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多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文明等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 2. 由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从两河流域传播开来,各种不同血统、民族各异的人们只是对此略加改造,便拿来为其所用;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废墟中也出土了大量的印度形制的印章。材料反映了(    )
    A、西亚是人类文明唯一的发源地 B、古代亚洲文明源自于两河流域 C、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D、苏美尔文明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 3. “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教皇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掀起反亨利浪潮。同时,德国一些贵族宣称,如亨利不得教皇宽恕,将不承认他君主地位。德皇被迫妥协,去向教皇请罪。教皇故意不予理睬,去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德皇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赦罪的吻。”材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德国受教皇的压榨最严重 B、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王权与神权是统一的
  • 4. 历史上建立过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影响东西方之间贸易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罗马帝国 C、波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 5. 新大陆的“发现”,给西班牙带来了众多亟待“拯救”的灵魂,他们认为“那些未开化的异教徒尚处于黑暗之中,我们服务于上帝和陛下,有义务将我们宗教信仰的知识传播给他们,给他们带来光明”。其意图是(    )
    A、用传播宗教取代殖民掠夺 B、掩盖自由资本主义的罪恶 C、为殖民扩张寻求精神动力 D、将宗教改革思想传到美洲
  • 6.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的是(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 7.   1600年,不列颠驻威尼斯(今意大利城市)大使写道:“就贸易而言,这里的衰落已相当明显,不出二十年,此城将完全崩溃。”下列关于威尼斯商业地位衰落主要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传统商路的断绝 C、工业革命兴起 D、封建庄园的解体
  • 8. 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为资产阶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描绘了理论蓝图
  • 9. 法国学者在著作里写道“18世纪,大量涌现出来的图书机构和实践活动为公众门提供了便利,(在阅览室)人们可以尽情阅读,按天出租的图书这一创新行为让一些畅销书比如《新爱洛依丝》到了各种读者手中”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宗教改革运动发展 C、启蒙运动的影响 D、扫肓问题的解决
  • 10. 马丁路德在翻译(圣经)时所用的语言风格不是来自拉丁语,而是来自德意志的街上,“如果有拿不准的地方,就问问家中的主妇、大街小巷的孩子,以及市场中的普通人,看他们会说些什么。”马丁路德的这种行为(    )
    A、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认同 B、促进了天主教的广泛传播 C、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需要
  • 11.   1868—1885年,明治政府除了直接投资近2亿日元创办交通、采矿等基础产业之外,还设立基金资助民间兴办新式企业,资助金额总计达10793万多日元;政府还将相当数量的官办企业廉价转让给民间,从而促进了民营资本的发展。这体现出日本(    )
    A、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B、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积极倡导“文明开化” D、基本实现了富国强兵
  • 12. 翻开美国历史,共有十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其中包括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和特朗普。它体现出了美国政体的重要原则是(    )
    A、君主专制 B、封建独裁 C、联邦政体 D、分权制衡
  • 13. 《权利法案》第一条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这些规定确立了(    )
    A、英王“统而不治”局面 B、议会至上的原则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宗教自由的原则
  • 14.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它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称它为“革命性的纤维”;马克思说:“没有棉花就没有现代工业”。下列选项中与“棉花”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 B、棉花经新航路由美洲传入欧洲 C、汉朝时棉布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衣料 D、棉纺织业的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化序幕
  • 15. 有学者认为:印度的纺织业根本无法与曼彻斯特工厂制造的产品进行竞争。非洲牧人和猎手的生活习惯被欧洲牧场主和矿工的活动打乱了。该学者表述的现象(    )
    A、意在说明殖民扩张的双重影响 B、利于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 C、催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力量 D、说明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 16. 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居住的大小城镇都是些可怕的地方,充满了令人厌恶的景象和气味,促进健康和幸福的东西几乎样样都缺”。这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B、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C、导致了城市环境的恶化 D、推动了社会立法的开展
  • 17.   1871年,巴黎公社委员会选举产生了主席团,规定“主席和副主席一旦选出,任期一周”,在执行中有的主席任期仅5天,后来改为每次会议选举主席,对主席、副主席的职责均只字未提;主席只是临时选举的会议主持人,具有轮流坐庄的性质。这说明巴黎公社(    )
    A、政权具有无产阶级性质 B、领导者有“公仆”意识 C、领导体制存在一定缺陷 D、体现了民主平等原则
  • 18.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欧洲殖民者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有(    )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

    ③对外经济侵略放缓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 20. 德皇威廉二世掌权后,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大力扩充海军军备,建造无畏舰。英国则取针锋相对的方针,时任海军大臣丘吉尔宣称:"德国每造一艘军舰,英国就将建造两艘,军备竞赛就此展开。上述材料反映出( )
    A、德国军事实力逐渐超过英国 B、德英两国利益矛盾尖锐 C、英德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动荡 D、英国海军实力出现下降
  • 21. 苏俄(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关于这一探索过程,下列选项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政策

    特征

    由于特定环境因素诱致.在体制和政策上凝结了列宁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历史定位超前的一面。

    它“重蹈俄国历史传统的老路”,打着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极大地照搬并强化俄国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
  • 22. “亚洲的觉醒"主要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发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列宁认为19世纪中后期亚洲革命风暴仅仅是一种“旧式的骚动”,人们还停滞在中古时期的“沉睡状态”。形成“亚洲革命风暴”这突出特点的根源是(    )
    A、民族忧患意识开始觉醒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
  • 23.   1941年12月7日下午2点半许,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中断了一场职业橄榄球比赛的实况转播,临时插播一条美联社重大新闻快讯。这条新闻快讯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不列颠空战爆发 B、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 24. 在1938年9月的一次国际会议结束后,英国首相张伯伦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无论报有多大的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人一场战争。由此可知,英国将(    )
    A、纵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 B、援助波兰抵抗德国侵略 C、表达对被侵略国的同情 D、加入德国意大利的阵营
  • 25.   1945年,为落实《雅尔塔协定》条款,正在波茨坦出席美、苏、英首脑会议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不管蒋介石是否作出让步,斯大林都将参加对日作战”,如果中国不愿作出让步,他们将不顾中国的反对满足斯大林的要求。这表明(    )
    A、美苏两国进入冷战对峙局面 B、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道路曲折 C、战胜国中国未获得任何利益 D、雅尔塔体系具有强权政治色彩
  • 26.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减轻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 D、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
  • 27. 在某一时期,苏联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不仅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且继续把科技发展的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使得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这一时期是指(    )
    A、列宁时期 B、斯大林时期 C、勃列日涅夫时期 D、赫鲁晓夫时期
  • 28. 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表明(   )
    A、二十世纪世界的分裂 B、世界殖民体系逐渐被摧毁 C、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 29.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主要表明(   )
    A、欧洲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 30. 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    )
    A、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B、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 C、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D、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注:被统治者指当时美国诸州);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并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最大的困难”的?这部宪法实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念?
    (3)、综上所述,说明思想理论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天气潮湿,极宜于纺织类的工业:国内急流很多,故水力很富;英国的各种工业向来不十分受各种同业公会的束缚;英国的剩余资本、技巧工人当时亦都比任何一国为多,而且各国都需要英国的物品.英国自从经过工业革命以后面目为之大变。从前的农村社会逐渐瓦解,小规模的村镇因此大都消灭。各乡农民多迁往工厂林立矿产较富的地方,大城市于是兴起。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简史·下》

    材料二:当前经济会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事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突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及工业革命后英国面目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和苏联两国力量的巨大增长,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局具有重大意义。正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政治上还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欧洲国家,似乎降到了无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和苏联已经成为超级大国,它们的地位在战后年代里由于核武器的发展越来越巩固了。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做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出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
    (2)、在材料二中,作者为改变二战后的国际局势提出了什么主张?列举史实说明作者的主张是否得到了实现。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联合产生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