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1光的传播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2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
地面的人影 B、
水中的倒影 C、
空中的彩虹 D、
放大的文字
2. 如图,能正确表示“月食”形成时太阳、地球和月球间大致位置关系的是( )A、B、
C、
D、
3.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斑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孔是约为2 mm的五角型孔,“F”型光源到半透明膜的距离约为30 cm,纸质圆桶长约为10 cm,打开光源,在半透明膜上观察到的光斑形状是( )A、正立的“F” B、倒立的“F” C、五角型的“☆” D、圆形的“○”4. 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很小的“△”形孔上,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圆形 B、方形 C、“△”形 D、“▽”形5. 图为2020年6月21日在厦门拍到的日环食照片,根据日环食现象可以推测出( )A、月球的形状 B、月球的大小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6. 下列物体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A、月亮 B、蜡烛的火焰 C、日光灯 D、太阳7. 小苗夜间路过一盏路灯时,在路灯光的照射下,她在地面上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8. 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引入光线运用了建模法,即理想模型法 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D、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9. 如图所示,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再用一片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下列有关这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更好看清烛焰的像,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B、薄膜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倒立的实像 C、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D、当烛焰靠近小孔时,薄膜上烛焰的像会变小10. 历史上关于光的本性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另一种是以托马斯·杨为代表的“波动说”,即认为光是一种波。下列史实符合科学精神的是( )A、鉴于牛顿在力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所以“微粒说”一定是对的 B、由于大多数科学家支持牛顿的观点,所以“微粒说”一定是对的 C、泊松以“波动说”为基础,结合数学知识推导出听起来特别荒谬的结果,所以“波动说”是错的 D、托马斯·杨用实验证实了光具有波独有的特性,所以“波动说”是正确的11. 下列事例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日食和月食 B、雨后天空出现五颜六色的彩虹 C、影子的形成 D、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12. 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B、
C、
D、
13. 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则像变大 D、保持内外筒位置不变,小孔远离烛焰,因为像距不变,所以薄膜上烛焰的像的大小将不变14. 小明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到小孔会成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准备制作一个LED屏作为物体进行研究,下列关于LED屏制作形状的选择最适合的是( )A、B、
C、
D、
15. 2010年1月15日下午,一场“千年一遇”的日环食天文奇观如约光临中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家住北京的小华只能观测到日偏食,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A、B、
C、
D、
二、计算题
-
16. 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9 m,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2 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
17. 1962年5月,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射向月球,大约2.6s后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讯号,求:(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多少m/s;(2)、请算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三、实验探究题
-
18. 小军发现小孔成的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在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表格)。(1)、表中列出了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与像的高度之间的数据关系。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选填“大”或“小”)。
(2)、请你根据有关结论分析判断: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cm。19. 如图所示,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1)、利用它观察烛焰的成像时,孔对着 , (选填“烛焰”或“眼睛”),可观察所成的像;(2)、该现象可以用来解释;(3)、将蜡烛靠近针孔照相机少许,烛焰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可在照相机上看到倒立(选填“三角形”、“圆形”或“烛焰”)的像.四、作图题
-
20. 画出小孔成像光路图,作出物体(以带箭头的线段代表)的像。21. 画出眼睛在A点能观察到的墙壁右侧的范围。
五、填空题
-
22. 已知光的速度是每秒行走300 000km,经历一年时间光行走km,已知光从银河系的一边射出,当光到达对边时所经历的时间是70 000年,则银河系的范围是km.23. 如图,小明在从路灯下离开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长.路灯高4.5 m,身高为1.5 m的小明沿直线匀速行走速度为1.0m/s,则他头部影子的平均速度为m/s, 他头部影子的速度将(选填“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变大”、“变小''或“不变”).24. 小明在百米赛跑时,起点发令枪放出枪声时起跑,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小明的成绩要比实际成绩快了 s,所以计时员应该看到冒烟就开始计时的原因是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25. “日晷”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计时工具,如图所示,它是根据原理制成的。如果阴影由长变短,则表示时间为。(选填“上午”或“下午”)26. 图是2014年10月23日在美国拍摄到的日偏食现象,形成这种奇观是由于光是传播的,也说明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