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历年(2018-2022年)真题分类汇编专题44 图形的旋转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四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 2. 在下列四个新能源汽车车标的设计图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0,2),点A(4,2).以点P为旋转中心,把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点B.在M1( 33 ,0),M2( 3 ,-1),M3(1,4),M4(2, 112 )四个点中,直线PB经过的点是( )

    A、M1 B、M2 C、M3 D、M4
  • 4. 如图.将菱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 α 得到菱形 AB'C'D'B=β .当AC平分 B'AC' 时, αβ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A、α=2β B、2α=3β C、4α+β=180° D、3α+2β=180°
  • 5. 将如图的七巧板的其中几块,拼成一个多边形,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 6.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C=90°,BA=BC,将BC绕点B顺时针旋转θ(0°<θ<90°),得到BP,连结CP,过点A作AH⊥CP交CP的延长线于点H,连结AP,则∠PAH的度数(   )

    A、随着θ的增大而增大 B、随着θ的增大而减小 C、不变 D、随着θ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 7. 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 将△ABC绕它的外心O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C',则它们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

    A、2 3 B、343 C、323 D、3
  • 8.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菱形 OABC 的顶点 A(12)B(33) .作菱形 OABC 关于 y 轴的对称图形 OA'B'C' ,再作图形 OA'B'C' 关于点 O 的中心对称图形 OABC ,则点 C 的对应点 C 的坐标是(    )

    A、(21) B、(12) C、(21) D、(21)
  • 9. 如图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立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在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主视图 B、左视图 C、俯视图 D、主视图和左视图

二、填空题

  • 10. 一副三角板按图1放置,O是边BC(DF)的中点,BC=12cm.如图2,将△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60°,AC与EF相交于点G,则FG的长是cm.

  • 11. 如图,将线段AB绕点A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AC.若AB=12,则点B经过的路径 BC 长度为 .(结果保留π)

  • 12. 如图, OOAB 的边 AB 相切,切点为 B .将 OAB 绕点 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O'A'B' ,使点 O' 落在 O 上,边 A'B 交线段 AO 于点 C .若 A'=25° ,则 OCB= 度.

     

  • 13. 如图1是一种利用镜面反射,放大微小变化的装置.木条BC上的点P处安装一平面镜,BC与刻度尺边MN的交点为D,从A点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P反射后,在MN上形成一个光点E.已知 ABBCMNBCAB=6.5BP=4PD=8 .

    (1)、ED的长为.
    (2)、将木条BC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得到 BC' (如图2),点P的对应点为 P'BC' 与MN的交点为D′,从A点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 P' 反射后,在MN上的光点为 E' .若 DD'=5 ,则 EE' 的长为.
  • 14. 用四块大正方形地砖和一块小正方形地砖拼成如图所示的实线图案,每块大正方形地砖面积为a,小正方形地砖面积为b. 依次连接四块大正方形地砖的中心得到正方形ABCD. 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 15. 图1是由七根连杆链接而成的机械装置,图2是其示意图.已知O,P两点固定,连杆PA=PC=140cm,AB=BC=CQ=QA=60cm,OQ=50cm,O,P两点间距与OQ长度相等。当OQ绕点O转动时,点A,B,C的位置随之改变,点B恰好在线段MN上来回运动。当点B运动至点M或N时,点A,C重合,点P,Q,A,B在同一直线上(如图3)。

    (1)、点P到MN的距离为cm。
    (2)、当点P,O,A在同一直线上时,点Q到MN的距离为cm。
  • 16. 图1是一种折叠式晾衣架.晾衣时,该晾衣架左右晾衣臂张开后示意图如图2所示,两支脚OC=OD=10分米,展开角∠COD=60°,晾衣臂OA=OB=10分米,晾衣臂支架HG=FE=6分米,且HO=FO=4分米.当∠AOC=90°时,点A离地面的距离AM为分米;当OB从水平状态旋转到OB′(在CO延长线上)时,点E绕点F随之旋转至OB′上的点E′处,则B′E′﹣BE为分米.


三、作图题

  • 17. 如图,在 2×6 的方格纸中,已知格点P,请按要求画格点图形(顶点均在格点上).

    注:图1,图2在答题纸上.

    (1)、在图1中画一个锐角三角形,使P为其中一边的中点,再画出该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图形.
    (2)、在图2中画一个以P为一个顶点的钝角三角形,使三边长都不相等,再画出该三角形绕点P旋转 180° 后的图形.
  • 18. 图1,图2都是由边长为1的小等边三角形构成的网格,每个网格图中有3个小等边角形已涂上阴影.请在余下的空白小等边三角形中,分别按下列要求选取一个涂上阴影:

    (1)、使得4个阴影小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2)、使得4个阴影小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请将两个小题依次作答在图1,图2中,均只需画出符合条件的一种情形)

  • 19. 图1,图2都是由边长为1的小等边三角形构成的网格,每个网格图中有5个小等边三角形已涂上阴影,请在余下的空白小等边三角形中,按下列要求选取一个涂上阴影:


    (1)、使得6个阴影小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2)、使得6个阴影小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请将两个小题依次作答在图1,图2中,均只需画出符合条件的一种情形)

四、解答题

  • 20. 小王在学习浙教版九上课本第72页例2后,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将一个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α(0°<α≤90°),得到矩形ABCD′,连结BD

    [探究1]如图1,当α=90°时,点C′恰好在DB延长线上.若AB=1,求BC的长.

    [探究2]如图2,连结AC′,过点D′作DMAC′交BD于点M . 线段DMDM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探究3]在探究2的条件下,射线DB分别交AD′,AC′于点PN(如图3),发现线段DNMNPN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请写出这个关系式,并加以证明.

五、综合题

  • 21. 在一次数学研究性学习中, 小兵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ABC和DEF拼在一起,使点A与点F重合,点C与点D重合(如图1) ,其中∠ACB=∠DFE=90°,BC=EF=3cm,AC=DF=4cm,并进行如下研究活动。

    (1)、活动一:将图1中的纸片DEF沿AC方向平移,连结AE,BD(如图2),当点F与点C重合时停止平移。

    【思考】图2中的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发现】当纸片DEF平移到某一位置时,小兵发现四边形AB DE为矩形(如图3)。求AF的长。

    (2)、活动二:在图3中,取AD的中点O,再将纸片DEF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α度(0≤α≤90),连结OB,OE(如图4)。

    【探究】当EF平分∠AEO时,探究OF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22. 如图1是实验室中的一种摆动装置,BC在地面上,支架ABC是底边为B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摆动臂AD可绕点A旋转,摆动臂DM可绕点D旋转,AD=30,DM=10.

    (1)、在旋转过程中,

    ①当A,D,M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AM的长。

    ②当A,D,M三点为同一直角三角形的顶点时,求AM的长。

    (2)、若摆动臂AD顺时针旋转90°,点D的位置由△ABC外的点D1转到其内的点D2处,连结D1D2 , 如图2.此时∠AD2C=135°,CD2=60,求BD2的长.
  • 23. 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做“等高底”三角形,这条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底”。

    (1)、概念理解:如图1,在△ABC中,AC=6,BC=3,∠ACB=30°,试判断△ABC是否是“等高底”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问题探究:如图2,△ABC是“等高底”三角形,BC是“等底”,作△ABC关于BC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得到△A'BC,连结AA'交直线BC于点D.若点B是△AA'C的重心,求 ACBC 的值.
    (3)、应用拓展:如图3.已知l1∥l2 , l1与l2之间的距离为2.“等高底”△ABC的“等底”BC在直线l1上,点A在直线l2上,有一边的长是BC的 2 倍.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得到△A'B'C,AC所在直线交l2于点D.求CD的值。
  • 24. 如图1,矩形DEFG中,DG=2,DE=3,Rt△ABC中,∠ACB=90°,CA=CB=2,FG,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O,且FG⊥BC,OG=2,OC=4。将△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α(0°≤α<180°)得到△A'B'C'。

    (1)、当α=30°时,求点C'到直线OF的距离。
    (2)、在图1中,取A'B'的中点P,连结C'P,如图2。

    ①当C'P与矩形DEFG的一条边平行时,求点C'到直线DE的距离。

    ②当线段A'P与矩形DEFG的边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时,求该交点到直线DG的距离的取值范围。

  • 25. 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AB=14 2 。点D,E分别在边AB,BC上,将线段ED绕点E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EF。

    (1)、如图1,若AD=BD,点E与点C重合,AF与DC相交于点O,求证:BD=2DO.
    (2)、已知点G为AF的中点。

    ①如图2,若AD=BD,CE=2,求DG的长。

    ②若AD=6BD,是否存在点E,使得△DEG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CE的长;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