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6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四幅图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停表的时间是248s B、图乙中圆的直径是1.6cm C、图丙中八年级物理课本宽度约为0.8dm D、图丁中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8km/h
  • 2. 明代曾经有一位诗人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 “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B、 C、 D、地面
  • 3. 关于误差的说法,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测量中的错误就是误差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 4. 中美摩擦以来,EUV光刻机被美国管制,EUV光束撞击晶圆的精度很高(本身就是材料科学的奇迹),相当于一把从地球上发射的弓箭直接击中放在月球上的苹果。EUV光刻机就是通过一系列操作,将晶体管拉入5nm的晶圆,5nm大概相当于我们的指甲在5秒内长出的长度。下列长度中最短的是(   )
    A、52.5m B、5.25×103nm C、5.25×103μm D、5.25×101m
  • 5. 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如图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25.1cm B、25.10cm C、1.75m D、1.85m
  • 6. 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经10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0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返回,经6s到达坡底,则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7.5 m/s B、8 m/s C、6.25 m/s D、3.75 m/s
  • 7. 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 , 则(   )
    A、甲车先到达 B、乙车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 8.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1 , 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 , 则t1、t2的关系为(   )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 9. 两艘潜艇相距s,以相同的速度v1成单纵队同向航行,后艇的超声定位器发出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等于v2 , 则后艇发出信号和收到回声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
    A、sv1v2 B、2sv1v2 C、v2sv12v22 D、2v2sv22v12
  • 10. 操场直跑道上正在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10m/s B、在0~10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C、t=5s时两车的路程相等 D、t=10s后甲车超过乙车
  • 11. 下列数字中,单位应该是cm的是(   )
    A、手掌的宽度约为10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 12.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如图所示,火箭升空时(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指挥中心大楼是运动的 B、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地面指挥中心大楼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该载人飞船内的航天员是静止的 D、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该载人飞船内被固定在座位上的航天员是向上运动的
  • 13. 载有三位宇航员的神舟十三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成功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如图所示,神舟十三号内的航天员通过弦窗看到地球在转动。下列关于成功对接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神舟十三号飞船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B、以天舟三号为参照物,天舟二号是运动的 C、以天舟二号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飞船是静止的 D、以地球为参照物,四舱(船)组合体是静止的
  • 14. 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闯入100m决赛,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苏炳添、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苏炳添 C、羚羊、汽车、苏炳添 D、苏炳添、羚羊、汽车
  • 15.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乙 D、乙和丁

二、填空题

  • 16.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mins.

  • 17. 一名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起跑速度是6m/s,中途速度12m/s,最后冲刺速度是10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 18. 某高校每天早上都派小汽车准时接刘教授上班。一次刘教授为了早一点赶到学校,比平时提前半小时出发步行去学校,走了27分钟时遇到来接他的小汽车,他上车后小汽车立即掉头前进。设刘教授步行速度恒定为v,小汽车来回速度大小恒定为u,刘教授上车以及小汽车掉头时间不计,则可判断:刘教授提前分钟到学校,刘教授步行速度和小车速度之比v:u=
  • 19. 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结果记录为:25.1 mm,25.2 mm,25.1 mm,26.2 mm,25.3 m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一次是mm,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填“误差”或“错误”),该次长度的测量结果应记为mm.
  • 20. 一列车正以54km/h的速度由东向西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正好竖直下落至地面。这一现象说明今天刮风的风向为风,风速是m/s。

三、作图题

  • 21. 如图:是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请根据此图像画出其路程-时间图像。

四、实验探究题

  • 22.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以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其他点的测量准确,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填“变大”“不变”“变小”)
  • 23. 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的过程中在做(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若测得纸锥在甲、乙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12.4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
    (2)、在图2中,能正确反映出该纸锥从甲位置下落到丙位置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3)、在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同学们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纸锥的质量。为了验证猜想,简要的做法是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从(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最大速度,并分析最大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五、计算题

  • 24. 一辆列车匀速前进,当车头距某一隧道口700m处鸣笛,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听到了鸣笛的回声,求:

    (1)、列车行驶的速度?(声速按15℃时计算,声速340m/s)
    (2)、已知列车长200m,隧道长1000m,以此速度继续行驶,求通过隧道的时间。

六、简答题

  • 25. 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舟坐,舟行人不觉”,其中“舟行”和“人不觉”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人不觉”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