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1 创新改变生活 课时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0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废旧物品再利用成为新时尚。用废旧轮胎养花,用饮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用包装纸、雪糕棍儿制作台灯……废旧物品再利用(   )

    ①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②体现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③表明创新无处不在

    ④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2. 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下列属于制度创新的是(   )
    A、公民依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B、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C、物流企业通过机器人分拣快件 D、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 3. 全国人大代表,程京院士多次建议,利用基因芯片筛查技术,以科技手段预防疾病,查出携带药物性耳聋基因的孩子,配发用药指南卡片,目前用这一“护身符”已成功避免了3万多名孩子和母系家庭成员因错误用药致残。程院土用“中国芯”保护健康中国(   )
    A、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说明我国高度重视保护国人身体健康 C、说明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D、说明科技造福百姓,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 4. 2021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某省投入一大批疫情防控科研成果:“便携超快深紫外LED杀毒仪”“一站式新型冠状病毒‘急’时诊断系统”设备、“冷藏车消杀系统”……这些科研成果为该省疫情预测分析、服务保障、战胜疫情等提供智能支撑。这表明( )

    ①创新改变世界发展趋势

    ②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③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④创新定会带来惊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没带现金有移动支付,无网络别担心,数字货币无网也可支付,不知去哪儿吃饭问问美食APP,迷路了有各种地图帮忙。上述现象表明(   )
    A、创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一切需要 B、要敢于彻底抛弃原有的生活方式 C、创新让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和美好 D、消费观念决定着生活水平的高低
  • 6.   2021年9月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第12位,较2020年上升2位,连续9年排名稳步上升,这说明国家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因为(    )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国家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7. 微信支付、淘宝购物、美团外卖、高铁出行、网络问诊、导航问路……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舒适。这表明(   )
    A、创新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B、创新使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走在世界前沿 C、创新彻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产方式 D、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 8.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将“粤港澳大湾区”放在区域战略的位置,从创新的角度看,这属于(   )
    A、知识创新 B、制度创新 C、技术创新 D、社会创新
  • 9. 5G远程医疗、转产口罩、大数据监测……面对疫情,一系列创新举措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抗击“疫魔”的有力武器。这说明(   )
    A、我国科技迅速发展,已成为科技强国 B、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C、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D、坚持科技创新就解决了我国所有问题
  • 10. 某校举行生物学科模型制作大赛,同学们利用饮料瓶、包装纸、吸管等废旧物品制作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体器官、动植物组织等生物课模型。同学们以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表明(    )
    A、创新就是对废旧物品的重新利用 B、创新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C、中学生创新就是灵光乍现的顿悟 D、校园生活只有改造没有创新
  • 11. 2021 年中央电视总台中秋晚会,融思念团圆和家国情怀于一体,结合西昌当地浓郁的民族特色,呈现一场传统文化与时事热点并重,亲情思念与家国情怀并举,唯美浪漫与地方特色兼收,艺术效果与社会效益双赢的视听盛实。这背后都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例如烟花表演中,漫天的烟花要随着音乐“舞蹈”,炸响跟音乐节奏要对应起来。所以每一个重要的烟花弹上都有芯片,芯片带有时间设定,掌握着每一颗烟火弹的爆炸时间。这说明(   )
    A、我国已完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 B、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C、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第一生产力 D、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12. 创新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不只是灵感、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创新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这让我们感受到(   )
    A、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B、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C、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D、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 13. 5G超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将使人工智能设备的更多应用被开发出来,家庭、交通、工厂一切都会为之改变,科技将给人们带来更多新体验,由此可见(   )

    ①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②创新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③创新推动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④创不创新都能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4. 某农业示范区,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农作物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了解农作物水分状态、花果生长等状况,用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就能实现对作物生长过程的精准管理,可以节水、省肥、节约劳动力的投入等。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有利于(   )

    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②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③促进农业生产节能降耗

    ④扩大种植面积,保证农民增产增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5. 为了帮助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婆认人,浙江杭州一名15岁的少年制作了一款名为“勿忘我”的智能项圈,这款项圈能帮助外婆认人,能判断外婆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如果在室外超过设定时间,就会提醒外婆回家,并报告家庭住址。“勿忘我”智能项圈的设计成功表明(   )

    ①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无处不在  

    ②创新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

    ③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④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下列对创新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B、创新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C、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D、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 17. 图片说明(   )

    ①创新来源于生活  

    ②生活处处有创新

    ③创新是指从无到有的发明  

    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8. 坐过风驰电掣的高铁,看过划破天际的火箭,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这组图片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①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②科技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这告诉我们(   )
    A、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B、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人都是创新者 C、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D、制度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20. 2021年5月25日,成都互联网法庭就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诉某网络大V名誉权纠纷案在线开庭审理,专家认为,新技术可节省时间、人力,为群众减少诉累,线上面对面,以更低的成本化解矛盾纠纷,体现了司法为民的理念。对此,下列对“互联网法庭”说法正确的是(   )
    A、竞争推动经济发展 B、网络扩大民主权利 C、法治已经取代德治 D、科技助力司法实践

二、分析说明题

  • 21. 同学小艾说,在新科技革命中,涌现出具有不少创新能力的国产企业,他非常欣赏华为公司。华为面对美国的“卡脖子”行为,毫不退缩,积极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国家也采取措施大力支持华为研发新科技。

    【我分析】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创新的发展?

  • 22.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某中学九年级一班的同学谈论着自己眼中的数字中国。让我们运用有关创新的知识来解读吧。

    我眼中的数字中国

    解读

    刷脸即可完成在线支付,点击手机屏幕轻松办理个税,运用美图技术的“魔镜”来试妆……

    数据显示,2020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能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达7.8%。

    数字化浪潮下,各种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自主就业、副业创新、灵活用工等生机勃发。在农村,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新农具”;在城市,网约车、快递小哥奔波在大街小巷……

    “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文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的广泛运用,让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