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时创优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
1. 如图为辽宁朝阳唐墓中出土的一组唐代陶瓷乐舞俑,其中涉及古琴、琵琶、箜篌、笙、排箫等各民族乐器。这些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乐舞艺术服务于民众生产生活 B、器乐艺术进入到丰收期 C、社会生活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 D、鼓舞之乐艺术开始兴起2. 东晋画家的某幅绘画,仅用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故事的内容。这部作品最可能是( )A、阎立本的《步辇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3. 下图是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作为陈设供器,其形制美观,制作精巧,瓷身装饰着飞天、忍冬、莲花、菩提等佛教题材纹饰。这反映出( )A、南青北白的制瓷系统业已形成 B、南方的制瓷水平开始超过北方 C、佛教文化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D、政教合一成为南朝统治的基石4. 三国时期,“自然”一词和“道”“无”的涵义相同。经学家王弼提出“自然亲爱为孝”的观点,主张“孝”是一种自然而然、以亲为爱的感情,但他又坚持“亲爱”是有等差的“亲亲之爱”。这折射当时( )A、孝道观念回归理性 B、多元一体趋势增强 C、儒家思想顺时而变 D、封建经济持续衰退5. 唐朝时期,日本一共派出了13批“遣唐使”。阅读下表,据此可知当时( )
日本“遣唐使”部分批次表
皇帝
批次
年份
船数
人数
唐玄宗
第6次
717
4
557
第7次
733
4
594
第8次
752
4
500
唐肃宗
第9次
759
1
99
唐代宗
第10次
777
4
778
唐德宗
第11次
804
4
不明
A、中外文化交流形式多样 B、唐文化开放包容 C、政治局势影响中外交流 D、东亚文化圈形成6. 宋代书法家姜夔在遇到一些理论难点时常常“求之古人”;画家邓椿在其《画继》冲对前人不吝赞美,并以此作为对本朝画家的评价标准;音乐评论家张炎也从音谱的沿革上谈及对音谱的认识。这说明宋代( )A、审美标准发生根本变化 B、艺术领域存在复古之风 C、书画创作注重理论沿革 D、各种艺术互相借鉴吸收7. 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这主要反映了( )A、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现象 B、道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 C、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趋势 D、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8. 魏晋之际,社会上出现了玄学。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玄学的产生源于( )A、政治环境的变化 B、南方经济的发展 C、佛、道教的冲击 D、统治理念的转变9. 隋唐时期朝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教学,如隋朝在国子寺设书学博士以事书法教导;唐朝不仅在国子监设书学,而且在科举考试中以“身、言、书、判”四项标准衡量举人才干。这些做法( )A、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 B、推动了人才选拔改革 C、扩大了儒家思想影响 D、提高了官员行政能力10. 南北朝时期,弥勒形象与其他传人中土的诸佛、菩萨相差无几,光照寰宇、端庄肃穆;到了唐末五代,则变为身矮腹白、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这一转变主要反映当时( )A、佛教信仰的中国化 B、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C、政府力倡弥勒信仰 D、民众心理更趋乐观11. 下表为某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描述。该学者描述的“时期”( )这一时期篆书圆劲,阳冰策法为后世所循;草书飞动,”颠张狂素"将狂草发挥得淋漓尽致;行书纵逸,李邕、颜真卿的“麓山寺碑”“争座位帖"最为艺林所重。
A、汉字开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B、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 C、实用价值高的楷书步入盛世 D、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12. 下图是北魏前期至唐代龙门石窟的变迁。北魏前期,石窟佛像唇厚、鼻高、肩宽,有雄健的气概、着异域服饰,少数民族气息浓厚;而北魏后期及以后的佛像,体态修长,表情温和,服饰宽松肥大,充满汉文化色彩。这反映了( )A、石窟艺术的变化与道家思想兴衰相关 B、国家统一促进了儒、道、佛三教合一 C、北魏至隋唐时期佛教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且影响到了文化领域13. 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A、 B、 C、 D、1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甲骨文是象形文字,讲究得意忘形 B、《清明上河图》追求神韵意趣 C、王羲之的《兰亭序》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 D、京剧是明清流行的主要戏剧形式15. 景教是基督教教派之一。据文献记载,景教在唐初传入中国,一度兴盛于长安。下图所示为北京房山“十字寺”(景教教堂遗址)唐代石碑碑首图案的拓片,纹样相似的饰物在全国各地多有出土。由此可知,唐代( )A、政府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 B、外来宗教中国化速度加快 C、百姓对西方宗教颇为青睐 D、长安成为世界性交通枢纽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
-
16. 隋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时期。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1 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了中国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日本在7至8世纪仿照唐代风格建造的一些佛寺至今完好,还能使我们对当时讲求简洁、均衡的建筑风格多少有些认识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2 在整个第七、第八和第九世纪,中国是世界上最稳定、最文明的国家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当欧洲和中亚人口锐减,人们居住在简陋的小屋,有围墙的小城市或压抑的强盗堡垒里时,几百万中国人却过着秩序井然、优雅而惬意的生活。当西方人的精神被神学的黑暗蒙蔽时,中国人的精神却充满着开放、包容和探索的欲望。
——威尔斯《世界简史》
(1)、结合所学指出隋唐在政治制度和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依据材料1,概括唐朝对世界文明的影响。(2)、结合材料1~2及所学,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说明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稳定、最文明的国家”。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的文学,必溯源于诗经三百首……是有政府收集而流行在贵族社会的……魏晋南朝的诗人,多半出身于门第新贵族中……唐代诗人之多、诗学之盛,可以说超前绝后。全唐诗九百卷,凡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以平民的作家,而歌唱着平民生活下至种种情调与境界。
中国艺术中最独特的而最重要的,厥为“书法”……(南北朝)南方擅长“帖书”,大体以行草为主,用毛笔写在纸或绢上,更普通的是当时人往来的书信;北方则擅长“碑帖”,是把字刻在石头上的,是一种较老的传统……多用于名山胜地、佛道大寺,或名臣贵族死后的墓志铭所用。……一到唐代,南帖北碑渐渐合流,但南方的风格,到底占了优势。
秦汉时期的绘画大体还以壁画和刻石为主,应用在宫殿庙宇坟墓……一到唐代,仙、释、人物画逐渐转而为山水、花鸟,壁画和石刻渐转为纸幅尺素,在人们日常起居的堂屋与书房中悬挂起来。
——钱穆《中国古代文化史导论》
结合时代背景,归纳推动唐朝文学艺术走向繁荣的因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贾思勰曾任北魏青州高阳郡太守。因其生活的年代正值北魏由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走向经济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乱频仍。他深感恢复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生活对巩固政权实为必要。自高阳太守卸任后,贾思勰就开始致力于农学研究,足迹遍及今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后来,他写成《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从开荒到耕种;从生产前的准备到生产后的农产品加工、酿造与利用;从种植业、林业到畜禽饲养业、水产养殖业,论述全面,脉络清楚。元代《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代的《农政全书》,清代的《授时通考》四部大型农书均取法《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书中所载的种植、养殖技术原理原则,许多仍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摘编自《齐民要术》《贾思勰传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贾思勰创作《齐民要术》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贾思勰创作的《齐民要术》的社会历史价值。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永泰公主墓中的壁画《宫女图》一经亮相就引起了轰动,画面中的人物为九位宫女,体态丰腴,曲线柔美,尤其是皇家女性的生活优越安逸,身形富态肥胖,雍容华贵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她们手持烛台、如意、高脚杯(内装葡萄酒)、包袱等物,除两人穿男士袍衫外,其余皆为短襦长裙,构图韵雅和谐,描绘细致传神,展现出唐代画师卓越的空间构思才智和惊人的艺术造型功力。
图1《宫女图》
材料二 章怀太子墓在1971年被打开,墓内的壁画异彩纷呈,其中《打马球图)《客使图》就是代表作。马球发源于波斯,画面上有20匹各色骏马,骑士均穿白色或褐色窄袖袍,脚蹬黑靴。《客使图》描绘的是鸿胪寺官员接待使臣的场景。
图2《打马球图》图3《客使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唐盛世有何史料价值。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很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