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语文课后培优练 古诗词诵读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古代诗歌阅读

  • 1.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静女其姝”“静女其娈”这两句运用了“诗经六义”中的
    (2)、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男主人公的口吻,生动地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而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情人约会活动。 D、“搔首 踟蹰”这一细节描写表现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3)、全诗如何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选自《诗经·周南》)

    [注]①螽(zhōng) 斯:常称为“蝈蝈”。②诜(shen)诜:同莘莘,众多貌。③振振:茂盛的样子。④薨薨:很多虫飞的声音。⑤绳绳(min): 延绵不绝的样子。⑥揖揖:会,聚的样子。⑦蛰蛰:多,聚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 B、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颂祝,后两句描写。 C、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D、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浑然一体。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三句“宜尔子孙”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祝新婚幸福的诗。 B、“宜”有“多”的含义,本诗共六组叠词,均有形容群聚众多之意。 C、诗中的作者为了引出自己的祝福,三次形象地描述了蠡斯的细节特征。 D、本诗通篇以虫作比,咏物也在咏人。寄兴于物,即物寓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的鲜明特色,请结合本诗简要赏析。
  •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芙蓉”,即荷花。首句用给人以清幽、高洁感觉的荷花,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远方丈夫的忧思源于对故乡妻子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设置悬念,写故乡的妻子担心丈夫收不到寄出的芙蓉。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的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 4. 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下列对《沙江采芙蓉》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营造了素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联想。 B、诗歌“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采用了《诗经》中常用的比和兴的手法。 C、“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很自然地体现了诗歌的情感转变 D、“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承“远道”而来,“还顾”有很强的动作性和画面感。
    (2)、结合《涉江采芙蓉》的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情感。
  • 5.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本令人欣喜,但词人却问“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小楼昨夜又东风”,“又”字,表明此情此景是第二次出现,“东风”此处指秋风,所引发的这种对故国的思念让人难以忍受。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指故国的山河仍在,“朱颜改”是指宫中妃嫔已经容颜老去,暗含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D、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2)、请自主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6.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少年听雨的画面,着力渲染了“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写壮年听雨,描绘了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表现了作者的坎坷遭际。 C、“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萧索的自我画像。 D、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
    (2)、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与这首词表现愁绪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纤云弄巧”,既写出了初秋夜空轻盈多姿的美丽,又将纤云与织女之巧联系了起来,形象地烘托了织女的美丽和聪慧。 B、“银汉迢迢暗度”中的“迢迢”二字,既是从空间上写出了牛郎和织女相距的遥远,又是从时间上说明牛郎和织女因久久不能相见而相思之情的绵长与渴见之心的迫切。 C、“金风玉露”一方面点明了牛郎和织女相会的节令、环境,另一方面又写出了景物的优美和相逢的可贵,烘托出了他们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 D、作者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了坚贞诚挚的爱情,表达了“欢娱苦短”之痛以及对朝夕相伴的向往。
    (2)、这首词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 8.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待月

    完颜亮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2)、词的下阕写欲截云看月,同时也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词人的自我形象。请简要分析概括这一形象。
  • 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 10.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本词作于金陵被围之时,写于初夏,当年十月金陵被宋兵攻破。②樱桃:初夏结果,古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蝶翻轻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以乐景写哀情。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地。 C、下片“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全词意境由“恨”生,由“恨”止,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