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第2单元综合素养提升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8 类型:单元试卷
一、温故知新(12分)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②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③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⑤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⑦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⑧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⑨公将鼓之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⑧/②⑨/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2. 下列对本单元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中的语句言简意丰,富有哲理。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等语句内涵深刻,充满智慧,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B、《大学之道》文章首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阐明了治国平天下和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论点与论据浑然一体,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发,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了“不忍人之心”存在的合理性,并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D、惠子讲述“五石之瓠”的故事,意在讽刺庄子的学说空洞无用、言之无物;庄子则讥讽惠子学识浅薄,根本不理解他的学说。3. 下列有关古代官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二、课内阅读(16分)
-
5.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B、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以及本文所涉及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这里是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B、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C、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D、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说。(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形象易懂的比喻,说明“治理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的重要性。 B、第二段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的观点。即臣、子之不孝,君、父之不慈;盗贼之横行;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 C、墨子认为正是由于人们的“不相爱”,才产生损人利己的行为,小至强盗小偷抢劫偷盗,大至诸侯大夫互相攻战。 D、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法和事例论证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说理透彻明晰。(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②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③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三、延伸提高(25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亮论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 , 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选自《苏轼集》,有删改)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故废廖立而立垂泣,废李严而严致死。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魏延每随公出,辄欲请兵万人,与公异道会于潼关,公制而不许,又欲请兵五千,循秦岭而东,直取长安,以为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固将飞书告之,择日合战,岂复翳行窃步,事一旦之谲以规咸阳哉!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B、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C、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D、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文第二段写诸葛亮用诈力帮助刘备夺取了刘璋的益州,从而丧失了忠信。 B、苏文第三段批评孔明没有把握曹氏兄弟有隔阂的时机,用反间计,是谋略不足。 C、苏文第四段驳斥唐代吕温对于孔明的看法,指出吕温的见解也只是书生之论。 D、洪迈在文中驳斥陈寿评价诸葛亮是“危计不用”,认为诸葛亮是敢用“危计”的。(3)、对选文涉及到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文学上与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B、孔明,是诸葛亮的字,古人的字一般是成人礼时,长辈所起。例如,项羽,字籍。 C、孤,古代指幼年丧父,即孤儿。《陈情表》中“祖母刘悯臣孤弱”,中“孤”就是这个意思。 D、夷夏,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可以泛指中国境内各民族人民。也指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
②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5)、请概括苏轼、洪迈二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四、诗歌鉴赏(11分)
-
7.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过野人家有感①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②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③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 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参议官之职。从第一次罢黜,到这次再遭弹劾,其间恰好十年。②井臼:水井和石臼。借指屋舍、庭院。③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簸。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落日余晖,乡野院落,水井、柴门、石臼相互掩映,宁静而美丽。 B、颔联写农家田园风光,“窥”“待”用拟人手法表现动物情态,情趣盎然,生活气息浓厚。 C、前两联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构成了一幅祥和宁静、温馨质朴的农村生活图景。 D、尾联以诸葛亮之隐居南阳反衬,可见其仍是痴心不改,给自己奋起隆中留有希望。(2)、全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
-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先叙述自己的布衣身份和所受先帝之殊遇,后用对偶句式,以“ , ”两句写自己临危受命、勇于担当。(2)、在《赤壁赋》中苏轼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酒放歌,其中写自己船桨之美和陶醉划船月下的歌词是“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想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以“ , ”两句表现出刘裕的英雄气概。
六、语言知识运用(2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网络触角的延伸,跨越了崎岖小路,连通了深山沟壑。今天的美丽乡村,倒映着移动互联时代的________,享受着持续释放的数字红利。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繁荣乡村网络文化,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正当其时。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复制版,要________、精细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方式。我国农村地区广袤,山高坡陡,语言交流存在障碍。这些都是摆在数字乡村面前的课题。反过来看,利用好各色各异的乡土风情,又能为数字乡村增添不同风味,最终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________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________的战略方向。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还要继续挖掘力量。当互联网的因子撒向更广阔的土地,信息化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数字乡村的美丽图景可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天光云影 因地制宜 交相辉映 振兴 B、云淡风轻 大刀阔斧 蓬荜生辉 振兴 C、天光云影 大刀阔斧 蓬荜生辉 复兴 D、云淡风轻 因地制宜 交相辉映 复兴(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建设还要继续挖掘力量;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 B、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建设还要继续挖掘力量。 C、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建设还要继续挖掘潜力。 D、在“已播种”的地区,数字化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化建设还要继续挖掘潜力。(3)、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C、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和最长的河流峡谷。 D、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10.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为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命名工作,教育部日前印发《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强调高等学校命名要坚持名实相符、准确规范,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内涵特色,避免贪大求全。暂行办法对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学科或行业字段、英文译名等提出明确规范,强调原则上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家”“国际”等代表中国及世界的惯用字样,也不得冠以“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据了解,暂行办法适用于发布之后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职业学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专科层次职业学校)以及高等专科学校的命名事项。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如今运动风盛行,不过,也有一群女生不为所动,以“跑步会让腿变粗”为由,拒绝跑步或做其他下肢运动。?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人只要一使用肌肉,运送能量的血液就会集中在特定的运动部位,造成该部位出现类似水肿、看起来好像变粗的现象。不过不用担心,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事实上,养成正确跑步的习惯,非但不会让腿变粗,反而会让腿部肌肉变结实、更有线条感。腿部维持一定比例的肌肉,不但可以保护膝关节,还可以帮助减重。因此,要想维持一双匀称的美腿,。
七、写作(6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常生活离不开穿衣吃饭。关于衣食,古人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管子曰“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你身边的大多数家庭也可能早已衣食无忧,而饱暖生淫逸的事例却时有耳闻。
班级计划举行“衣食与修养”为主题的讨论会,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