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0《老人与海》同步课时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各项中,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逾越(yú)     扎营(zā)     煎熬(áo) B、校准(jiào)     魁伟(kuí)     怪癖(pǐ)     跋涉(bá) C、蹉跎(cuō)     氛围(fèn)     愧疚(kuì)     扳倒(bān) D、滑稽(jī)     杜撰(zhuàn)     辗转(zhǎn)     铁砧(zhān)
  •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喧扬     碍事     搁置     兴高采烈 B、氛围     茫然     发髻     密不示人 C、狡黠     遏制     牛犊     无所事事 D、安息     锤练     聋哑     呱呱坠地
  •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石洞村始建于清光绪元年。( ),故被称为“珍珠洞”。该洞弯曲延伸数千米,洞中有水、水中有洞,奇特的自然景观让人击节赞赏,堪称“苗乡屏边第一洞”。

    A、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立在村旁,其洞壁砂石奇特,光线照射其上仿佛漫天珍珠闪闪发光 B、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立在村旁,其洞壁砂石奇特,闪闪发光,光线照射仿佛漫天珍珠 C、村旁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其洞壁砂石奇特,光线照射其上仿佛漫天珍珠闪闪发光 D、村旁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其洞壁砂石奇特,闪闪发光,光线照射仿佛漫天珍珠
  • 4. 下列各项中,加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作《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 , 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B、叶圣陶先生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C、发现小偷偷了同学的手机后,他不怕小偷威胁,骑着单车对小偷穷追不舍 , 终于追回了同学的手机。 D、每隔半小时镇上便响起同一乐曲的欢快和弦,一到正午更是蔚为壮观
  • 5. 下列对《老人与海》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结构上有单纯性,情节不枝不蔓,人物少到不能再少,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B、这部小说告诉人们:命运常常捉弄人,老人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C、《老人与海》代表了海明威对作家和写作的一些看法。老人就是作家的象征,捕鱼的技巧就是创作的方法与艺术,而大鱼则象征伟大的作品。 D、《老人与海》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E、老渔夫圣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二、阅读理解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人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为某些情况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合,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20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为他“诊治”。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创作了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中国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摘编自“百度百科”)

    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2007年,两人和好。

    (摘编自《马尔克斯与略萨反目之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尔克斯的作品进人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一部分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B、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补交房租,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为躲避各种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求安宁。 D、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很多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
    (2)、马尔克斯在中国有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分析。
    (3)、作者认为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综合表达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下面是《教育家》杂志对“今天如何读经典”系列丛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和李春雨的一段访谈。

    《教育家》:市面上的书泥沙俱下,各种“经典好书”榜单层出不穷,学生、家长选书无所适从,您认为什么样的书是“经典”?

    刘勇:经典既能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特定的效应,又能够穿越时代,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以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作家,用笔继承优秀传统,荡涤黑暗社会,寻求政治解放,既大力弘扬人本主义,又强烈吁求个性解放。他们最注重传承,又最注重创新;最强调立本和开放;既渴求自由又最勇担责任;最深刻地批判社会,又最无情地解剖自己;最尖锐地揭露人性的丑恶,又最深情地关注着人类命运的发展。他们的作品既是特定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生心血的凝聚。

    《教育家》:新课改提倡“整本书阅读”,关于整本书阅读“怎么读”,您有什么建议吗?

    李春雨:我认为,进行“整本书阅读”要讲求策略。

    第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经对近3000名读者做过调研,得出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等世界名著也都赫然处在前10名。而专家给出的“药方”则惊人一致,那就是:唯有一字一句、逐节逐章地坚持读下去!读书没有捷径。

    第二,。阅读经典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归根到底,是读者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作品。读不懂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作品,不是经典作品不够好,只能说明一般读者还缺乏与之交流、碰撞的生活广度与思想深度,缺乏应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积累。

    (1)、调整画线句子的结构和语序,使句式协调一致,文意连贯。
    (2)、根据李春雨的回答概括其对“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建议,填在横线处,每句不超过10字。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作为20世纪著名的作家,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作家的代言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及进步的一些知识分子怀着“保卫世界和平、民主”参加了战争,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只有残酷的厮杀和死亡。这使海明威逐步看清了战争的性质。因此,海明威走出了迷惘,告别了战争。他在厌战“英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硬汉”形象最明显的标志是:世界把每个人都打碎,但在破碎处站立起来的就是硬汉。

    《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的经历和作者相似。书中反映的不仅有厌战思想,还有青年一代受到欺骗后的愤懑、怨恨、沮丧和绝望。战争使他们身心受创,破坏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亨利摆脱了战争,却未能得到幸福,这个结局正是作者这种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硬汉小说”的总结性作品。在命定的失败和厄运面前,圣地亚哥能够保持人的尊严,在重压下表现出勇气和优雅风度,平静而坚定地接受自己的命运,内心的信念也并未因此而丧失。

    海明威正像他作品中塑造的“硬汉”一样,一生中几度濒临死亡的深渊,但他以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渡过了难关。在晚年,当他意识到自己已无法摆脱病痛时,为了不屈服于所谓命运,他选择了死亡。对于海明威来说,压倒一切的恐惧                , 而是失去主动和意志——男子汉气概的消失。

    (1)、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海明威及进步的一些知识分子怀着“保卫世界和平、民主”的理念参加了战争。 B、海明威及进步的一些知识分子怀着“保卫世界和平、民主”的信念参加了战争。 C、海明威及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怀着“保卫世界和平、民主”的理念参加了战争。 D、海明威及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怀着“保卫世界和平、民主”参加了战争。
    (2)、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开头一段最后一句中的冒号的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目工作有四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新和渠道新。 B、大量的事实表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C、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错误! D、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 9.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2个字。

    新华网  2011年6月17日电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的第13届欧内斯特·海明威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海明威研究专家桑德拉·斯帕尼尔17日宣布,这位美国已故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书信集第一集将于今年10月出版。

    作为海明威书信集编辑工作负责人之一,斯帕尼尔对媒体说:“通过艰苦的工作,我们从世界各地共收集了6000多封海明威书写的信件。”这些信件覆盖的时间从1907年到1922年,其中记录了海明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他在战斗中负伤,被送往意大利米兰的一家医院。在那里,他与一名年轻女护士相恋。另外,书信中还提到海明威在20世纪20年代初与首任妻子哈德利·理查森的婚姻。

    斯帕尼尔说,海明威的书信集计划出版18集,这是第一集。通过这些书信,读者会发现海明威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而这是许多人所不了解的。

  • 10. 以下面给出的文字为开头,续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含下面三个词语,且都不少于60个字。

    光     心中     拥有

    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有这样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②海明威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