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项中对《庄子》其人其书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是东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B、《庄子》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代表先秦小说最高成就。 C、《庄子》是道家著作,为庄子和他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又名《南华真经》。 D、鲁迅先生曾称赞《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坚不能自也          举:拿起 B、吾为其无用而之        掊:击破 C、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D、越有 , 吴王将之将      难:困难
  • 3. 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见者不          ②其易泮          ③学而遗          ④不学

    决浮云,绝地纪      ⑥赢粮而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①④/⑤/⑥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见不明                      不 , 若属且为所虏 B、其无用而搭之            秦人积威之所劫 C、夫子固拙用大矣            安陵君受地先王 D、彷徨无为其侧               逍遥寝卧其下

二、语用综合题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人格,______。一个人,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不是清,就是浊,其间容不得一丝儿苟且。说白了,“喻于义”的君子,就是清;“喻于利”的小人,就是浊。道家人格与此不同。老子言:“大白若辱。”这明显表明,道家不是“非清即浊”的二元论。在道家看来,纯粹的清是不存在的,清中自然含藏着浊。且只有含藏着浊的清,才可保持长久。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老子言:“察见渊鱼者不祥。”( )。含藏,包容,才是人生正义。

    自然,我们肯定道家生存的智慧,肯定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能一味______,标榜清高,也不能将儒家的道德论完全推倒。儒家清浊分明的人格,也有至大至刚的一面,充满一种洒落的           , 儒家“舍生取义”的人格风标,令人______。但历史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有时不是简单的“清浊”二字所能概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爱憎分明         食古不化          凛然正气            登高自卑 B、泾渭分明         胶柱鼓瑟          浩然之气            高山仰止 C、爱憎分明         胶柱鼓瑟          凛然正气            登高自卑 D、泾渭分明         食古不化          浩然之气            高山仰止
    (2)、下列填入括号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子只是强调,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他叫人万事睁只眼闭只眼 B、老子不是叫人万事睁只眼闭只眼,老子只是强调,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 C、老子只是强调,万事睁只眼闭只眼,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 D、老子不是叫人万事睁只眼闭只眼,他只是强调,不是每一件事,都必须争出个子丑寅卯的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清浊”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是孩子的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们都叫她“豆腐西施”。 B、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摔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 C、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D、“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这件事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文言文片段,完成各题。

    (甲)五石之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   )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

    (乙)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   )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下列依次填入原文括号内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也     而     则     以 B、者     何     则     于 C、也     其     而     为 D、者     为     其     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之成而实五石                 树:树木 B、吴王                              说:同“悦”,取悦 C、在明                              明:彰显 D、其家                              齐:整齐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译文: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 B、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译文:越国有难处,吴王派他带领军队 C、在止于至善                           译文: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D、致知在格物                           译文: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4)、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甲文中庄子讲述不龟手之药之事,是为了说明同一个事物,有小用,也可以有大用,从而婉转地说明惠子不善于用大。 C、乙文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三纲领”,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 D、乙文在提出“八条目”时,运用了归纳逻辑,强调从天子应该以修身为本。
    (5)、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对儒家提出了批评。请结合Ⅰ卷中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庄子批评儒家的原因。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五石之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 B、夫子固拙于用矣             大:大的功用 C、裂地封之            而:表修饰,不译 D、能不龟手也           一:一样,相同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是由老子在春秋末年创办的一个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和现在人们所说的道教不属于一个体系,但对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B、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学术界尊称为“老庄哲学”。 C、道家又称“道德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所说的“道”与儒家的“道”不同,道家的“道”旨在说明宇宙万物本源,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 D、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今传《庄子》为庄子所著,又被称为《南华经》。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五石之瓠》

    (乙)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 , 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B、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C、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D、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儒”“墨”指儒家和墨家,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与道家并称的另外两大家,三家流派经常相互交锋、攻讦。 B、“卿相”“大夫”都是古代官职和爵位名称。“卿相”是执政大臣、高官。“大夫”位居“卿”之下,是普通官员。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子固拙用大矣/不拘 B、聚族谋/吾尝跂望矣 C、《畏累虚》《亢桑子》属/以明老子 D、说吴王/具告知
    (4)、下列各句中,与“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一句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贼仁者谓之贼/村中少年好事者 B、句读之不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C、凌万顷之茫然/求人可使报秦者 D、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5)、翻译:

    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②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 9.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为瓢,则瓠落无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五石之瓠》)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之,唯道德之乡乎!”

    (节选自《庄子·山木》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成而实五石                 树:种植 B、宋人有善为不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C、于故人之家                       舍:寄宿 D、弟子之                              志:志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剖之为瓢                      不材得终其天年 B、聚族谋曰                      命竖子杀雁烹之 C、则瓠落无容                  无可用 D、坚不能自举也             唯道德之乡乎
    (4)、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请买其方百金 C、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达,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本文借助“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价值不一样。 C、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庄子看来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 D、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②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