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表格的使用有助于同类问题的归纳总结。小刚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分类整理了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见下表。由此可以看出,他分类的依据是,这些内容都破坏了中国的(   )

    条约

    内容(部分)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北京条约》

    割中国东北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给饿国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司法主权 B、领土主权 C、关税主权 D、贸易主权
  • 2. 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新增加的内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启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常开设工厂
  • 3. 下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1895-1913年设在中国的外资厂矿数量

    A、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4. 如图是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的“中国甲午战争纪念馆”,馆里应该有哪位人物的英雄事迹陈列(   )

    A、林则徐 B、陈化成 C、陈玉成 D、邓世昌
  • 5. 八年级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百年史笔话英豪——近代风云人物》的墙报。其中可以入选“甲午英烈”栏目的历史人物是( )
    A、邓世昌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洪秀全
  • 6. 《时局图》(如图)是爱国华侨谢缵泰1898年创作的反映中国近代时事的漫画,创作此漫画的时代背景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洋务运动
  • 7.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主要有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

    ①割占土地 

    ②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8. 中国近代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以上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日《马关条约》的哪一条款?(    )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9. 面对1895-1899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驻华公使田贝说:“如果美国容忍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蔓延,我们就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此,美国(   )
    A、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 B、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C、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反映了帝国主义开始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侵略要求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1.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该场景描述的史实是 (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 12. 1895年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的、澎湖列岛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13.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此诗写作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B、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太平天国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 D、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14. 有人说:“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苛刻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5. 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必有一战,这一战改变了亚洲的格局,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次战争(    )

    ①标志着中国“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②引发了列强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

    ③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④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6. 下图所示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 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7. 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的现象形容为“引 狼人室”。这种现象的成因是《马关条约》规定(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18. “李鸿章只能在计算赔款利息、割让台湾的时间以及换约地点、期限等问题上,恳求日本稍稍宽容。他对伊藤说:‘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贪婪地回答:‘尚未下咽,饥甚。’”,材料所述内容涉及的应该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 19. 英国爱丁堡大学汉学系主任曾评价说:“人们通常说中国从此觉醒,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自己落后于若干国家。他们也认识到了必须打开国门,实现现代化。”促使“中国从此觉醒”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 20. 史学家郭廷以认为:自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其间中国多少尚可喘息苟延”,但“中日战后,情势急转直下,外来的凶猛压力跟踪而至,片刻未弛,真可谓危急存亡之秋”。符合其观点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甲午中日战争后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甲午中日战争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D、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

    材料三: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
    (4)、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
    (5)、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再现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学习了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甲午战前 ,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战后反思》

    材料二:铁的事实告诉人们,海战决定胜败,海权就是主导权。然而,长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清朝政府海权观念淡薄,把海权问题矮化为“海防”问题。……买官卖宫,训练荒废,纪律败坏,已是清朝军队中的普遍现象。“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两年”之际,却为慈禧太后修建北海、中海、南海和颐和园。

    材料三:那是多么黑暗屈辱的一页。……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割地赔款,一再让步,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正所谓物极必反,惨烈的失败催生了民族觉醒,激起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民族精神。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日报》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2)、据材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华民族产生的影响。
  • 23. 观察下图,完成以下列问题。

    (1)、发生在图中A处的战役是,B处战役清政府的失败宣告了的破产。
    (2)、根据地图归纳这场战争的特点。
    (3)、结合所学,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状况下,你认为近代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两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应哪两场中国近代遭受的列强侵华战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答出两点即可)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英勇抗争,请写出两位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代表。
    (3)、结合以上的史料,你认为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 25.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慈禧太后,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饱受非议的历史人物。

    材料一:洋务运动所有 重大问题,都要报经慈禧批准,才能付诸实施。没有慈禧的支持,开展规模那么大,时间那样久的洋务运动,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慈禧实际上是洋务运动的指挥者和决策者。...从1865年至1884年...19个军用工业..30余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也大都在这期间建立起来。这些大型军民用洋务企业,都经过了慈禧的亲自批准,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和基础。

    ——摘自姜铎《慈禧与洋务运动》

    材料二: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黩许与 支持,维新运动是不会变成如此有声有色的大规模政治运动的。甲午战败,憋禧太后岂能无动于衷。面对国内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慈禧太后总体上是默许和支持的。例如允许康有为1895年成立强学会和1898年成立保国会;甚至默许清朝的一些要员如文廷式、袁世凯等支持或加入这些组织;默许维新派创办《强学报》《时务报》等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慈禧太后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守旧派,她总体上是倾向于缓进变革,但这样的变革首先要服从和服务于她的专制统治的需要,她残酷地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就是这一基本思想的反映。

    ——摘自吴仁明等《论慈禧太后与晚清维新运动的合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期间,慈禧为推动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慈禧太后对戊戌变法态度有何种变化?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探究慈禧对戊戌变法态度前后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