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憔悴(jiāo) 六幺(yāo) 湓浦口(pén) B、贾人(jiǎ)) 荻花(dí) 铮铮然(zhēng) C、嘈杂(cáo) 钿头(diàn) 虾蟆陵(há) D、呕哑(yā) 嘲哳(zā) 霓裳(cháng)2. 下列加粗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冰泉冷涩弦凝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C、低眉信手续续弹 胜似闲庭信步 D、转轴拨弦三两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3. 下列加粗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 ②今漂沦憔悴 ③因为长句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暮去朝来颜色故 ⑥老大嫁作商人妇 ⑦凄凄不似向前声 ⑧门前冷落鞍马稀
A、①⑤⑧ B、②⑥⑦ C、③④⑥ D、②④⑧4.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速) 颜色故(旧、老)击节碎(节拍) 低眉信手(随便)
B、耳暂明(忽然,一下子) 欲语迟(迟疑)添酒回灯(拿回灯) 惨将别(悲惨)
C、声声思(深长的情思) 漂沦憔悴(流落)小弦切切(声音轻细且急促) 歌以赠之(作歌)
D、却坐(退回) 轻拢(顺手下拨)整顿衣裳(整理) 恬然自安(宁静安适的样子)
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讽喻诗,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B、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C、《琵琶行并序》有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结构线索。暗线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诉身世,明线是诗人的感受。两条线索的联结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同感情体验。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不仅写出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也写出了诗人对自身失意的感慨。二、阅读理解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琵琶武曲兴起于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的大迁移进一步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原音乐传承秦汉传统音乐,并融合国内各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形成了以汉族音乐为中心、包含多民族音乐特征的音乐文化。这时期的琵琶既有汉民族固有的秦琵琶和汉琵琶,又有发源于西亚、于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的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曲项琵琶演奏的琵琶曲以描述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曲调悲哀凄凉,并保留了西城音乐原有的粗犷风格,可以说是琵琶武曲的最初形态。
琵琶武曲在隋唐最为繁荣。隋唐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高度繁荣。由于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开放政策,优秀的外来音乐文化及国内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原大地得到广泛吸收和充分发扬。曲项琵琶在唐代歌舞音乐中倍受人们喜爱,此时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不但形制有了改进,曲目更加丰富,而且涌现出大批琵琶演奏家。值得一提的是,“琵琶”一词在唐代成了曲项琵琶的专称。通过大量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和国内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精华,并与汉民族固有的传统音乐文化相互交融,唐代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族音乐,即我国音乐史上著名的“燕乐”。据《辽史》载:“四旦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可见,琵琶业已成为燕乐乐队中独领风骚的主奏和领奏乐器,其演奏艺术得到高度发展,从而迎来了琵琶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燕乐大曲的伴奏乐队中,琵琶之所以处于核心地位,能够承担大型歌舞音乐的主要伴奏任务,其主要原因在于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琵琶客观上具有较大的音量。就曲项琵琶而言,其音箱体积较大,发音清亮,具有当时其他弹拨乐器无法比拟的音量。另一方面,琵琶的演奏风格比较适合歌舞表演。琵琶具有多种演奏技法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符合歌舞音乐节奏复杂多变、转调移调迅速的演奏要求,这决定了它在歌舞音乐伴奏中起关键作用。
宋代是琵琶武曲的衰落时期。琵琶是胡乐的代表乐器。宋代,汉人本土文化复兴,官方极力贬抑胡乐的地位,致使琵琶发展受到抑制。另外,宋代工商业逐渐繁荣,且形成了很多大都市,唐代以宫廷为主的音乐便开始走向民间,以适应新兴的城市文化需要。而且,宋代以说唱音乐为主,乐队中使用的主奏乐器也随之发生变化,吹奏乐器筚篥取代了原先琵琶在乐队中的地位。
元、明、清是琵琶武曲的复兴时期。宋代以后,词调音乐极其繁盛,琵琶独奏词调的器乐表演应运而生。尤其是民间音乐中的各种说唱、戏曲表演多用琵琶伴奏,使琵琶演奏涉及大量的民间曲牌,从而为琵琶独奏乐曲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琵琶武套多源于民间曲牌联套的大型声乐作品。在器乐化的演变过程中,一方面各曲牌原先所具有的音乐性质、艺术情趣逐渐淡化;另一方面各曲牌紧紧围绕套曲特定的主题发展演变,使得武套结构更加完整且内容统一。随着武套逐渐发展成熟,尽管曲牌原有的相对独立的音乐特点越来越少,但曲牌之间的联系却愈加密切。
(摘编自朱苏华《琵琶武曲的历史发展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武曲最初的主要内容是描述边塞生活,体现了西域音乐曲调悲哀凄凉、风格粗犷的特点。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音乐文化主要是由国内各少数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融合而形成的。 C、琵琶在唐代能够成为燕乐乐队的主奏和领奏乐器,这是因为唐代是琵琶艺术发展的高峰。 D、唐代,曲项琵琶得到了迅速发展,涌现出很多演奏家,这得益于当时兼收并蓄的开放政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四旦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来证明琵琶在燕乐大曲伴奏乐队中的核心地位。 B、文章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论述了琵琶武曲的兴起、繁荣、衰落、复兴,重点论述了琵琶武曲的繁荣。 C、文章从两方面对器乐化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层层递进,得出琵琶武套多源于民间曲牌联套的大型声乐作品的结论。 D、在分析琵琶武曲在宋代衰落的原因时,文章是从本土文化复兴、城市文化需要和音乐形式变化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琵琶种类繁多,既有本土的,也有外来的,如秦琵琶、汉琵琶、曲项琵琶、五弦琵琶,但后世流传下来的却只有曲项琵琶。 B、假设唐代有一种乐器有较大音量,同时它的演奏风格适合歌舞表演,那么它就有可能代替琵琶承担大型歌舞音乐的主要伴奏任务。 C、由琵琶武曲在宋代的衰落可知,一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既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也与当时具体的音乐风尚联系密切。 D、元、明、清时期,词调音乐繁盛,琵琶独奏词调成为一种器乐表演形式,有助于琵琶独奏乐曲的逐步形成和完善。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正面描写了琵琶女在诗人再三邀请下出场时的那种羞怯神态。(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调动听觉、视觉来描写乐声由婉转流畅变为滞塞难通。(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 , ”两句,以夜的静谧和月的皎洁来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4)、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 ”。三、综合运用
-
8. 阅读下面诗歌,结合诗境,分析“月”的意象,写一则80个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