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 上册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综合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先锋是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对象勇立时代潮头、_______________,奋力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标志特征,使用“改革先锋”名称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关于“中国改革友谊奖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及相关政策法规规定,目前国家对外籍人士表彰的名称有“友谊勋章”“中国政府友谊奖”等,形成了功勋荣誉表彰体系的“友谊系列”。为体现外籍人士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友好态度、合作意识和所做贡献,( )。
在奖章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改革先锋奖章以“春华秋实”为设计主题。累累硕果象征改革开放40年的丰硕成果,迎风飘扬的旗帜诠释获奖者砥砺奋进、__________、阔步前行的先锋精神,丰碑象征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编织的中国结寓意全国人民携手并肩,___________,共同编织“中国梦”。中国改革友谊奖章以“友谊之春”为设计主题。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以绽放于春天的牡丹花寓意国际友人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编织纹和蓝色丝带象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融与合作。指针和橄榄枝意指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继续走和平开放的发展道路,诚邀国际友人参与中国改革开放新征程。
改革先锋们为推动改革开放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每名人选背后,都有一段中国____________的历史进程,彰显了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敢为人先 披荆斩棘 众志成城 波澜壮阔 B、身先士卒 筚路蓝缕 集腋成裘 波澜壮阔 C、敢为人先 披荆斩棘 集腋成裘 气势磅礴 D、身先士卒 筚路蓝缕 众志成城 气势磅礴(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友谊”字样使表彰名称的意义更鲜明 B、把“友谊”字样鲜明地刻在表彰名称上 C、含有“友谊”字样的名称会被优先授予 D、表彰名称中含有“友谊”字样更为鲜明(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以绽放于春天的牡丹花寓意国际友人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B、牡丹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以绽放于春天的牡丹花寓意国际友人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C、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以绽放于春天的牡丹花寓意国际友人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D、牡丹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以绽放于春天的牡丹花寓意国际友人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 在下面文段中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青年人富有理想和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青年人的特点,① 是优点。②须懂得,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③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④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⑤脱离时代,脱离人民,必将一事无成。
3. 请依次概括《参考消息》的四个主要特点。不得出现数字,每个特点10字以内。《参考消息》是由参考消息报社编辑出版的一份报纸。其主办单位新华通讯社是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是中文(汉语)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等发稿,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它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设有分社,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支社。新华社直属事业单位有暸望周刊社、经济参考报社、新华每日电讯社、半月谈杂志社和参考消息报社等10多个。《参考消息》是四开日报,周一至周五为16个版,周六至周日为8个版。它及时选载世界各地报刊及因特网等媒体上的最新信息和评论精华,全面报道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体育、文化及对华反应等方面的最新消息,日均发行量400万份以上。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冯兰瑞:一生心系祖国的女经济学家
沈黎明
冯兰瑞1920年9月出生在贵阳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天资聪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36年夏,冯兰瑞随家人来到重庆,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她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毅然选择了跟随共产党干革命的人生道路。
1940年,冯兰瑞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延安。由于年轻、政治面貌是党员,又有较高文化,冯兰瑞被分配到“青年工作委员会”,参与中国青年运动史的编写。一年多后,她不仅圆满完成了青运史十年对峙部分的编撰,还经过亲自采访,写出了《徐特立传》一书。
1945年,组织鉴于冯兰瑞不俗的写作能力,将其调到张家口的晋察冀日报社工作。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冯兰瑞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1953年,冯兰瑞担任《哈尔滨日报》总编。当时中国刚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百废待兴,正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冯兰瑞敏锐地感到,要把中国建设好,必须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懂经济的人才,便萌生了从事经济学教学的念头。她毅然向哈尔滨市委提出申请,放弃总编职务,去当一名教员。
1954年,冯兰瑞正式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并重入校园深造。34岁的她将年幼的女儿托付给母亲照顾,将全部心思都用到了学习上。每天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成了她生活的常态,深夜挑灯夜读更是家常便饭。
1956年,冯兰瑞以科科满分的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回到哈工大开始了教书育人生涯。为了将干巴巴的经济学理论讲好,她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深入大兴安岭的深山茂林和三江平原的生产一线搞调查研究,搜集与经济理论紧密相关的事例,将其运用到讲课中。正因为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冯兰瑞讲起课来总能把深奥的理论知识寓于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既生动又易懂,非常受学生欢迎。
“文革”结束后,在河南干校劳动的冯兰瑞恢复了工作,来到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她结合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成为国内经济学分配理论专家。
当时年近花甲的冯兰瑞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子女们见她没日没夜伏案疾书,担心她吃不消,纷纷劝她工作悠着点,做事慢慢来。冯兰瑞说:“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时不我待,我必须努力工作啊!”
在国内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时,冯兰瑞总是走在前面,从理论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冯兰瑞离休前本有机会凭资历和贡献再上一个台阶,但她主动退居二线,将岗位让给了年轻人。冯兰瑞离休后也不闲着。1993年,她73岁时,发现社会保障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有可能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之后,又向这一新领域进军。
80岁时,冯兰瑞曾作诗:“八十沧桑百战身,习文习武未穷经。转求致用孜孜学,但问耕耘日日新。幸喜老来仍锐气,岂忧夕照叹黄昏。”这些诗句可以说是对她几十年奋斗生涯的生动概括。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入党后,冯兰瑞总能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结果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面临被抓捕的危险,地下党组织得到情报后,迅速安排她撤离重庆奔赴延安。
②冯兰瑞的研究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她勇于打破理论成规,对一些经济理论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冯兰瑞在学术上的成就引起国外的重视,她被国外媒体称为“成功的中国女士”。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冯兰瑞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在民族危亡之时她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她的这种认识与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B、冯兰瑞到重庆参加革命工作后,表现出出色的工作能力,因此深受国民党痛恨,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于是她在组织安排下转移到了延安。 C、冯兰瑞认为年轻人更需要一定的岗位锻炼,所以离休前她放弃凭借资历和贡献再上一个台阶的机会,主动退居二线,将岗位让给年轻人。 D、冯兰瑞80岁时写的一首诗是对她几十年奋斗生涯的生动概括,文末引用她的诗句,不仅可以有韵味地收束全文,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的冯兰瑞经历就很丰富,她先是在重庆做革命工作,后经过长途跋涉到延安参与了青运史的编写工作,再后来又到报社工作等。 B、冯兰瑞因优秀的写作能力被调入报社工作,后来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她放弃《哈尔滨日报》总编职务,进入哈工大任教,并在这个学校进行深造。 C、经济学理论本身是枯燥和深奥的,但冯兰瑞在哈工大教书时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用鲜活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到生动易懂。 D、冯兰瑞是一位蜚声中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她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曾经被国外媒体称为“成功的中国女士”。(3)、作为我国著名的女经济学家,冯兰瑞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