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哦,香雪》以动人的笔墨、深情的语言,表现了一群山村姑娘对了解山外的世界,过上一种文明、富裕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B、《笨花》一改铁凝以往作品中关注女性、专注个人情感世界的基调,而是截取了清末民初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近五十年的历史断面,以冀中平原的一个小乡村的生活为蓝本,将中国那段变幻莫测、难以把握的历史巧妙地融于“凡人凡事”之中。 C、据外媒分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将在气候大会上承担极其巨大的压力。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仍然很可能会在会议上向中国施压,日本也将在大会上敦促中国进一步减排。 D、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睒睒表示,目前农夫山泉交由各权威机构检测的产品均无问题,但由于此次事件的影响,预计将给农夫山泉带来10亿元的损失额。
  • 2.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____。

    ②四川一司机酒后驾车被拘留,单位领导称拘留期间照发工资,并送去大量的生活用品和中华牌香烟。这种单位领导____下属公开对抗法规的行为真是闻所未闻。

    ③收入5000元左右的夫妻,是贷款购房团中的主力军,这部分人,有很强的购买欲望,收入平平,但又有一定的潜在购买力,所以在贷款时,更要仔细____,用理财的思路指导自己。

    A、虔诚     纵容     斟酌 B、虔诚     怂恿     推敲 C、忠诚     纵容     推敲 D、忠诚     怂恿     斟酌
  • 3.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A、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被照亮了 B、秋日的败草被照亮了,粗糙的树干也被照亮了 C、粗糙的树干被照亮了,秋日的败草也被照亮了 D、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
  • 4. 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B、2007年4月26日,在北京,铁凝和经济学家华生结为秦晋之好。这是50岁的铁凝,第一次品尝婚姻的甜蜜。 C、铁凝的《哦,香雪》,创造了空灵、蕴藉的艺术境界,同时又在这纯净的境界中寄寓了严峻的思考:那淳朴、淡远的美是迷人的,令人身不由己地去欣赏和赞美,但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里,她还能保留多久呢? D、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也开设了博客,她的首篇博文刊登了她在第二届中国诗歌节上的致辞文章。铁凝在致辞中写道:“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诗坛大家,在古都长安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作,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
  • 5. 阅读下面这段论述性语段,选出语义上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 )

    人类学家坚定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于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于它内部的首创精神所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发展。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发展。同样,如果我们把每一所单独的学校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的话,那么,教育进步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

    A、每个学校要依靠独立于外来压力的内部首创精神来发展。
    B、某些学校要依靠他们全体员工和学生的创造力来发展。
    C、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随着学校发展的进程而调整自己的首创精神。
    D、外来的各种有利或有害的因素必须被阻止参与学校的发展。

二、阅读理解

  • 6. 阅读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脚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不由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粝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就见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箩筐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胡萝卜,和妈稍作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胡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胡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的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她”是个害怕老去的女人,这一点,从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想以此“保持整体的青春感”的心理可知。 B、作者专门给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加了引号,除标示特定称谓外,也增加了小说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C、“妈伸出举着胡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 D、小说中不惜繁笔描写母子二人吃晚饭的场景,“菜汤”“馒头”“把汤盆放在地上”,吃食如此简陋,主要是为了凸显他们处境的凄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设置巧妙,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前后的反差形成戏剧性效果。 B、“老头”是“妈”的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又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 C、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 D、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
    (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老头”的生活现状。
    (4)、请探究《暮鼓》结尾的表达效果。

三、综合运用

  • 7. 请根据下面材料内容及对联的基本特点,补写出所给对联的下联。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

    上联:帆扬四十春鼎新革故敢先天下

    下联:

  • 8. 下面这段文字的词语遣用有什么特点?请提炼出其中一个特点,然后以“诗意”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要求:所写文字具有这个特点;主题突出、语意完整;字数为50~80字。

    几乎可以说少年青年个个是艺术家的坯、诗人的料、英雄豪杰的种。青春将尽,天赋的本钱日渐告罄,而肉体上、精神上开支浩繁,魔鬼便来放高利贷了。这个人人难逃的律令,人人全然不知,像感觉到童年,童年却已逝的道理一样,青春也不自识,更不自识,因为从童年到青春是柔润发旺的进程,而青春既尽,急转戾燥干涸,其势趋下,畴昔的纯真激情向上爱美都是天然而然,过后都是天不然而不然。

    (摘编自木心《素履之往》)

  • 9. 下面这组题为《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的图片,形象地反映了工业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请展开联想,分别用一句话对四幅画面的内容进行描写,并表达你的期盼。要求:所写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语;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字。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____的变化,我们的文学生动地书写、积极地参与到了这段历史之中。(____)。1978年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该文被认为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____。同时,各种文学思潮、创作流派涌现,____。诗人叶延滨深有感触:“改革之初,中国诗坛就是一本《诗刊》、一本年选、一篇年度评论、几本名家诗集,而现在全国有十余家公开发行的诗刊,数百种民间诗歌社团不定期出版的诗刊诗报。”

    改革开放,为文学提供了____的创作资源,也让中国文学置身于宏阔的国际文化背景中,建构新的格局,莫言、贾平凹、阎连科、麦家、刘慈欣……越来越多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推介到国外。2012年,莫言更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在世界上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实现了从学习到对话的转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

    对世界文学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作家对本土文化传统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中国文学正向世界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建构起自己鲜明的形象,正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翻天覆地    发轫之作    异彩纷呈    取之不尽 B、焕然一新    扛鼎之作    异军突起    源源不断 C、翻天覆地    扛鼎之作    异军突起    取之不尽 D、焕然一新    发轫之作    异彩纷呈    源源不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广大文学工作者潜心创作、朝气蓬勃、团结一心、锐意创新,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B、广大文学工作者朝气蓬勃、团结一心、潜心创作、锐意创新,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C、广大文学工作者朝气蓬勃、潜心创作、锐意创新、团结一心,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D、广大文学工作者朝气蓬勃、锐意创新、团结一心、潜心创作,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描写中国故事。 B、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 C、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 D、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