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 1.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改革开放 D、三大改造
  • 2.   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109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回到祖国。中韩双方已成功交接共825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当年这些志愿军战士被誉为(    )
    A、“最可爱的人” B、“和平卫士” C、“钢铁战士” D、“人民卫士”
  • 3.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指(    )
    A、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4. 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真正实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王禄 D、雷锋
  • 5. “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行驶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抗美援朝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一五计划”完成后 D、“大跃进”时期
  • 6. 人民日报发表的某篇社论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形成。”“这里”是指(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 7. 每个时代都有体现那个时代特征的标语。在我国乡村的有些旧墙上,还能看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粮食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大炼钢铁 D、三大改造
  • 8. “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9.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
    A、按劳分配 B、社会主义制度 C、全民所有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0. 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党和政府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武力解决 C、国共合作 D、九二共识
  • 11.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华盛顿会议
  • 12. “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文中的“他”是指(    )
    A、张子仪 B、袁隆平 C、范荣显 D、徐光启
  • 13.   1964年10月,国务院发出贺电:“这是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政策的有力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电文为了祝贺(    )
    A、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顺利升空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 14. 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我国的一位药学家领导科研团队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位药学家是(    )
    A、屠呦呦 B、莫言 C、杨振宁 D、钟南山
  • 15.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人民普遍使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 C、购买能力低 D、打击投机
  • 16. 安徽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土改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 17.   2022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六十九周年。下列歌词与那个时期有关的(    )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学习雷锋好榜样” D、“大海航行靠舵手”
  • 18.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经济建设 B、共产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道路 D、阶级斗争
  • 19. 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    )
    A、1950 B、1949 C、1951 D、1955
  • 20.   1953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包括(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独立自主    ⑤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二、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每题2分、共20分。)

  • 21.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 22.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 23.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 25. 我国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轻工业。
  • 26.   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尼西亚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7.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 28.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 29. 在中共十八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30. 江泽民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

三、材料分析(40分)

  • 31. 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和内涵,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哪支军队?他们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图二的会议确定实行的伟大决策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图三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被哪个国家通过什么条约侵占过?
    (4)、图四特别行政区是何时回归祖国的?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应。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歌词

    (1)、料一体现了周总理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2)、周恩来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中国在哪一年重返联合国?
    (4)、再用两个事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外交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6)、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里?
    (7)、中共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你是怎么理解中国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