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8月期初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0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昌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以郑国攻占许国,并与鲁国自行交换许国的田地为由,正式宣布剥夺郑庄公"左卿士,的职位,并亲率周、陈、蔡、卫四国联军前来讨伐郑国。这反映了(    )
    A、诸侯争霸挑战周王权威 B、分封制有效运行如初 C、宗法观念非常浓厚 D、西周礼乐制仍具影响力
  • 2. 北宋时期,禁军一半驻京师开封,一半驻地方,“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这一做法(    )
    A、防止了将领与兵士相结合 B、有利于结束武人专权的局面 C、旨在分割中枢机构的军权 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统治策略
  • 3. 鸦片战争后,清朝多数官员认为英国人"不过求赏码头,贸易通商而已,尚非潜蓄异谋。道光皇帝听到因仿造轮船需从澳门雇觅"夷匠,后,断然决定宁可不要船,也不能让"夷匠,人境。这说明,当时清统治阶层( )
    A、极力阻挠洋务运动开展 B、内部存在严重的对立冲突 C、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D、"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 4. 20世纪初年,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要抵御列强的侵略,就要推翻腐朽卖国的清朝统治,于是,"大倡革命排满。而在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则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五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这一变化说明( )
    A、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B、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且曲折 C、民族和民主意识的开始觉醒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5. 周恩来曾说:"我们并不因为蒋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中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容抹杀的。"与"这些协定"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重庆谈判 D、七届二中全会
  • 6. 据统计,在1957年,辽宁省城市人口达到950万人,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507万人;吉林省城市人口总数为383.8万人,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了161.5万人;黑龙江省城市人口总数为545.1万人,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了279.3万人。这一时期东三省城市人口的增加(    )
    A、得益于工业布局的变化 B、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完成了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
  • 7. 中世纪时,凡领主皆有地,凡地皆有领主,因此所有的城市都处于领地之上。欧洲各级教俗封建主集各种权利于一身,所以手工业者或者商人想要修筑城垣、开辟道路等必须要得到封建领主的事先允许。该材料可佐证的观点是(    )
    A、欧洲封建主的专制统治 B、西欧工商业的繁荣和复兴 C、区域间的交通道路得到改善 D、城市发展受封建领主干涉
  • 8.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徙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途径。粮食作物、牲畜品种与人类移民的远洋过海,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B、促使各地保留原来的文明习俗 C、促使全球一体化正式形成 D、目的是粮食、牲畜与人口交换
  • 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人对于国王的态度,从"处死国王"到"请来国王",最后选择了"进口"国王。这一态度的变化表明(    )
    A、英国民主政治不彻底 B、英国政治中的斗争与智慧 C、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 D、保守势力占据了优势地位
  • 10. 19世纪初,在英国利兹地区的丝织业工厂里,一般工人每天工资约为1先令,童工的最低工资每天仅有1便士,而当时面包的价格每磅要1.5便士,房租每天要1.5便士。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 )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生产发展物价上升 C、弱势群体遭受残酷剥削 D、阶级斗争愈演愈烈
  • 11. 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此观点意在表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    )
    A、给印度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B、激起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C、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 D、中断了殖民地的历史发展进程
  • 12.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美德四国力量对比,根据此表可得出(    )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产量(位次)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A、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为一战埋下隐患 B、殖民地的数量与国家实力成正比 C、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D、美国后来者居上成为了世界霸主
  • 13.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反对所谓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提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这表明(    )
    A、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成熟 B、列宁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C、二月革命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D、布尔什维克党的正式建立
  • 14.   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美国派出装甲部队来到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但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这表明(    )
    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苏美两国实力均有下降 C、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D、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 15.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后,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他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这表明新独立的国家(    )
    A、缺少战胜发展中困难的勇气 B、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 C、无法走出长期被殖民的困境 D、都无法融入经济全球化
  • 16.   1973年,美国宣布该年为"欧洲年",主张美欧采取新型的合作行动,制定一个"新大西洋宪章",使大西洋关系进入一个创造性时期。这反映出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是(    )
    A、和平与发展趋势 B、经济的全球化 C、政治的多极化 D、紧张与缓和交织

二、非选择题昌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17世纪晚期以后,英国上层社会对亚洲棉纺织品和瓷器等奢侈品的巨大消费需求,极大刺激了欧亚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英国本土制造业的技术革新。中国的瓷器、印度的印花布等奢侈品在英国经历了引进、仿制和创新的过程,最终完成"进口替代"。同时,英国政府重视与支持制造业。据统计,1700-1820年,英国仿制亚洲商品专利申请件数不断增加。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陶瓷业快速崛起,给清代中国的外销瓷器带来极大冲击。

    —摘编自曹瑞臣《制造业铺就英国世界工厂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7世纪欧洲的航海探险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明清之际,宋明理学对人们的精神禁细作用越来越暴露无遗,而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不断提高,人们再也不甘于仅仅作为手段和附属物而存在,于是,追求个体价值与自身解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市民阶层,也强烈地感受到封建专制制度对个体的压抑和束缚。明清之际的人性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而被明确提出来的。

    ——摘编自陈延庆《明清之际的人性论及其启蒙意义》

    材料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却在于随之而来的人的力量、潜能、人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的被认识和被发现,从而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人文精神之精髓所在,是其深层内涵。

    ——摘编自邹丹《文艺复兴: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人性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影响。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战后缔结的和约全面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民族自决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欧洲边界的特点..《国际联盟》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的估计,全世界用于研究与发展的人力物力资源中,军事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占20—25%,每年约700—900亿美元,其中美苏两国共占85%。全世界从事军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约50万,大多数集中在美苏两国。

    —摘编自俞行《战后美苏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及其原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苏军备竞赛进行简要评价。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大事件

    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