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隋文帝的基业,到隋炀帝手里,竟都败坏掉了。”隋朝短期而亡,主要是因为隋炀帝(    )
    A、开凿大运河 B、三赴流求 C、重用外戚 D、残暴统治
  • 2. 隋朝开创的这一政治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这一政治制度是指(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 3.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4.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5.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求取佛教经义 D、加强两国间的友好
  • 6. 小明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建立和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 7. 下列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玄武门之变 C、七国之乱 D、安史之乱
  • 8. 宋太祖为了吸取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他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 B、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D、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 9.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    )
    A、西夏 B、 C、 D、
  • 10. 西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 11. 下列人物与政权搭配正确的是(    )
    A、阿骨打——金 B、赵匡胤——南宋 C、元昊——辽 D、阿保机——西夏
  • 12.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图示政权并立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 13. 七年某历中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它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宋代国家统一 C、宋代民族融合 D、宋代商业繁荣
  • 14. 在北宋时期兴起的被称为中国“瓷都”的是(    )
    A、定窑 B、汝窑 C、哥窑 D、景德镇
  • 15.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南北朝时期 B、唐朝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朝时期
  • 16. 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岳飞取得的郾城大捷 B、宋、金达成和议 C、岳飞收复建康 D、南宋定都临安
  • 17. 岳飞抗金得到人民尊敬的根本原因是(    )
    A、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B、岳家军纪律严明 C、岳飞的忠君爱国精神 D、岳飞与秦桧势不两立
  • 18. 明太祖废除长期存在的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权归六部,提升六部的职权。其根本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强化皇权 D、控制思想
  • 19. 张小二是明朝的读书人,他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必读的书目是(    )
    A、“四书”“五经” B、唐诗 C、宋词 D、《史记》
  • 20. 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等贵贱,均贫富 C、苟富贵,勿相忘 D、均田免粮
  • 21. 清朝初期,面对明朝末年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统治者们认为“国之大计”是(    )
    A、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B、发展工业 C、鼓励商业发展 D、促进人口增长
  • 22. 明清时期,形成了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团体,除徽商以外,还有(    )
    A、浙商 B、晋商 C、鲁商 D、粤商
  • 23. “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雍正帝、乾隆帝的“执政之府”是指(    )
    A、尚书省 B、锦衣卫 C、军机处 D、中书省
  • 24.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绚丽多彩。下列著作属于同一类别的一组是(    )
    A、《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B、《史记》与《资治通鉴》 C、《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与《农政全书》
  • 25.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近代社会最大的影响是(    )
    A、使沿海居民不再遭受倭患之苦 B、使中国文化不能向世界传播 C、使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了 D、彻底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35分)

  • 26.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些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发展和巩固都作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获,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曾有许多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甚至还取代了某些中原王朝,他们入主中原后在统治策略上都迅速地被中原化。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采取了的民族政策: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他统治时期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典型事例是派入吐蕃。
    (2)、元朝是由入主中原、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最能体现其管理国家“中原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3)、请将元朝下列统治机构代码填入对应的表格中。

    A.澎湖巡检司    B.宣政院    C.北庭都元帅府

    元朝中央管辖地区

    西藏

    台湾

    西域

    统治机构代码

    (4)、满族建立的清王朝康熙帝册封西藏地方佛教格鲁派首领为“”封号,1727年,雍正帝设立大臣,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的叛乱,妥善安置回归的蒙古族部。
    (5)、抗击外来侵略:明朝时期在东南沿海率军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1662年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亲征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了对我国黑龙江流域侵略的国。
  • 27.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材料一:约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长城的描述

    材料二:中国诗词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浓墨重彩,体现了中国式的浪漫。《将进酒》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天上来”了,水流凝结成冰块,奥运五环缓缓升起”;出自《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在开幕式上成了精髓。这片大如席的雪花,包括了参赛的所有国家的名字,也成了最后的火炬台。

    材料三:苏轼词风豪迈而飘逸,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辛弃疾的词风雄奇阔达、气势磅礴。①“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五:

    图一:宋代说书图

    图二

    图三

    图四:四大行当

    材料六:

    图一

    图二

    图三宋代火器

    材料七:“……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请写出明长城东、西起止点;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理由。
    (2)、根据材料二,“黄河之水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诗句,出自唐代有“诗仙”美母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此诗人是谁?以此谈一下你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认识。
    (3)、材料三中①②和③④分别是宋代哪两位词人的词句?
    (4)、材料四是有关四大中国古典小说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各属于哪一部文学作品。
    (5)、阅读材料五,图一反映了宋代的娱乐场所称;图二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图三明代昆曲《牡丹亭》的作者;图四反映了清代出现的新剧种是
    (6)、根据材料六,三大发明:图一是;图二是;图三是
    (7)、根据材料七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8)、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