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下列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B、小兴安岭——鱼米之乡 C、黄土高原——高原圣城 D、青藏高原——红松故乡
  • 2. 傣族主要分布云南省西部和南部地区。傣族妇女传统服饰为头戴大斗笠,上着各色紧身短上衣,下穿彩色统裙,长及脚面。如图,这反映了当地(    )

    A、降水稀少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光热不足
  • 3. 它的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治水”的治水指导思想……以及“砌鱼嘴立湃阙、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材料中的它是指(   )
    A、灵渠 B、都江堰 C、万里长城 D、京杭大运河
  • 4.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此诗词描述的古代中国制度是(    )
    A、科举制 B、皇帝制 C、行省制 D、分封制
  • 5. 李鸿章晚年曾自我评价:“我办了一辈子的洋务事业,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虚有其表。”李鸿章这样评价的背景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惨败 D、清军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 6. 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 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图。数据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 7.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问题决定如下:全国人大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额的12%左右,人口特别少的少数民族至少有1名代表……规定充分说明(    )
    A、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B、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D、人民可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 8.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    )
    A、基本温饱问题 B、绝对贫困问题 C、区域发展不平衡 D、生态失衡问题
  • 9. 2021年11月24日,电影《长津湖》含预售票房超过56.95亿,成为中国电影史票房冠军。此片讲述了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该故事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 10. 下图是1971年美国工人为联合国赶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情景。图中情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联合国的正式成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

  • 1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余村的致富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村的地理位置图

    材料二:以前,余村大力发展矿业经济,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但是伴随着矿山开发导致河流污染,水土流失,山地裸露,雾霾蔽日,农业减产。一时间村民们不敢开窗、无法晒衣,甚至无法呼吸到纯净的自然空气,生产事故、职业病致死致残的时有发生。

    材料三:如今,余村关停矿业,依托荷花山景区、气派的电影院、乡村舞台、千年银杏树、葡萄采摘园、水上漂流、竹艺制品、特色干货、农家饭店、家庭民宿等生态产业吸引各方来客,走上了发展旅游业致富的道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1)、余村位于杭州 方向,从四大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角度分,余村位于地区。
    (2)、根据材料二,从环境角度分析余村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3)、综合上述材料,余村的致富之路对其他地区的发展有何启示。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和1953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表


    1950年(%)

    1953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材料二:1949年一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图表

    (1)、请找出材料一中数据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1956 年、1960 年和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分别与什么农业政策密切相关?
    (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 13.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时指出: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要适时结束,要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扩大企业的权力,打破平均主义。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我们关起门来是不行的。

    材料二: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说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

    材料三:1982年,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4年,邓小平指出:“改革要从农村转到城市。城市改革不仅包括工业、商业,还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都在内。”

    1992年,邓小平指出:“改革 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时的讲话在哪次会议上最早得到实现?
    (2)、概括材料二我国建设经济特区的主要益处。
    (3)、综合上述材料,用史实论证“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