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0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再现
-
1. 看拼音写词语。
zhuān jiā
chéng guǒ
xiū lǐ
píng zhěng
dà tǐ
qīng jié
jiǎ shǐ
gōng chéng
2. 选出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吟诵(yín yíng) 缘分(yuán yán) 谦逊(sūn xùn)
庐山(lú hù) 瑟瑟(sè shè) 重叠(dié lěi)
骚人(shāo sāo) 均匀(jūn yún) 叶柄(bǐng bǐn)
3. 比一比再组词。暮 峰 费 须 输
幕 锋 责 顺 愉
4.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新鲜—— 舒服—— 弯曲—— 仔细——
牢固—— 隐藏—— 慎重—— 优良——
温和—— 安静——
5. 给动物找合适的家,选择填空。(填序号)A.圈 B.棚 C.穴 D.窝 E.厩
F.巢 G.洞 H.笼 I.潭
猪 蛇 龙
虎 狗 牛
鸡 马 蚁
6. 按要求完成练习。(1)、关于动物的住处,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牛棚 狗窝 B、鱼塘 鼠洞 C、马厩 鸟窝 D、猪圈 羊巢(2)、我还能说出其他关于动物的住处的说法,如羊、兔。(3)、我还能把包含动物的住处的成语补充完整。鹊鸠占 不入虎 , 焉得虎子 引蛇出
7.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1)、立了秋,。(2)、 , 乱穿衣。(3)、夏雨少,。(4)、八月里来雁门开,。(5)、一场秋雨 , 十场秋雨。(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7)、初春时节,有的人早早地便脱了棉衣、毛衣,穿起了衬衣和裙子,而有的人却还捂得很严实,这真是。二、能力提升
-
8. 比较句子,说说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1)、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B.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
我觉得句好,因为
(2)、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
我觉得句好,因为
(3)、我会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准确。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9.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我发现叶圣陶不但观察细致,而且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2)、“蝉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这句话体现了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听,用心想。( )(3)、“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句中“倾斜的隧道”可以看出昆虫学家法布尔观察得很仔细,而且用词准确。(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以后观察事物不能在近处。( )10. 交流中的发现:(1)、选出正确的选项。A.细致观察法 B.连续观察法 C.实验观察法
①牵牛花开了!花形像个喇叭,红红的,白白的,真是风姿妩媚,一朵一个姿态。
②妈妈给了我三个蒜瓣,让我把它养成小蒜苗。我给它浇上水,一天天地观察。
③我开始观察含羞草,只见含羞草有一根细绳子似的主茎,主茎上有许多的分茎,每根分茎上有许多的小叶子。我不由得摸了一下叶子,叶子折向分茎,而分茎呢?卷向主茎。我心想:含羞草的叶子为什么要收呢?
(2)、从上面的语段中我发现,根据事物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我们在观察中,不但可以用眼睛看,而且可以用 , 用想。三、阅读理解。
-
11. 课外阅读。
在南方有一种与蝉一样的昆虫,虽然它不怎么出名,但是很能引起人的兴趣。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被叫作螳螂。
如果单从外表上来看的话,螳螂不但不令人生畏,反而看上去很美丽。它的姿态纤细而优雅,体色是淡绿的,长翼轻薄如纱,灵活的颈部使得它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转动。它是唯一可以向各个方向凝视的昆虫,真正能做到眼观六路。除此之外,它还有一样东西是特有的,那便是生长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对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
它在休息、不活动的时候,显得格外平和。它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安静地一动不动。但是,这些只是暂时的,无论是什么昆虫,只要走近螳螂,有的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螳螂的利钩俘虏了。螳螂把它用两排锯齿重重压住,使它移动不得。然后,用钳子将对方用力夹紧,结束战斗。蝗虫、蚱蜢,甚至是更加强壮的昆虫,只要被螳螂俘虏,就无法逃脱这四排锋利的锯齿的宰割,只好束手就擒。这时,螳螂显出了它凶残的一面。
——法布尔《昆虫记》节选
(1)、对下面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人生畏:让人感到害怕。 B、眼观六路:眼睛能看到六个地方。 C、一动不动:形容毫不移动。 D、束手就擒: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2)、从语段中找出能表现螳螂特点的词语写在横线上。姿态:;体色:;长翼:;颈部:。
从这些词句中,我发现法布尔对螳螂的观察。
(3)、螳螂是怎么捕食昆虫的呢?找到相关语句。(4)、语段围绕螳螂讲了两方面的内容:①;②。(5)、请写一写你的阅读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