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反映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解决当时的边疆危机 C、强化国际文化交流 D、加速隋朝的政权更迭2. 下面是我国发行的一组邮票,邮票中的主人公对当时历史发展做出的相同贡献是( )
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民族交融 C、促进汉藏友好 D、强化边疆控制3. “(唐)开元以来,边将久任,十余年不易。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以数州为一镇,节度使即兼统此数州,而州刺史尽属之。故节度使多兼按察、安抚、度支诸使,土地、人民、甲兵、财富皆有之。”这种地方政制上的大变化直接引发了( )A、玄武门之变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开元盛世4. 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A、唐末农民战争 B、朋党之争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5. 唐朝对地方实行巡按制度亦即“道察”制度,将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每道设“巡察使”,以五品以下官员担任,须为“识治道通明无屈挠者”,两年一替换,主要职责是“察官人善恶”等。“道察”制度的实施( )A、为政府选拔了大量的实用人才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导致唐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D、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现象6. 1971年,陕西乾陵章怀太子墓中出土一幅《马毯图》壁画,画面上有二十几个挥舞着月牙形鞠杖的骑手争击一个小毯。唐代每年新进士发榜后,按例要在曲江开宴,集会游赏,并举行击鞠会。“荆州百姓郝惟谅,性粗率,勇于私斗。武宗会昌二年,寒食日,与其徒游于郊外蹴鞠角力,因醉于土墙间。”这反映了唐代( )A、体育活动流行 B、科举制度完善 C、市民阶层形成 D、城市生活丰富7.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长城
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 B、有利于巩固统一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削弱了诸侯国势力8. 隋初沿袭了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存在“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形。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废郡,并省州县,裁减冗官,从而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这次调整( )A、强化了国家治理能力 B、加重了民众负担 C、导致了君主专制弱化 D、阻碍了阶层流动9. 隋朝时,政府在黄河沿岸修建了许多粮仓,著名的有兴洛仓(今河南郑州巩义河洛镇)、回洛仓(今河南洛阳小李村)、黎阳仓(今河南浚县大伾山北)、广通仓(今陕西华阴东北渭河入黄河口处)、河阳仓(今黄河北岸孟县南)、常平仓(今河南三门峡西)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这些粮仓的设置意在( )A、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 B、发展大运河商品经济 C、加强南北方经济联系 D、救济黄河流域的灾民10. 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此外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材料说明唐太宗(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 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11. 史家陈寅恪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南北朝民族交融为唐朝繁荣奠定基础 B、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的各项制度 C、唐朝开创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 D、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焕发新机12. (唐朝)王建《凉州行》(部分):“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该诗反映了( )A、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B、社会治理制度完善 C、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固化 D、羁縻政策成效显著13. 唐玄宗时,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皆以少数民族身份出任节度使;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深得武则天信任,参决政务。这表明,唐朝( )A、儒家思想被动摇 B、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强 C、政权具有包容性 D、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14.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15. 唐朝后期的河北幽州,尊安史叛乱的头目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并修坟建祠予以祭祀。后朝廷欲变更其俗,“乃发墓毁棺”,居然激起当地兵变。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失去统治地位 B、中央集权面临着危机 C、朝廷缺乏有效的平叛策略 D、疆域变化影响专权体制16. 唐灭亡后,在黄河流域先后经历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同时南方先后出现了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实质是( )A、民族矛盾的激化 B、朋党之争的结果 C、宦官专权的影响 D、藩镇割据的延续二、综合题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地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五代后晋时,刘晌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圣君。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时期
运河状态
唐朝的政治变动
唐初
大量物资由江淮运抵洛阳后,再走八百里陆路转运到长安。运费昂贵,交通不便。
唐高宗在位期间,七次行幸洛阳,有一半时间在洛阳处理政务。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后
宰相裴耀卿实行分段运输,江淮粮食运抵洛阳后,江南船返回,粮食储存在当地粮仓中,待时机成熟,用当地船西运。韦坚于渭水之南开凿漕渠,永丰仓和三门仓的粮食可直抵长安。
唐玄宗从此长期住在长安,不再东幸。唐朝国势昌隆。
安史之乱后
长期战乱导致运河淤塞废弃;运河周边绝少人烟,劳动力缺乏;盗贼和跋扈军人掠夺物资。
中央政府虚弱无力,粮价高涨,社会动荡。
唐代宗、德宗时期
中央与藩镇冲突不断,藩镇时常切断运河交通线。
中央政府财政艰难困窘,粮食恐慌。
唐德宗后
唐朝政府在运河枢纽徐州、汴州驻扎重兵,竭力控制运河交通线,委任重臣治理。运河运输时断时续。
唐朝统治得以延续。
——据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隋唐大运河对维系唐朝统治的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运河状态和唐朝的政治变动之间的关联性带给你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