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6.12 拿来主义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2-08-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蛋(hūn)   脑(suǐ)   笑(xī)   冕(guān)  恨(jí) B、地(shù)  时(shà)  凉(chéng)   头(chàn)  白(kòng) C、进(bié)  自(xǔ)  毛(cè)   畏(xǐ)  稿(zuàn) D、(jí)  甘(lín)  谤(fěi)   咒(zǔ)  念(dào)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夙愿 纷繁芜杂 沮咒 音容笑貌 B、吝涩 礼上往来 孱头 勃然大怒 C、顷诉 残羹冷灸 自栩 冠冕堂皇 D、贮立 临风殒泪 凭吊 豁然开朗
  •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既然领导    你,把公司的大权交给你,你就应该尽职尽责。

    ②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情,一者见得    , 二者见得大度。

    ③我只想鼓吹我们再    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④对这样的害群之马必须及早    , 才能保一方平安。

    A、看重 丰厚 吝啬 处置 B、看中 丰厚 吝惜 处治 C、看中 丰富 吝惜 处置 D、看重 丰富 吝啬 处治
  • 4. 下列填入画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一项是(     )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混蛋。

    ②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

    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④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地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
    A、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相互关心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这位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 , 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学问贵在问,要问就不要怕贻笑大方 , 而真正的大方之家是不会嘲笑虚心求教的人的。 D、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的残羹冷炙
  • 7. 对本文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作者巧妙地指出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俄、日、美等国家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写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媚外求荣。 C、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三个短语,层层推进,写出了“拿来”必须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独立自主地选择。 D、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造就新人和新文艺,这句话强调了继承的重要性。
  •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教材刻意“去鲁迅化”,不仅会抽空民族精神,还会浅薄、无知,在任何时代,中国人都需要鲁迅,以反思历史,反思自己并观照现实。 B、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对传统文化要动脑子,有眼光,自己去“拿来”,实际上也是对“全盘西化”的间接批评,不能一味地否定传统文化。 C、不仅鲁迅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20世纪文学经典,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经典。这些作品反映了20世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时代气质和文化心理结构。 D、很多同学都深切地说,自己体会到了鲁迅为了拯救国民灵魂而不惜呐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及他胸中深广的忧愤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悔的热爱。
  • 9. 作者是如何论述“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的?

    (明确)“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是首先“占有”,然后“挑选”,其方法有:

    喻体

    本体

    正确态度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吃掉”(即吸收)

    鸦片

    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需要区别对待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存放一点,其余毁掉

    姨太太

    文化遗产中仅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二、阅读理解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拿来与送来

    林默涵

    近来,很有些人把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拿来,为自己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做辩护。其实,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

    “拿来”是与“送来”相对称的。自从帝国主义者发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后,首先送来的就是鸦片烟,其数量逐年增加,结果不但捞走了大量银两,而且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面黧肌瘦的“大烟鬼”。这使得清朝政府中一些较有识见的官吏,也担心这样下去,“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不得不起来抵制鸦片输入了。然而,帝国主义者硬是要“送来”,并且用枪炮迫使你非接受不可,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止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领,第二次圆明园被烧了。

    除了最先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外,接着还“送来”了许多东西: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鲁迅先生说,这是因为那些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他提倡“拿来主义”。

    “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既不是盲目地乱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的东西。这就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拿来是有辨别,有选择的,他举了一个例子:比方一个穷青年,由于某种原因得到一所大宅子,对宅子里的东西就要区别对待,看见有营养的东西,可以拿来吃掉;看见鸦片当然不必丢进毛厕,可以送到药房去供治病之用,但如果欣欣然地自己也躺下来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就是废物了。

    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在今天,我们更要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四化”建设之用,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没落腐朽的文化思想,也当作奇货搬进来。我们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才能从复杂纷繁的外国文化艺术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实行鲁迅所主张的“拿来主义”。

    现在,还有没有“送来”的东西呢?还是有的。比如,淫秽书刊和黄色录像带之类,就是别人极力要“送来”的,其毒害程度不亚于鸦片烟。虽然送来者不敢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并且强迫你接受了。但若浑浑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入、泛滥,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这种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废物了。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季羡林

    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我们中国人确实从西方国家拿来了不少的西方文化的精华。同时,我们也拿来了不少的糟粕。

    我曾提出了一个主张:“送去主义”。意思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华送到西方国家去,尽上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我的根据何在呢?

    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四大发明是尽人皆知的,兀待赘言。至于无数的看来似乎是细微的发明,也出自中国人之手,其意义是决不细微的。我只介绍一部书,大家一看便知,这部书是:阿里•玛扎海里的《丝绸之路》。

    然而,日往月来,星移斗转,西方兴起了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影响遍及全世界。最早的殖民主义国家,靠坚船利炮,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任务。后来的帝国主义国家,靠暂时的科技优势,今天制裁这个国家,明天惩罚那个国家,其劣根性至今没有丝毫改变。

    现在屈指算来,西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已经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拿走了不少优秀的精华,但是,仍然有许多精华,他们没有拿走。比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眼前全世界大声疾呼的环保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人“征服自然”的恶果,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如能切实行之,必能济西方之穷。另外,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而获得成功,对世界其他国家就很有借鉴的价值。

    这些东西如珠子在前,叫人家,特别是西方,却偏不来拿。怎么办呢?你不来拿,我们就送去。

    我们首先要送去的就是汉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汉语是“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部分和现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汉语言文字中。中国人要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外国人要想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都必须首先抓汉语。因此,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首先送出去的也必须是汉语。

    此外,汉语本身还具备一些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优点。我在工作中发现:汉语是世界上最短的语言。使用汉语,能达到花费最少的劳动,传递最多的信息的目的,汉语之功可谓大矣。

    说来说去,一句话: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这既有政治意义,也有学术意义。我们首先要送出去的就是汉语言文字。

    (选自《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有删改)

    (1)、下列对两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拿来与送来》中的基本观点和鲁迅“拿来主义”的主张是一致的,即“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B、《拿来与送来》末段中提到的“淫秽书刊和黄色录像带之类”是“送来”的东西的具体化,作者把它们同鸦片烟相比,突出了其危害性。 C、《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中的“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D、《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中,作者指出奉行“送去主义”只有学术意义,对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2)、《拿来与送来》和《拿来主义》在批判的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3)、《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中,作者主张“送去主义”的根据是什么?和《拿来主义》中的“送去主义”有何不同?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何在?

    不忘本来——表明了中华民族秉持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意识。中华民族有着从未断裂的几千年文明史,(甲)我们理应从历史纵向上充满自信地各美其美 , 学习继承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丰富文艺遗产。这也正是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之一。且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他的小说名篇《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创作成就,(乙)与他不忘本来地研究撰写《中国小说史略》和《唐宋传奇》等汲取的创作营养密切相关我们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吸收外来——彰显了中华民族放眼世界、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胸怀与气度。(丙)我们尊重人类文艺的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深信,中国人民的文艺情怀与各国人民息息相通,交流促进繁荣,互鉴推动发展,共存才百花齐放。(丁)鲁迅在文学、美术领域里创作的显著实绩,也与他力倡美人之美、介绍域外小说、研究世界版画并从中汲取创作营养密切相关。

    巴金的小说名著《家》、曹禺的成名话剧《雷雨》、莫言的名作《红高粱家族》,都有他们成功借鉴外国文艺的烙印。(   ),提倡“拿来主义”,辩证取舍,为我所用。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既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也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 B、我们首先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其次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 C、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固然重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也不可忽视 D、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固然重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也不可忽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 1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拿去主义

    陈诏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八十年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选自《文学报》1986年8月21日)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与《拿来主义》都涉及“拿来”“拿去(送去)”的问题,两文中的“拿去(送去)”实质相同。 B、从论证方法上看,《拿来主义》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例证法,上文中第三、四自然段也是如此。 C、文中引用了一位美国汉学家的话,这位美国汉学家希望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D、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既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外来文化,也要创作出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贡献于全人类。
    (2)、“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3)、“‘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
  • 13.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1)、从全文看,和“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理解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的含意。
    (3)、“送去”“送来”与“拿来”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后果?
    (4)、文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
    (5)、鲁迅先生在否定种种错误的做法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有人认为这是排除推理法。结构是:原因,或A或B或C或D;推理,非A,非B,非C;结论,所以D。请你根据这个结构,写出选文的推理过程。

三、综合表达

  • 14. 请将下列划线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协调一致的排比句。

    俗话说:“江山也要文人捧。”凭借文学作品捧红景点的例子数不胜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竟使绍兴城的菜地和民居成为名胜古迹,天天游客如云;兰亭,原是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4公里的兰渚山下的一座普通小亭,由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名闻天下:南京的秦淮河,则因俞平伯、朱自清等人的同题散文被收入语文课本而名声大噪。像这样由语文而促进旅游新产品开发的事例不胜枚举。

  • 15. 下面一则征稿启事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征稿启事

    《鲁迅风》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栏目,欢迎同学们惠赠稿件,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

    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稿件斧正后请投入《鲁迅风》编辑部邮箱(luxunfeng@xx.com)或直接奉送校刊总编高老师处。

    《鲁迅风》编辑部

    2020年9月1日

  •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激烈的, , 他的一些专著,像《中国小说史略》,现在还是学术界的典范。 , 但又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往往有独到的目光,他其实是。那些笼统批评鲁迅偏激和割裂传统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鲁迅的独特价值。

  • 17. 请为下面的新闻事件写一段新闻简评。要求:语言简洁,观点鲜明,不超过60个字。

    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看似冷门、小众的技能不仅走进人们的视线,而且成为“香饽饽”职业。譬如,曾经受到热议的“小龙虾学院”,应届毕业生100%就业,平均月薪过万元。从被质疑,到“真香”。

    而近日,南京邮电大学举办了“快递学院”的揭牌仪式,全国首座培养“快递人才”的专业学院正式成立。

    据悉,快递学院由物流企业与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共同成立,这也是行业内第一家校企合作的“快递学院”。此“快递学院”并不提供大学生课程,主要是针对快递员群体及快递从业者的技能教育,其中涉及技能培训、行业通识、心理学等。

  •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记者:过去20年时间里,您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过的历程,对整个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保护力度的增强应该深有感触。

    冯骥才:近些年,从政府部门到民间开展了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行动。从制定保护规划、全方位的田野普查到健全保护传承体系,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这是我们作为文化大国、文明古国应该引以为傲的,因为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与关爱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现在,我们已经从抢救式保护进入科学保护的阶段。进入保护名录并不意味着非遗可以高枕无忧了,如果不进行后续的科学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仍然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对非遗的科学保护,需要人才培养工作的跟进。非遗保护的背后应该站着专家队伍,帮助制作档案、谋划方向,有针对性地指导传承人去传承和发展。这正是我们现在加紧进行非遗学科建设的现实原因。

    记者:与此同时,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既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立足未来发展的需要。您怎样看待当下的传统文化热,特别是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创新?

    冯骥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时代的进步,必将带来整个社会文明的提升。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怎么融合、怎么衔接,是一个重大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只有真正认清它独有的特征与优长、它所达到的高度、它在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才能在传承发展中保持定力,在转化创新中端正方向。另一方面,传统文化转化创新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现在处于创意迸发的阶段,有创意就能打开思路,但同时需要甄别、判断。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不能缺席,要真正走到民间、走到一线,看到广阔大地对文化的渴求,探索历史积淀与现代文明鲜活有机的结合,把书桌搬到田野,一起努力让历史之花开放到未来。

    (1)、概括材料中保护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2)、根据材料和《拿来主义》中的观点,请至少运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中的一种,阐述你对“文化遗产”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100字左右。