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3:逻辑推断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2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下面的推论?( )
有人说看电视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可是对一所学校的调查发现,该校看电视时间较长的学生比看电视时间较短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由此看来,看电视不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
A、该被调查学校的代表性不强。 B、看电视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有助于学习。 C、该学校小学生的父母经常让孩子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 D、该学校小学生的父母只有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才允许他们看电视。2. 尽管家长、老师都大力宣扬体育运动能有效改善孩子的健康情况,但是他们还是会把运动和学业对立起来,认为孩子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业上,以提高学习成绩。而有专家表示,活动时间越多的孩子,学习成绩越好,建议家长、老师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运动。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专家的推论?( )
A、体育运动能让孩子在上课时精神更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B、家长、老师倾向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 C、体育锻炼能促进脑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联结,从而提高思维反应速度。 D、身体健康的孩子比不健康的孩子更能获得老师的关心。3. 下列各句中,内部逻辑关系成立的一句是( )A、因为经常跑北京、上海等城市,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总比别人高明。 B、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最有骨气的,然而能说汪精卫有骨气吗? C、会议都开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是路上又堵车了。 D、别看咱们的老王又黑又矮,但思考问题却比谁都周密。4. 下列选项推理的过程与文段中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 )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律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
A、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是选手,所以他会进入赛场。 B、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没有进入赛场,所以他不是选手。 C、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没有缺席,所以他没生病。 D、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缺席了,所以他生病了。5. 根据下面的材料,可以推出的一项是(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科学家和环保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A、只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 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必定是因为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 C、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阻止气候变暖。 D、如果人类想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6. 台风是大自然最具破坏性的灾害之一。有研究表明,通过向空中喷洒海水水滴,增加台风形成区域上空云层对日光的反射,那么台风将不能聚集足够的能量,这一做法将有效阻止台风的前进,从而避免更大程度的破坏。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一项作为前提( )A、喷洒到空中的水滴能够在云层之上重新聚集 B、人工制造的云层将会对邻近区域的降雨产生影响 C、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等强对流天气 D、台风前进的动力来源于海水表面日光照射所产生的热量二、填空题
-
7. 判断下列论说文段的推理方法,属于演绎、归纳、类比中的哪一种。
①孟子的话揭示了中庸的真正含义——不偏激却要变通。墨子的做法是偏激的体现,或许他的主张都符合自己的立场利益,但如此偏激的做法在孟子眼中都或多或少有损“大道”。在他眼中,对待事情,“中庸”是最好的办法,又进一步提出“执中无权,犹执一边。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他认为,“中庸”虽好,但若一味坚持中庸而缺乏变通,其实也是一种偏激,同样是有损大道的行为。就像郑人信码买履、楚人刻舟求剑,他们的本意只是想做成事,却因死守教条、遇事刻板、不懂变通而闹出各种笑话。我们立身处世,既要坚持该坚持的,也要遇事变通,通权达变,这样才能真正践行“中庸之道”。
②他人的帮助能让生命开出更灿烂的花。管仲因鲍叔牙的帮助成为春秋名相,刘邦因张良的帮助开创汉家基业,刘备因诸葛亮的帮助得以蜀中建国。由是观之,在漫漫人生路上,仅有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他人的帮助。因为他人的帮助,我们获得了事业发展的机会和策略。他人的帮助使我们的梦想之花获得了雨露。
③“武汉加油”真的很“土鳖”吗?其实不是。“武汉加油”是口语,或者说叫俗语;“风月同天”相反,是雅言,或者说雅语。它们两个,地位是平等的。我们今天的社会,人生而平等,语言也生而平等。雅言和俗语,两个都是工具,都是武器。就好像一把是紫薇软剑,一把是丈八蛇矛,都是兵器。用剑的一定比用蛇矛的厉害吗?反正罗贯中肯定认为不是。又好像花衣服和素衣服,不能说有高下之分。今天该穿什么?看习惯,看场合。
8. 三段论推理是以一个一般性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仿照下面的示例,完成题目。示例: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大前提)
张三是公民。(小前提)
所以,张三要遵守法律。(结论)
现在假定:①所有的因纽特人都是穿黑衣服的。②所有的沙巴州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③绝对没有既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④H是穿白衣服的一个人。
请根据以上假定,判定以下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并写出正确结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
①H是沙巴州土著人。 ②H不是因纽特人。
正确结论:
大前提:
小前提:
三、语言表达
-
9. 反证法亦称“逆证”,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真实性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人物评论的示例,从两组关键词中任选一组,写出对应的另一关键词,并另写一段话。要求:符合反证法,句式可以适当调整,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关键词:袁隆平水稻
袁隆平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就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走在田间地头;他如果仅仅是为了钱而活着,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学技术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他如果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也不能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第一组:大卫·科波菲尔 第二组:刘和珍
(1)、另一关键词:(2)、写一段话:10. 下面的文字存在五处逻辑错误,涉及过于绝对、强加因果、推断错误等,请指出逻辑错误并做修改。①著名中共党史研究专家金冲及先生的《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由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很有特色,它把人物与思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代有机结合起来,很好读也很耐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一本书。②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都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③在当今这个信息井喷和工作压力巨大的时代,能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④只有一口气读完它,才能从中得到智慧启迪和思想滋养。⑤只要你读完了它,你就能变成一个有智慧的人。
11. 某报刊载一则小品文,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小伙子:“你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请分析姑娘违反的逻辑错误。12. 下面文段有三处表述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消费领域从来都没有小事。一方面,消费直接关系到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可现实中老百姓却难以感受到交易公平,也难以感知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经济利益的事情处理不好,必然会演变为对周遭环境的不满。另一方面,消费也是宏大经济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了公平公正,就无法拉动内需。
①老百姓却难以感受到交易公平说得过于绝对化。
②。
③。
13. 有人说:“他那么熟悉法律条文,一定是个律师。”请分析这种说法的正误。14. 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种什么庄稼好。甲一会儿说应该种小麦,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小麦。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试分析甲、乙两人分别犯了什么逻辑错误。15. 下面文段中有三处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个人心中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在小人横行、阿谀奉承之风盛行的北宋官场里,周敦颐坚守良知,洁身自好,最终流芳百世。当然,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比如,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
①“做人的底线”不能等同于规则。前者是可以主观选择的,后者是强制遵守的。
②。
③。
16. 顺水推舟是辩论中常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表面上认同对方的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的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的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这样的辩论方式。请用顺水推舟法在横线上补写句子反驳对方。要求:立场鲜明,语言连贯、得体,不超过70个字。
有网友求助:邻居经常在门口随意堆放垃圾,气味刺鼻,忍还是不忍?
一位网友回复:忍了吧,忍一时风平浪静,长期相处,毕竟邻里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另一位网友反驳道:
17. 下面是辩论会的一个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反方二辩:以红花为目标还是当红花?什么是当红花?
正方一辩:以红花为目标。
反方二辩:我们问的是应做红花还是想做红花?
正方二辩:人类总是有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我们应该以红花为目标,做绿叶的人也想做红花,做绿叶的只是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而已。
反方二辩:对方误解了红花才能令社会进步,其实绿叶的团结精神亦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并不是所有人都做红花,中国那么多人里有多少能做红花呢?不是只有红花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绿叶也起作用。请解释。
正方三辩: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
反方二辩:正方二辩犯了严重的错误,要以红花为目标,就并不代表去做红花。对方也默认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
正方四辩:绿叶是团队合作,绿叶在合作中,也想突出自己成为红花。
①双方的辩题是:人应该做红花还是绿叶。
②反方所持立场是:
③反方认为正方二辩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18.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这种推论方法在写作中经常用到,请运用归谬法,完成下面的练习。(1)、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例句:如果说,不上大学就没有出息,就成不了才,那么瓦特、高尔基、爱迪生等就都是没出息的人了!因为他们都没有上过大学。
(2)、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两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例句: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
19. 驳论是通过驳斥敌方的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式。请使用驳论,完成下面的练习。(1)、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恰当的反驳。示例:问题语段:老张跟别人吵架了,想不到老张是这么一个讨人嫌弃的人,他人缘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反驳:老张跟别人吵架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因为老张跟别人吵架,就认定老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你和朋友吵架了,就能说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吗?
问题语段:这所大学的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可以肯定:这所大学一定是一所一流大学。
反驳:
(2)、下面的文字在逻辑方面存在问题,请用简明的语言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要求能抓住对方的漏洞,言之有理。不超过100个字。古往今来,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大多数都经历过苦难。苦难磨砺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可以说,苦难使人变得伟大。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美国芝加哥一家百货商店被人盗走了一批财物。事发后,芝加哥警方经过侦察拘捕了三名犯罪嫌疑人。他们是:山姆、汤姆与吉宁士。后来,经过调查和审问,查明了以下事实:①罪犯是开车逃走的;②不伙同山姆,吉宁士绝不会作案;③汤姆不会开汽车;④罪犯就是这三个人中的一个或一伙。
请问:在这个案子里,山姆有罪吗?并说明理由。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22. 归纳法是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方法。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两句话。要求:符合归纳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例句:知识是羽翼,知识是翅膀,原来知识就是我们翱翔天空的工具。
23.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丧”是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特有的表达方式,人们在网上把自己的姿态摆得非常低,卑微到自贬的地步。“丧”是网络社交活跃度的一种表现,越多地使用社交媒介,网上活跃度越高,也就会越多地使用这种自黑、自贬的方式。互联网带着天然的反抗性,互联网语境生产的必然是这种去中心化、带着消解意味的语言。由于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所以越是发达的大城市,网民越“丧”。
①不是网上活跃度越高就会越多地使用这种自黑、自贬的方式。
②。
③。
24. 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示例:
问题语段:老张跟别人吵架了,想不到老张是这么一个讨人嫌弃的人,他人缘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反驳:①老张跟别人吵架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因此就说明老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
②你和朋友吵架了,就能说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吗?
问题语段:这所大学的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可以肯定,这所大学一定是一所一流大学。
反驳:①
②
25. 老约翰过去是个商人,但后来破产了,他孤身一人搬到约克镇的乡下,过着冷清的生活。一天晚上他在卧室中生了一个炭炉,接着便睡觉了,他做了一个恶梦,梦见一个原来的仇家趁他不备,用绳子勒死了他。第二天早晨邮递员进一封电报,却发现老约翰家门窗紧闭,敲门里面没人应。从卧室的窗户看到老约翰已经倒在床下死了。警方没有找出任何他杀的痕迹,便断定老约翰是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上面叙述的老约翰临死前和死时的情况,都是约克镇的乡民们讲述的。细心的读者,你发现其中的谬误吗?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儿童、老年人、孕产妇多为流感发病人群。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接触传播,还更因为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每年的冬春季是 , 而造成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相比之下,普通感冒 , 病原体主要为普通冠状病毒等。
在症状表现方面,普通感冒往往表现为局部症状,治疗时一般需要对症处理。而流感则表现为全身性的症状,即高热、头疼、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有少部分流感患者因此会罹患流感肺炎,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此外由于流感病毒 , 因此患者应注意自我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6 个字。(2)、文中有两处逻辑问题,请分别加以说明。27.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清华大学回复某位高考考生的“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成为流行语,这话打动人,是因为它诠释了一个道理——只要能够吃苦,你就能够在阶层流动中重构自己的坐标,因此我们要学会吃苦,只要敢于吃苦,就能够在社会分化中得到命运的回报,只要在社会中得到命运的回报,我们就一定能够考上清华大学。
①能够吃苦未必就能够在阶层流动中重构自己的坐标。
②
③
28. 请依据归谬法的推理逻辑,仿照例句在情境中补写恰当的句子。例:唐代诗人李贺因避父亲名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对此韩愈批驳道:“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①1945年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人物杂志》的田海燕请郭沫若等人吃饭。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代为解释说:“她妹名冰,故用此名。”郭老听后笑着说:“啊,我明白了,那么一定名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郭老此话一出,众人大笑。郭老在这里巧妙运用归谬法,指出了王琦的错误。
②辩论中运用归谬法,能让攻辩语言顿时刀剑生辉,使对方不攻自破。在关于“钱是否是万恶之源”的辩论中,正方辩手说道:“‘贪’字下面有个‘贝’字,不就是表示对钱的贪欲吗?”反方辩手马上反驳道:“如果有一个‘贝’字,就是为了钱,那么, , ?”
29.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相对简单的推理形式,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请仿照下面示例,完善材料的推理内容。示例: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大前提: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进。
小前提:我出使的不是狗国。
结论:我不从这个狗门进。
材料: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30.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新课标于 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这一消息引起了某班学生的热烈讨论。甲同学说:“学生进校园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不是为了学习炒菜、做饭!而且未来有很多劳动将会被高科技所取代,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学习那么多所谓的劳动技能。另外,既然是日常生活劳动技能,那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学会,不需要以课程的形式来强制要求。”请你对甲同学的言论进行反驳。要求反驳理由充分,有理有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市面上,有太多的励志故事试图揭示这样一个命题: ____。不信你看,音乐传奇贝多芬是孤独的,被评为“最伟大的英国人”的丘吉尔是孤独的,“苹果”天才乔布斯是孤独的……仓促中,有人得出结论——凡人离非凡就差了一个“孤独”。
于是,有些人开始向往孤独。而实则那些非凡之人的“孤独”,可能来自于“走在前面”而不被认可,思考深邃而不被理解,背负沉重而不被接受。孤独,____ ,不如说是结果。因此,为了成为非凡者而踏上孤独的道路,也许只是徒劳。
肤浅地追求孤独,并不能在本质上改变什么。不被理解的梦想,可能会成为起点;但让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实现梦想的,____ ,而是内心的渴望与不竭的奋斗。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文中包含人们对“非凡者”存在的两个错误认知,请找出并指明其逻辑错误。四、问答题
-
32. 排中律,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至多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子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 银盒子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里”,铅盒子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子里”。
经过逻辑推断,你认为肖像应该在哪个盒子里?
五、综合题
-
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了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惠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经典诗文常读常新,常读常深。
(1)、文中有一处逻辑错误,应将“不在于……而是”改为“……”。(2)、这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最终结论是(不超过20个字)。作者是通过推出这个结论的(不超过10个字)。34. 语言文字运用Ⅱ有人评论达尔文“是一个优秀的观察者,但缺乏推理能力”,其实《物种起源》中有很多具体的语段,都在作推理论证。比如:
“如果物种只是特征明显而稳定的变种,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其杂交的后代,在某些性质和程度上,如在连续杂交之后,彼此可以融合等方面,酷似其父母,并且都如公认的变种的杂交后代一样,遵循着同样复杂的法则。如果物种是独立创造的,而变种是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上述相似性就变得颇为离奇了。”
这里有两处推理。第一句,由前提( ),推出( );第二句,由前提“物种是独立创造的,而变种是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推出“杂交的后代无法遗传父母特性,不具有相似性”,而事实却是具有相似性,以此反过来证明独创论的荒谬。再如最后一段运用连续演绎推理,从遗传变异的一般原理逻辑推理,提出生物地理分布上的一些推论,而自然界的事实证实了这些推论的正确性。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再如最后一段运用连续演绎推理,从遗传变异的一般原理进行逻辑推理,提出生物地理分布上的一些推论,而自然界的事实证实了这些推论的正确性。 B、再如最后一段连续运用演绎推理,从遗传变异的一般原理进行逻辑推理,提出生物地理分布上的一些推论,而自然界的事实证明了这些推论的正确性。 C、再如最后一段运用连续演绎推理,从遗传变异的一般原理逻辑推理,提出生物地理分布上的一些推论,而自然界的事实证明了这些推论的正确性。 D、再如最后一段连续运用演绎推理,从遗传变异的一般原理逻辑推理,提出生物地理分布上的一些推论,而自然界的事实证实了这些推论的正确性。(2)、原文有两处推理,请模仿第二句,在括号内填写有关内容,把第一句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35. 语言文字运用Ⅱ拔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体育活动,起源于“牵钩之戏”,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对拉一根篾缆以比试力量和拔河技巧二“牵钩之戏”是以缏作篾缆,坚硬粗糙,两队较量时,手掌极易磨伤,不利于 。到了唐代,更名为“拔河”,其使用的器材也得到了改变,用较柔软的麻绳替代了篾缆, 。此外,在麻绳的两端,又联结出一根小绳索,供选手套在胸腋间,更有助于力量和技术的发挥。同时,进一步 , 明确了决胜线标志——河界,制定了裁判人员的职责。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人的力气大啊!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队拔河比赛胜了,意味着甲队向后退了。从受力分析看,甲队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地面对甲队的摩擦力共四个力的作用。其中,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_·对平衡力。所以,甲队之所以后退,说明地面对甲队向后的摩擦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由此可见,要想赢得拔河比赛,关键是增大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根据第二段内容,写出拔河比赛不是比哪一队力气(拉力)大的逻辑推断过程。要求:从参与拔河的“本队”角度组织语言,不超过100个字。3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第。
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是指中国固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期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中叶的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论,其中的“中学”,就是以孔门之学为主的中华固有的学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章太炎指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相对于“中学”,此时的国学已无“以孔门之学为主”的强调。
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传统派”在国学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目的上出现了分歧。反传统派的国学内容,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传统派则主要指影响中国人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儒家经典。就学习国学之目的,“反传统派”是要通过清理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来寻找几点与西方现代学术相契合的“真价值”,以便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相反,“传统派”研究国学之目的则很明确,他们相信中国固有学术的道德和精神价值,希望人们熟读儒家经典,体验其中的“活灵魂”,并以之修身践履。
由上可知,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不是静态的、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然而,除“反传统派”外,人们对国学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中有一不变的红线:不论是周代的官学,还是近代的“传统派”,人们把国学当作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载体,它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这就是国学的内核所在。
(1)、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以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为核心。 B、章太炎的国学观对儒学传统是反对的,不认同儒学传统是国学的内核,故而不以孔门学说为主。 C、以胡适为代表的“反传统派”批判传统儒学的弊病是为了寻找与西方现代学术的契合点,来接引西方的知识,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 D、尽管名称从“中学”改变为“国学”,但是它们都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史学考据文献及诸子作品。(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派”研究国学之目的说明他们赞同儒学对民族独特生活方式和基本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B、“反传统派”想通过对西方知识的接引在中国再造“现代文明”,说明他们对于中国古代文明失去了信心,对传统文化持怀疑态度。 C、“国学”的概念及其内容是动态的、变化的,但人们大都认为其内核仍是儒学传统。. D、章太炎提出的“国学”是涵盖“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在内的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的总称。3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拔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体育活动,起源于“牵钩之戏”,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对拉一根篾缆以比试力量和拔河技巧二“牵钩之戏”是以缏作篾缆,坚硬粗糙,两队较量时,手掌极易磨伤,不利于 。到了唐代,更名为“拔河”,其使用的器材也得到了改变,用较柔软的麻绳替代了篾缆, 。此外,在麻绳的两端,又联结出一根小绳索,供选手套在胸腋间,更有助于力量和技术的发挥。同时,进一步 , 明确了决胜线标志——河界,制定了裁判人员的职责。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人的力气大啊!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队拔河比赛胜了,意味着甲队向后退了。从受力分析看,甲队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地面对甲队的摩擦力共四个力的作用。其中,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_·对平衡力。所以,甲队之所以后退,说明地面对甲队向后的摩擦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由此可见,要想赢得拔河比赛,关键是增大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根据第二段内容,写出拔河比赛不是比哪一队力气(拉力)大的逻辑推断过程。要求:从参与拔河的“本队”角度组织语言,不超过100个字。38. 按要求选择。(1)、小杰要为上海新修的一座红色革命纪念馆撰写楹联,以下合适的一项是( )。A、仰高山牢记使命,行景行不忘初心。 B、日暮烟霞尤绚烂,岁晚橙桔更芳馨。 C、清襟吞吐卷大海,妙笔纵横挽昆仑。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下列表达和推理无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A、历尽劫波后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B、我们科技公司竟缺乏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C、老师既表扬了我的优点又批评了我的毛病。 D、若不学好语文,就不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3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汉代铜镜的背面,不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形象,有的还篆刻有铭文:“尚方作竟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里面所描绘的“仙人”就是汉赋中的神仙形象。浙江上虞出土了一面东汉龙虎镜,铭文中也提到了仙人王子乔。
与前代相比,唐朝是一个诗意盎然的时代,所有事物都可以作为创作题材。唐朝铜镜的背面,刻的是“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这样充满诗意的句子,精心雕刻的图案也是以饮酒、弹琴等为主题的,有朋友,有音乐,有美景,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到了宋代,手工业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宋镜不像唐镜,刻那么多雅致的诗。普通百姓家用的镜子,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市井气息,宋朝铜镜上的铭文大多像是打出的各类小广告,通过宣传,扩大铸镜作坊的知名度,好让镜子的销量更好一点。
今天,我们现在再看汉朝、唐朝和宋朝的镜子,确实能从中感受到时间和文学形式的流逝。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请分别概括汉、唐、宋三朝铜镜铭文内容上的特点,每条不超过8个字。(3)、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示例:问题语段:这支球队的每一名球员都非常优秀,可以肯定,这支球队也一定是一支非常优秀的球队。
反驳:①一支球队能成为优秀球队有多重因素,每一名球员都优秀并不等于整支球队就一定优秀。
②那里摆放着一堆上等的砖,你能说它们一定能盖出一座好房子吗?
问题语段:小强今天没来上班,想不到他这么自暴自弃,看来他该去看心理医生了。
反驳:
六、现代文阅读
-
40.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关于《阿Q正传》的创作动因,鲁迅自己曾有过明确的解释:“《阿Q正传》,大约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的”,“文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我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的阅读经验又使我们对此并不以为满足,我们的直觉和情感思维似乎总被小说“怎么写”牵挂着,文本特有的叙事方式以及所叙述的荒谬的事理逻辑和由这些荒谬逻辑所构成的非常的悲剧氛围在撕扯和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难以平息。我们发现作者说他在“写什么”,被他的“怎么写”搅碎了,掺和进了许多东西。最突出的就是那些荒谬逻辑及由此筑构的沉重和深刻。这样,我们似乎可以说:只有“怎么写”与“写什么”浑然一体时,我们对于整部小说的解读才算完整。
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都要求真实地、形象地反映社会,描写生活中本来就有的东西。即使是童话也要求符合生活中的事理逻辑,比如不能让狗特爱吃鱼、猫爱吃虫子。只有寓言里,为了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才允许违背事理逻辑,让乌龟和兔子一起住在山上进行赛跑比赛,让狐狸喜爱吃葡萄等等。历来对《阿Q正传》的评论都将其视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然而作品所展示的人文背景却是典型的寓言式的荒诞不经,这一寓言式的背景的主体是由许许多多的荒谬逻辑构筑的。
先看看未庄。在未庄所有的东西都是颠倒的、无序的。还是信手拈来几段作一番考究吧。
未庄通例:倘如阿七打阿八,或者李四打张三,向来本不算一件事,必须与一位名人如赵太爷相关,这才载上他们的口碑,一上口碑,则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至于错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说。所以者何?就因为赵太爷是不会错的。
这里面包含有两个三段论:
其一,大前提:凡被名人打过的就是名人,就能上口碑。
小前提:阿Q是被名人打过的。
结论:所以,阿Q就是名人,就能上口碑。
其二,大前提;赵太爷是不会错的。
小前提:阿Q不是赵太爷。
结论:所以,错在阿Q。
第一个三段论中,虽然推理的形式正确,但大前提虚假,违反了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因而结论是错误的。但这个虚假的大前提,为何又被未庄的人们都认同了呢?在中国历史中存在有多少形成这一前提的基因呢?我们对这一前提的通行该负多少责任呢?我们有没有在使用这一逻辑时感觉到它的荒唐可笑呢?第二个三段论中,两个前提均为否定,那么,大项与小项之间的关系并不能依据它们与中项的否定关系来确定,关系既不能确定,所以得不出确定结论。然而这一逻辑错误,我们可能都曾犯过。因为,我们民族的盲目崇拜历来就很厉害。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就是很好的明证。
由此可见,在未庄所通行的逻辑,也是通行在全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作者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对中国历史的弊病作了精练的概括和深刻的剖析,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的,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这里所用的是个循环推理,凡是被枪毙的都是坏的(大前提),阿Q是被枪毙的(小前提),所以,阿Q是坏的(结论)。然后又由结论推导出前提。且不说这一推理本身就是一种强盗逻辑,其大前提在当时社会无疑也是虚假的。这一前提的存在和通行本身就说明了旧中国国民的保守和愚昧。
(摘编自刘辉《〈阿Q正传〉中荒谬逻辑的解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自己曾明确解释《阿Q正传》的创作动因是为了暴露国民的弱点,展现其滑稽,真正写出了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 B、我们的阅读经验使我们对仅了解《阿Q正传》“写什么”并不以为满足,我们的直觉和情感思维似乎总被小说“怎么写”牵挂着。 C、因为《阿Q正传》所展示的人文背景是典型的寓言式的荒诞不经,所以历来对它的评论都将其视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D、在未庄所通行的逻辑,也通行在全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鲁迅对中国历史的弊病作了精练的概括和深刻的剖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似乎总被小说‘怎么写’牵挂着”……几个“似乎”体现了作者论述语言的严谨。 B、文章第一段引述了鲁迅先生写作《阿Q正传》的创作动机,继而引出了“怎么写”的话题。 C、文章在讨论《阿Q正传》“写什么”时运用了例证法,讨论《阿Q正传》“怎么写”时运用了引证法。 D、文章里几个三段论中看似荒诞的大前提的存在和通行,有力地证明了旧中国国民的保守和愚昧。(3)、下列与原文中第一个三段论有着相同逻辑谬误的一项是( )A、阿Q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后说自己姓赵,结果赵太爷不仅打了阿Q的嘴巴,还斥责阿Q道:“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B、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C、阿Q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D、阿Q被闲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