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同步优化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 1. 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幸国学、观释奠,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博士陆德明随方立义,遍析其要。帝曰:“三人者诚辩矣,然德明一举则蔽。”这说明当时(   )
    A、统治阶层重视儒学发展 B、三教共存适应统治需要 C、佛道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儒学思辨推动三教合一
  • 2. 古代文学史上,诗歌创作在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盛唐时期的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时期“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唐末“诗风凝重浓郁,有时凄婉悲怆”。唐代诗歌风格的变化说明(   )
    A、诗歌真实还原了历史场景 B、诗歌受科举制度的影响 C、诗歌创作受社会变迁影响 D、唐诗类型众多风格各异
  • 3. 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
    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
  • 4. 隋唐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建筑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医药学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天文学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印刷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印制于隋朝。

    A、 B、 C、 D、
  • 5. 在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其形象塑造上没有变化多样的姿态,且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到了唐代,以骆驼为题材的陶塑剧增。胡人牵骆驼的搭配造型流行,驼载货物的品类也更多。它们或大步行走,或引颈长啸,渗透着对现实生活的歌颂和向往(下图)。骆驼形象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汉代灰陶骆驼

    (出土于西安南部沙坡汉墓)

    唐代彩绘骆驼

    (出土于西安某村庄将军墓)

    A、丝绸之路日益兴盛 B、制瓷技术领先世界 C、华夷观念逐渐消失 D、艺术作品气势恢宏
  • 6. 史学家严耕望关于唐诗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曾言:“近代研究唐史,以‘诗’‘史’互证,自推陈寅恪先生为最著。陈先生才思高敏,学养深厚,能就‘诗’‘史’曲折互证,成其新解;我之以‘诗’证‘史’,只是从浅显处着手,就‘诗’的表面意义加以运用,以显现史事之面目。因为注意面较广,可能较陈先生所获为犹多,但就学术境界言,自不如陈先生之深邃了!”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
    A、古体诗应用于历史研究多出在唐史研究领域 B、严耕望、陈寅恪皆认为唐诗是研究唐史最经典史料 C、严耕望认为用唐诗研究历史自己无法和陈寅恪相比 D、通过唐诗可以揭示历史史实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
  • 7. 日本学者川本芳昭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某时期:“这个时期孕育出了壮观的云岗、龙门佛教遗迹群,以及王羲之、陶渊明等文人和诗人。这是一个绝非“黑暗”可以概括的时代,而是一个风流竞逐、异彩纷呈的时代。”据此推测该时期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 8. 下表反映的是唐代文艺领域呈现的新现象。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   )

    现象一

    元(稹)白(居易)浅俗的诗歌风靡朝野内外

    现象二

    散文以散化骈,接近口语,易懂实用。

    现象三

    大量表现城市生活而迎合市民心理的传奇和词崛起。

    现象四

    骈文俗讲、绝句和词为伶伎、僧俗广泛演唱。

    A、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 B、佛教世俗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C、士人与平民文艺分野消失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文艺低俗
  • 9. 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法均已完备,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吴道子
  • 10. 佛教传入中国后,许多佛教徒在解释教义时说:戒杀为仁,戒盗为义,出家不是不问世俗之事,而是为了更好地“降魔”,为了芸芸众生。这说明(   )
    A、儒家思想内容日益丰富 B、外来佛教中国化色彩浓厚 C、佛儒教义基本实现融合 D、儒学面临佛教教义的冲击
  • 11.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皆精,世称“书圣”。下列图中属于王羲之作品的是(   )
    A、 B、 C、 D、
  • 12. 《文心雕龙·时序》中评价建安文学:“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该评价旨在说明,建安文学(   )
    A、在古代文学史中地位重要 B、与《诗经》时代风格相似 C、客观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 D、继承了汉赋的恢弘气度
  • 13. 《千金方》中记载的耆婆万病丸、阿伽陀圆等方剂,都来自印度。此外,应用外国药物的方剂有59个,其中应用丁香的方剂10个,应用槟榔的方剂3个,应用砂仁的方剂1个。这说明唐代(   )
    A、医药学水平领先世界 B、丝绸之路畅通繁荣 C、中华文化圈逐渐扩展 D、中外医药交流较多
  • 14. 魏晋时期的绘画,在画面造型及线条的处理上,往往追求一种空灵通透的境界,体现出一种超然物表的审美品格,流露出一种虚灵的风致和气韵。这表明当时(   )
    A、绘画创作呈现出繁荣局面 B、民族交融催生新绘画风格 C、时代思潮影响了艺术创作 D、审美变化推动了绘画发展
  • 15. 238年,日本使节曾至洛阳朝贡,获赠(赐)交龙锦、白绢等170余件。公元7世纪30年代起,日本开始持续且大规模地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并有计划地引进隋唐文化,这推动了大化改新的发生。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化(   )
    A、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B、对周边地区影响深刻 C、被日本政府全盘照搬 D、逐渐走向了封闭自保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

  • 16. 材料  赵孟頫,元代书画巨匠,为宋太祖赵匡胤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他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他摆脱了南宋画院形式主义的习气,在绘画上提出“不求形似”,提倡人物画要继承唐人技法,山水画要学五代人董源。他认为“书画本来同”,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他的书法用笔圆转流美,骨力秀劲,世称“赵体”。

    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在他二十岁左右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赵孟頫书画艺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画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
  • 17.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材料二: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代著名史家杜维运先生说:“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史学家根据史料撰写历史,其呈现出来的,不是历史叙事,就是历史解释。”

    材料一:“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的数量相当大,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天竺人。”

    ——美国学者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

    材料二:唐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中外、胡汉混合的文化,正是多种文化的交流会聚,才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

    ——张广达、王小甫《天涯若比邻》

    材料三:

    材料四: “化外人(外国人)于宽乡附贯安置……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唐律》

    问题:

    (1)、上述材料哪些是历史叙事?哪些是历史解释?哪些是历史证据?
    (2)、材料一、二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加以验证?
    (3)、运用史实说明“唐代文化是多种文化的交流会聚”。
  • 19. “日本史家眼中的中国历史”

    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气贺泽保规教授是著名的日本历史学家曾经任日本“唐史研究会”会长,他的这本隋唐史中有些看法颇为新颖。

    “为何隋唐王朝会具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呢?究其原因正是在于胡族与汉族的问题,即隋唐王朝乃是胡汉两族融合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不同的民族之间一旦结成了平等关系,就会焕发出无穷无尽的活力,国力就会增强,文化就会提高,进而才会影响至东亚诸国,正是由于隋唐的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隋唐建立起来的制度、佛教、儒学、文学等文化等各个方面广泛地传播到周边地区,(A)正是因为吸收了隋唐的先进文化,从成功地实现了当时的“现代化”,即建立起了古代的国家。”

    ——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问题:

    (1)、日本史学家认为隋唐影响力之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作者认为隋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请在材料中(A)中填入合适的国家名称并以相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羲之,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生性恬淡,性格耿直,朝廷公卿屡次召举他为官,他都辞谢。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的行书字帖《兰亭序》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摘编自蒲柳羽《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及影响》

    材料二: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楷书结构宽博而气势恢弘,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羲之在书法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指出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颜真卿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杰出贡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