师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有特长的学生积极报名参与活动,在活动现场尽显青春本色。
【链接材料二】
ㅤㅤ广益中学2020级开展了“班级代言人”活动,某班推选了道德楷模木子同学,老师给的推荐语如下:兢兢业业,严明律己;以身作则,严守初心。你身兼数职,严谨细致效班级。你落落大方,付出韶华为窗友。铃声乍起,你是黑夜的灯;乐观直率,你是冬日的阳;无私奉献,你亦是吾辈之标兵。
(5)、请在⑬自然段横线处补充“我”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ㅤㅤ要求:符合上下文情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120字,不超过150字。
四、表达与写作。(共58分)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想。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袁隆平院士将梦的种子撒向了更远的地方。一位老者,一辈子,无私奉献是他不变的坚守,赤子之心是他不变的坚守,童真的梦是他不变的坚守,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是他不变的坚守,他是稻田的守望者!作为新时代的你们,是否也有自己不变的坚守呢?请以“ ▲ 是我不变的坚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ㅤㅤ要求:
①将题目填充完整,立意自定。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③文体为记叙文,不少于600字,力争做到7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