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关于机械能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大 B、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D、内能与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2. 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 B、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 C、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 D、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3. 今年端午节期间,热爱家务劳动的小红与妈妈一起在家包粽子、煮粽子,做出来的粽子非常可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煮粽子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 B、煮粽子时,锅的上方“白气”腾腾,“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煮粽子时,香气满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煮熟的粽子出锅后,由于温度较低所以粽子没有内能4. 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饮料温度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 B、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量减少 C、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 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气的内能多5. 下列选项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用热水袋取暖 C、反复弯折铁丝 D、搓手取暖6. 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 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 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7. 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 )A、分子动能减小 B、密度不变 C、分子数增加 D、内能增大8. 下列关于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C、内能多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可能不变9. 下列关于四个节气中的成都美食,说法正确的是( )A、清明——叶儿粑很容易掰开,是因为组成叶儿粑的材料分子间没有引力 B、夏至——冰粉吃起来冰爽镇暑,是因为冰粉含有的热量少 C、秋分——成都火锅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D、冬至——烤全羊熟透了,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羊肉的内能10. 如图为注射器,小明缓慢推压活塞,数显温度计显示注射器内密封的气体温度不变,此过过程的密封气体( )。A、内能一定减少 B、分子动能一定增加 C、与外界一定发生热传递 D、活塞对气体可能不做功11. 如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一定质量的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则该晶体在这过程的“内能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情况正确的是( )A、 B、 C、 D、12. 如图所示为用注射器对密闭容器内空气做功的示意图,注射器初始状态如图甲所示,小芳在第一次实验中缓慢下压活塞,注射器末状态如图乙所示;小芳在第二次实验中迅速下压活塞,注射器末状态如图丙所示。已知两次实验中,活塞均对注射器筒内空气做功,筒内气体均未有液化现象,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筒内空气分子动能一定增大 B、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一定只有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筒内气体的内能 C、从甲图到丙图的过程中,筒内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从甲图到丙图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分子热运动一定加剧13. 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将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然后用它在平板上“画成”各种小动物,静待慢慢变硬后就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关于“糖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D、固态糖分子固定不动14. 安徽地方特色美食不仅花样繁多,而且风味独特。如图所示,通过炸、蒸、煎、熏等烹调手法制成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不正确的是( )A、炸:米饺用油炸,主要是利用油的沸点高的原因 B、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汤包蒸熟 C、煎: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毛豆腐的内能增加 D、熏:细铁丝作架,燃烧桃木屑熏烤才能入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15. 下述各种现象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1)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烫 (2)擦划火柴,火柴头着火
(3)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 (4)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A、(1)(2) B、(2)(3) C、(1)(2)(3) D、(1)(2)(4)二、实验探究题
-
16.(1)、用图甲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①为了有力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瓶(选填“A”或“B”)。
②抽去玻璃板,A、B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由此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若温度升高,则瓶内气体颜色变化速度会变。
(2)、如图乙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是因为(选填“气体对瓶塞”或“瓶塞对气体”)做功后,气体内能 , 温度降低的缘故。17. 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热学知识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提起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乙: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用打气筒给瓶中打气,瓶塞跳起。
图丙: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网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图丁:在厚壁玻璃筒中放入一小团硝化棉,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可以观察到小棉团燃烧。请回答:
(1)、图甲和图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同;(2)、图乙所示实验,当瓶塞跳起时,可以观察到瓶内出现了;(3)、图乙和图丁两个实验均可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8. 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 的水量相同,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1)、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2)、 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19. 用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探究做功是否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1)、如图A,将手中的铁丝同一位置快速地弯折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被弯折的部位,会感觉到弯折部位的升高,表明铁丝的内能。(2)、如图B,在厚壁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压下,我们会看到:棉絮着火了,这表明用力压下活塞时,玻璃筒内的温度并达到棉絮的着火点,所以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现象。(3)、上述的这两个现象都说明了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上述的两个现象,我们发现,用这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能和能之间相互转化的三、填空题
-
20. 端午节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是现象。给粽子加热时粽子的内能会(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香味会更浓,是因为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选填“剧烈”或“缓慢”)。21. 劳动课上小玉学习了一道中国传统美食“拔丝地瓜”的做法。刚出锅的“拔丝地瓜”香气四溢,这是 现象;制作“拔丝”用的糖浆,需要不断地加热、搅拌,主要通过 的方式改变糖浆内能;咀嚼时感觉糖粘牙,因为分子间存在 。22.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的理疗方式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如“拔火罐”时玻璃罐能被吸附在皮肤上利用了;“艾灸”时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穴位处的内能。23. 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