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错误的是(   )
    A、纯碱一Na2CO3 B、干冰一CO2 C、消石灰一CaO D、酒精一C2H5OH
  • 2. 人体缺碘易引发的疾病是(   )
    A、贫血 B、夜盲症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 3. 疫情期间,消毒用酒精等物品的市场销量激增,装运酒精应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 4.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我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绿色”成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的主要理念。下列建议中不可取的是(   )
    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B、推广露天焚烧垃圾 C、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D、改进尾气净化技术
  • 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得到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 6.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 B、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验证产物有水
  • 7. 2020年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C、反应中涉及2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 8.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试剂如下,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Cu、Ag、FeSO4溶液 B、Fe、Ag、CuSO4溶液 C、Fe、Cu、稀硫酸、AgNO3溶液 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 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10.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铝粉

二、选择填充题

  • 11. “两会”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使用新能源将极大地改善空气质量,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风能

    C.石油   D.

  • 12.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或降温的方法

    C.将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t2℃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 1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钠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B

    自制酸碱指示剂

    将捣烂的牵牛花用酒精浸泡后,过滤

    C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三、填空题

  • 14. 在元旦来临之际,同学们写上新年的祝福:愿新的一年,我们的日子,如酚酞遇碱般鲜红;我们的学业,如白磷自燃般顺利;我们的人生,如镁燃烧般绽放耀眼的强。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白磷的化学式
    (2)、碱溶液中的阴离子
    (3)、镁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 江西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美丽的江西欢迎您。
    (1)、春天去婺源看油菜花。油菜花的生长需要施加一些化学肥料,其中硝酸铵(NH4NO3)属于(填“氮肥”、“钾肥”、“磷肥”或“复合肥”)。
    (2)、夏天去义龙洞观奇石。洞中石钟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为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Ca(HCO32]中碳元素(C)的化合价为
    (3)、秋天上井网山重温革命史,欣赏井网山雕塑园的青铜雕像。在青铜上雕刻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如下图是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 , Y=

    (4)、冬天爬萍乡武功山看雾凇。游玩过程必吃的一道名菜为“武功冬笋炒腊牛肉”,牛肉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是 , 腊牛肉的传统制作过程中可用柴火熏烤,为使火燃烧得更旺常将木柴架空,原因是

四、综合题

  • 16. 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吸收)CO2 , 部分流程图如下。

    (1)、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的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①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3)、往纯碱溶液中加入X溶液,得到NaOH溶液和CaCO3 , X的化学式是
    (4)、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17. 七巧板拼图是儿童爱玩的游戏。如图表示由七块板拼成的小房子,拼图的规则是有一条边相互接触(包括部分接触)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A~G分别是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硝酸银、铜、铁七种物质中的一种,E的浓溶液有强腐蚀性,F属于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是
    (2)、G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3)、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小房子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填序号,双选,字母代表反应物)。

    ①BC             ②CD             ③EF             ④DE

  • 18. 根据下列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甲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该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2)、实验乙的目的是 , 充分反应后,最后天平的指针应该(填“偏左”、“指向中央”或“偏右”)。
    (3)、实验丙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优点是 , 若将铜丝和铜网改为铁丝和铁网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19. 在进行“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兴趣小组同学先取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切取绿豆大小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小球,有气体和蓝色沉淀生成,没有红色固体析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X。

    【查阅资料】①钠是银白色软金属,熔点97.81℃,沸点882.9℃,密度0.97g/cm3。

    ②钠是很活泼的金属,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OH和H2。

    【现象分析】

    (1)、钠熔成小球是因为
    (2)、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3)、【提出问题】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滤液X中的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和CuSO4;猜想三:

    (4)、【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X于试管中,观察溶液颜色

    溶液为无色

    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的滤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成立

    实验三

    另取少量滤液X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无色酚酞溶液

    猜想三不成立

    (5)、【反思评价】同学们认为实验二不合理,其原因是
    (6)、【拓展延伸】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Ⅰ: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Ⅱ: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选择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五、计算题

  • 20. 为测定某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50g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一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样品质量/g

    50

    50

    50

    NaOH溶液质量/g

    20

    40

    60

    m/g

    44.9

    49.8

    49.8

    (1)、50g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g。
    (2)、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要证明反应后NaOH是否过量,可以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钡溶液 B、稀盐酸 C、酚酞溶液
    (4)、实验3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写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