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    )
    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 C、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 D、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
  • 2. 《汉书》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所反映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3.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

    A、废除宗法制 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 D、实行三公九卿制
  • 4. 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据记载,高祖时期分封了147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75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178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侯25人,王子侯201人。这反映了(    )
    A、君主权力遭到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军事战争基本结束 D、分封制度得到加强
  • 5.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 6. 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朝实行中外朝(   )
    A、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 B、旨在终结丞相制度 C、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 D、加速了西汉的灭亡
  • 7. 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 B、管理地方行政 C、征收地方赋税 D、掌管地方军事
  • 8. 桑弘羊等曾向汉武帝提出一个计划,这个计训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业之事均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 (二)“原(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人其器物”。据此可知,这一计划的执行(   )
    A、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B、反映了汉代国力衰退 C、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 D、说明政府对商业禁止
  • 9. 汉武帝是实行盐铁官营后,“多地出现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质量差),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这说明盐铁官营( )
    A、导致了手工业技术的落后 B、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 C、破坏了商品经济竞争机制 D、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政策
  • 10. 东汉光武帝时期,尚书台由少府属官变为国家中枢权力机构,朝廷与地方的事务须经尚书台办理,“三公”实际上成为名义职位,史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由此可知,尚书台地位的改变是为了(   )
    A、加强皇权 B、协调政务          C、废除丞相 D、整顿吏治
  • 11. 汉代田庄不断扩大,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豪强地主政治经济实力强盛 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 12. 近年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址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 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西汉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源远流长 D、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 13. 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 14. 东汉后期,皇权逐渐失去了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礼乐制度破坏 B、外戚宦官相互勾结 C、以“柔道”治天下 D、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 15. 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17586次

    46.53%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12.30%

    财富观念

    利、财、富

    4765次

    12.61%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1.71%

    道观念

    6367次

    16.85%

    A、主流价值儒学化  B、法家大行其道   C、重利轻义观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
  • 16. 汉初,在统治思想竞争中,儒家思想不敌黄老思想。导致这一结果的关键因素是(   )
    A、“汉承秦制”的安排 B、“布衣将相”的格局 C、“百废待兴”的现状 D、“郡国并行”的体制
  • 17. 据《昌言》等载,东汉的豪强地主庄园“膏(肥沃)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嬴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这类庄园(   )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以经营林牧业为主 C、面向市场进行生产 D、是潜在的割据势力
  • 18. 汉代政论家仲长统在《理乱篇》中写道:“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在此,仲长统讲述的是东汉(   )
    A、豪强地主势力的迅猛发展 B、商品经济的昌盛繁荣 C、国力强盛和社会财富充裕 D、社会贫富差别的巨大

二、非选择题

  • 19. 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材料二  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策略,并阐述这些方式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积极影响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汉代,当张骞与班超进入西域时,西域也有居国与行国两种政治组织。两汉开辟西域,也正是借绿洲城市国家之助,始得以断匈奴的右臂。这些绿洲城市,形成交通线上的固定据点,遂能一站一站传递,形成历史上著名的丝道,联系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文明大国。

    ——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由于经受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较长时期的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治边思想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了隋唐两朝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的出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尽管唐王朝也采取过诸如武力征伐的政策,但其治边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怀柔、羁縻为主。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分别是什么?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出唐王朝“治边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以怀柔、羁縻为主”的三个具体事例?西域地区的羁縻府州分别隶属于哪两个都护府的管辖?用一句话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