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2合理利用网络课堂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09-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是(    )
    A、参加网课学习 B、沉迷网络游戏 C、散布网络谣言 D、利用网络犯罪
  • 2. 中学生小寒在网络聊天室从来不谩骂、侮辱他人,不传播谣言。小寒的行为践行了网络生活的哪项基本准则?( )
    A、网络无限,自由至上  B、学会辨别网络谣言 C、学会“信息节食”  D、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 3. 媒介素养不仅是使用媒介的需要,还应该是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部分。下列做法符合媒介素养要求的是( )
    A、小陈熬夜上网聊天、打游戏  B、小东上课时边听课边低头刷微博  C、小明在QQ里发现有人恶意传播谣言,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 D、小华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出了同桌日记的部分内容
  • 4. 中学生小竹平时喜欢骑共享单车,但是他发现一些没有到12周岁的小学生也骑共享单车上学。小竹觉得这样很危险,就给市政府网站留言反映了这一情况,希望加强对未成年人家长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共享单车的监管。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竹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B、小竹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C、小竹多管闲事,这事跟他没有什么关系 D、小竹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是负责任的公民
  • 5. 对下面漫画中股民的建议,正确的是( )

    A、按照股神指导的去做  B、不相信任何股票信息 C、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  D、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 6. 如果给下图中“被救”的孩子提一条建议,正确的是( )

    A、悄悄上网,不让他人知道 B、戒除网瘾,远离网络生活 C、加强自律,合理使用网络 D、依赖他人,摆脱不良诱惑
  • 7. 疫情期间,“吃板蓝根可以预防病毒”的谣言在朋友圈肆意传播,造谣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A、拒绝进行网络交流,自觉抵制一切谣言 B、广泛浏览各种网站,接受所有信息 C、主动和公安机关一起惩罚网络造谣行为 D、提高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 8. 13岁的小刚在妈妈网购时看到了付款密码,随后他用妈妈的手机看直播时,一时冲动私自给主播打赏了8万元。对于打赏主播的现象,你最想对小刚说( )
    A、打赏主播新时尚,要主动跟风 B、打赏主播需谨慎,要理智面对 C、主播职业要尊重,应多多打赏 D、网络直播太可怕,应拒绝上网
  • 9. 去年春节期间,小张被朋友拉进一个微信群,他发现群里时不时会有人发些谣言、诈骗、传销等信息。对此,他应该( )

    ①知法守法,远离网络生活

    ②及时举报,检举不法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少发不良信息

    ④提高辨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疫情防控期间,许多新闻媒体利用网络积极报道防控期间的感人事迹,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人们科学冷静对待。但我们也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诈骗,伪造捐款、虚假交易;个别地区在进行信息采集后,没有做好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导致大量人员信息公布到网上;一些“宅”家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这启示我们( )

    ①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积极利用网络弘扬社会正能量

    ②学会“信息节食”,学会分辨真假是非

    ③文明上网,决不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事

    ④网上鱼龙混杂,能不上网就不上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1. 漫画《监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

    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②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③发布虚假信息就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在网络生活中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2.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提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这些规定要求网民( )

    ①恪守网络道德,遵守法律法规

    ②完善法律法规,净化网络新空间

    ③加强自我约束,放弃言论自由

    ④遵守网络规则,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大环境下,传播正能量越来越成为新时代浩瀚网络空间的应有之义。作为青少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递网络正能量。下列做法属于青少年传播网络正能量的是( )

    ①依法上网,做政策法规的捍卫者

    ②文明上网,做文明新风的传播者

    ③理性上网,做社会责任的践行者

    ④安全上网,做打击犯罪的执法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 国家网信办开展下图中的行动有利于( )

    ①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让青少年远离犯罪

    ②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保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③让网络平台坚守正确的服务导向和主流价值取向

    ④让网络平台接受社会监督,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5. 央视“3·15”晚会曾用实验破解了好多网络谣言,“塑料紫菜”“人造包菜”“螃蟹和西红柿一起吃变砒霜”……伪科学被曝光!这启示我们( )

    ①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需要仔细辨别

    ②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

    ③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④制造网络谣言是犯罪行为,应当严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6. 围绕“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启动了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围绕重点领域和行业网络安全问题,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了宣传。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 )
    A、有效打击网络违法,减少消费者的财产损失 B、彻底净化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C、有利于提高网络防护技能,消除安全漏洞 D、有助于公众了解网络风险,增强安全意识

二、非选择题

  • 17. 疫情期间,网络成了谣言滋生的温床。不仅有吸烟能防病毒感染,喝板蓝根和熏醋可以预防肺炎,吃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等这类“伪科学”谣言,更有人在微信群广泛转发“××小区已有四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小区已封”等引发社会恐慌的不实信息。这些网络谣言制造者、散播者不仅违背了社会道德,还有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连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结合材料,请你对网络谣言制造者、散播者提出告诫。
    (2)、据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归纳出一个文明上网的准则。
  • 18. 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手机使用某App时,会有广告弹出,有的广告你必须耐着性子看完;有的广告甚至是频繁出现。《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显示,测试的600款App中58%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有些广告涉嫌强制消费、木马病毒等违法违规行为。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

    为解决这一烦恼,你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